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以房养老未获进展 国内尚无顺利推行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396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试点以房养老未获进展 国内尚无顺利推行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南京试点以房养老未获进展 国内尚无顺利推行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试点以房养老未获进展 国内尚无顺利推行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试点以房养老未获进展 国内尚无顺利推行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南京京试试点点以以房房养养老老未未获获进进展展 国国内内尚尚无无顺顺利利推推行行先先例例2013 年 09 月 16 日 09:0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王雅洁 我国近日明确明年将“有规划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房养老”相关试点。其实,“以房养老”试点并 不是首次展开,只是进展不大。“以房养老”面临 70 年产权问题如何解决、“到期”的房子如何养老、“以 房养老”会否随着房价泡沫的破裂而成为新问题等一系列障碍,目前业内并不看好“以房养老”的模式。 当然,一项新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在养老金缺口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于养老模式,改革总比不 改好,让社会资本也来唱唱“养老大戏”,或许是一个办

2、法。 昨日 (9 月 15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 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获悉,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 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此前,北京、上海、南京南京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尝过“以房养老”这只“螃蟹”,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进展 缓慢。 对此,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世界发展的主流制 度,不是以房养老,它不应该作为中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主流,可以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由商业机 构去推进”。 有规划地试点以房养老有规划地试点以房养老/ 来自国家权威部门和机构的信息显示,从

3、 2009 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我 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67 亿,占到总人口的 12.5%;预计到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到 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 4.37 亿,约占总人口的 30%。 如何养老成为大众思考和担心的问题。“以房养老”这一模式借此契机,成为探索完善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项重要补充。 此次国务院 意见首提发展“以房养老”试点,意味着国外已很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将有规 划地在国内规范发展;“养老金”的筹集渠道有望拓宽,不再仅依靠存款和退休金。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保险业务,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4、。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 去,在继续享有住房使用权的情况下,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 住房使用权再将住房出售或出租。由此,老年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 老。其操作形式类似于把“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又称“倒按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国务院此次将“如何养老”问题分解到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要求新建居民小区按人均 0.1 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医药结合,社区养老 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人;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 3540 张,公办养老院必须先保障失 能、失智、高龄或“三无”、低收入老人入住。 无

5、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去住养老院,针对普通群众最关注的“靠什么养老”问题,意见 称,“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 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同时,要求保监会牵头,会同民政部等部门,“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 险试点”。 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未健全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未健全/ 当国务院下定决心拟在全国推行“以房养老”之际,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国内尚无 顺利推行的先例。 前几年,“以房养老”曾由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个别金融金融机构自发兴起尝试,但业务均因效 果不理想而停滞。 以南京为例,一名曾亲历当年试水“以房养老”的市民对每

6、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会为父母 选择这种方式养老,因为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万一中间老人去世了,保险怎么解决?还有这 70 年 产权的规定,人活着,钱没了,该怎么办?” 南京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目前,南京多是以租房或是卖房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这个是 很多人认为的“以房养老”。 不过,江苏省一名地方发改委人士对国务院此次推行的 “以房养老”持乐观态度,认为“现在的时机 和过去相比,更成熟了。”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正面临养老金短缺的严峻问题,传统观念上的 “养儿 防老”难以延续,因此,以房养老是有“市场”的。 针对之前多地试水搁浅的现象,上述地方发改委人士指出,政策落地遇阻的原因在于,细化的

7、可 行性配套措施没有跟上。有地方社保机构人士指出,接下来,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相关基础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支持和鼓 励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以房养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的遗产继承纠纷、房屋产权年限到期后地面附着物的处 置计价、房屋价值波动损失承担等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如何统筹管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尚处于 讨论阶段。 同时,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以房养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 监管制度尚不健全。这些都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以房养老以房养老”被误解,被误解,“以房优老以房优老”是实质是实质发表于:2013-9-15 22:46 点击:2

8、990作者:周蓬安 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 望明年一季度出台。昨天,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 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9 月 14 日新京报)现在的一些媒体,不知道是记者、编辑水平差,还是故意现在的一些媒体,不知道是记者、编辑水平差,还是故意“造谣造谣”,经常,经常 “文不对题文不对题”地报道一些新闻事件,甚至解读一些国家政策,往往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地报道一些新闻事件,甚至解读一些国家政策,往往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就该 标题为中国明年试点以房养老住房抵押银行领养老金的文

9、章来说,对民众显然带来了 不可小蓟的误导作用,尤其是该文“以房养老或解决养老金短缺”一说,就是明显的错误 解读政策,因为该制度并不牵扯法定的养老金制度,和养老金是否“缺口”及该政策能否解 决养老金“缺口”问题。这一说法,明显诱导读者朝“延迟退休”遭到民众反对后,国家换一 种方式来筹集养老金这个方向想,因此这两天微博中,对“以房养老”的声讨声可以说铺天 盖地,很多网友不看文章内容,也不看政策原文,仅凭标题和自己的理解,就认定政府要 赖账,要改变目前的养老金发放制度,仅给有房且愿意抵押银行的老人发放养老金。实际上,实际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10、的本意并非的本意并非“以房养老以房养老”,而 是退休老人在继续享受原有退休金待遇之外,以房屋抵押或租金收入,让自己享有更多的 养老资源,以笔者的理解,就是以笔者的理解,就是“以房优老以房优老”。具体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房屋产权人将 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银行或保险公司每月给房主固定的养老保险金,房主仍可居 住。老人去世后,房屋归银行或保险公司。另一种是“租房置换”,即将原房出租,老人入 住养老中心,租金用于抵扣老人所需费用,房屋产权不变更。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老人自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老人自 愿的基础之上。愿的基础之上。笔者年初曾参与题为笔者年初曾参与题为政府主导下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研究政

11、府主导下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该课的课题研究,在该课 题中我们也曾提出这个概念,认为:题中我们也曾提出这个概念,认为:在众多“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失智 老人”、“失独老人”中,也不乏拥有包括住房、金银珠宝等有产者,有些无子女老人,死后 财产成为“无主”,可生前却未能享受到这些财产,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国 家没有对“倒按揭”做出具体规定的情况之下,可以由政府出资,成立一家担保公司,按照 无子女老人资产情况,为老人提供金额不等的担保,以让老人生前在其他待遇不变的情况以让老人生前在其他待遇不变的情况 下,因为私产而能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下,因为私产而

12、能享受更好的晚年生活。对无子女老人财产“倒按揭”,也可以由政府牵头, 请保险公司来运作,政府对“倒按揭”资产日后交易、过户等提供税费减免或返还。实际上,一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 确无赡养或扶养能力的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又称“三无老人”)中,也不同程度地拥有 房产及其他财产,政府如果通过政策规范,在现有政策照顾基础上,让他们的财产转换成 政府资助养老之外的养老资源,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福音。该政策还可以对一些拥有房产, 但子女不孝的老人提供帮助。综上所述,国务院所提的综上所述,国务院所提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简单地说就是盘活老人住房资源,简单地说就是盘活老人住房资源, 让老人获得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即让老人获得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即“以房优老以房优老”服务。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