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240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测试特点1、命题思路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以指导教法、引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既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2、题型特点落实基础。试卷内容分为四个板块:1、写字;2、基础知识;3、阅读;4、作文。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理解、运用词句、语言的能力和灵活思维的能力。对基础知识考查的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部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基础分值所占比例从低段到高段做到了依次递减,反映出不同年段

2、的不同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二是基础知识部分的题目形式简单直接,多为看拼音填空,辨字组词,选择读音,选词填空等传统题型,便于学生答题,也便于准确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培养能力。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四大能力:一是对一些较难生字的识记能力。二是灵活运用词句的能力,考积累,也考运用。三是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每个年级的试卷中都有课外阅读题,所设计的阅读题目一般能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需要学生逐字逐句阅读短文。四是写作能力的考查。关注方法。本次命题在内容结构和功能上充分考虑对教法和学法的引领,题目内容导向明确。教师在教法上要注意抓基础,抓重点,抓教材,抓习惯,找规律,找方法,让学生学

3、有兴趣,学习高效。学生学法要注意字词过关,善于积累,广泛阅读,勤练笔,勤观察,勤思考,以教材为本,以生活为课堂,从小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立足教材。为真正实现以考试引领教学,轻负高效的目的,命题坚持以教材为蓝本,引领教师充分用好教材,落实教材要求,切忌搞题海战术,盲目加大学生作业量和心理负担。试题中字词的测查,一律从课后生字表中来;句子的填空和句式的变化,一律从单元积累与运用中来,并注意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据课文内容填空一律从课文中来;阅读中的短文(1)一律选取课文原文;作文从口语交际、课后小练笔和单元作文中来。这样的题目导向,有利于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简化学习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4、提高教学质量。联系生活。作文命题既立足教材又紧密联系生活,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将写美丽的地方,既考查学生细致描写的作文基本功,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作文题从教材中来,又紧密联系生活,启迪师生懂得不仅要接受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有用文字表现生活的兴趣和能力。二、考试结果及分析总体情况:本次语文学科期末调研考试,各年级学生语文成绩及格率都有所提高,反映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进步。具体说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学生的字词识记效果好,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看拼音写词语、辨字组词、补充成语,约 80%左右的学生都能答对。多数学生做到了认真审题,答题习惯良好,这充分说

5、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二是学生对教材中名言、名句、名篇的积累和运用掌握比较好,多数学生对成语以及学过的优秀诗文、名言、俗语的掌握以及运用比较到位。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能依据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方面的训练。三是学生对教材中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准确,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较好。四是学生阅读中基本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只会完成书本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没有养成勤观察、勤练笔、勤思考的习惯。存在的具体问题:1、少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牢固。如:三年级学生答题时对课文中的词语不能灵活运用。2

6、、语言积累不丰富,词句不能活学活用。3、观察能力不强,联系生活实际答题困难。4、对语言的理解过于肤浅,开放性问题的解答缺乏个性。5、语文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作文最能表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学生在审题时缺乏完整性,不能准确理解习作要求,大部分学生习作语言不通顺,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错别字多,缺乏基本的作文技巧和方法。富有个性、生动精彩的文章很少。多数学生只是能把作文完成,内容不具体,也缺乏感情。三、教学建议1、深化文本解读,强化基础训练。教师要提高文本解读意识和能力,把文本解读作为备课的第一要义,做到参透文本、内化文本,善于发现文本中学生理解思维的点,积累运用的

7、点,诵读赏析的点,基础训练的点。适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语义辨析、词语推敲、遣词造句、语言感悟等练习,提升学生对语言感悟的敏锐性,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感的发展。2、拓宽阅读渠道,加强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特点,学习评价人物和作品,在广泛阅读中品词析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名言名句、优秀诗文、重点段落的活学活用,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3、倡导自主学习,鼓励创造思维。尊重语文的多元价值,倡导自主阅

8、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语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网络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以语文为载体,让学生自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心灵和智慧的对话。4、关注生活,乐于练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情趣。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体验生活,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乐于用语言文字表现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细节描写的训练,注重作文讲评,推敲用词写句,力求简洁、准确基础上的具体和生动,让学生懂得基本的作文技能技巧方法。5、用好教材,落实课标,把握规律,减负高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立足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握好教材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成好教学任务,切忌盲目加大课外作业量,异化考试评价功能,误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