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292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流黄龙溪古镇概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流县黄龙溪古镇概述按照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天府古镇资源普查编制 的通知(成建委2012101号)的要求,进行了各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资源普查;现将普查结果和天府古镇保护利用规划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一、黄黄龙龙溪溪古古镇镇的的历历史史沿沿革革黄龙溪历史悠久,因鹿溪河与锦江交汇时形成“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的独特自然景观而得名,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早在先秦时代,黄龙溪就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三国时,这里是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诸葛武候曾铸龙形于此,并驻扎重兵;宋朝年间,这里曾是全国闻名的乡村商业集市与水码头重镇,形成了“朝出锦官城,夜宿黄龙溪”“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

2、明灯”的繁华景象;清代时,这里还设置了现今全国唯一遗存的三县衙门,为当年华阳、仁寿、彭山三县在此设立的联合执法机构,负责三县的民事管理、堰务管理、治安管理。故曰:“色别青黄活水朽分三县,身经风雨老榕腑看双流”。黄龙溪镇古镇黄龙溪是岷江流域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坐落在双流县西南边缘,距成都市区 42 公里、双流城区34 公里,鸡鸣双流、彭山、仁寿、新津四县,环绕府河、鹿溪二河,背靠牧马山。不仅山川形胜,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珍贵的人间仙境,而且历史悠久,明华厚重,民风淳朴,对巴蜀历史乃至中华民族历史做出过宝贵贡献。古镇黄龙溪的历史可分五个阶段:一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二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

3、地;三是宋代乡村商业集市;四是清代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五是现代成都市近郊旅游第一镇。二二、 地地理理位位置置有着 2100 多年历史的黄龙溪古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海拔 450 米至520 米,北纬 30.17、东经 103.58,距成都市区 42 公里;幅员面积 50.4 平方公里,旅游区面积 1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8万。锦江自北由成都流入并贯穿黄龙溪古镇城,并在黄龙溪古镇区东面纳入支流鹿溪河,组成镇域内的主要水系。黄龙溪镇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 16.3C,全年无霜期 287 天,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

4、明。镇域整体地势起伏舒缓,略向南倾,地形坡度 1.5%,全镇林木覆盖率 29.6%。黄龙溪古镇属于三县(双流、彭山、新津)交界、二江(府河、鹿溪河)环抱,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历史传承悠远,文化遗存丰厚。三三、 交交通通条条件件黄龙溪镇交通发达,目前有双黄路(双流至黄龙溪)、大黄路(新津至黄龙溪)、新籍黄路(籍田至黄龙溪)、正回路(正兴至黄龙溪)、中黄路(华阳至黄龙溪)等主干道。镇区距成都市区 42 公里,只 30 分钟车程,双流县城 34 公里,华阳镇 28 公里。四四、环环境境状状况况黄龙溪鸡鸣双流、彭山、仁寿、新津四县,环绕府河、鹿溪河,背靠牧马山。不仅山川形胜,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

5、珍贵的人间仙境,而且历史悠久,明华厚重,民风淳朴。五五、经经济济社社会会发发展展情情况况1、城乡经济稳步发展,各项发展指标持续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达 17810 万元,其中主导产业比重达 41.5%;实现工商财政税收 1187 万元,同比增长 23%;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 元,同比增长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508 元,同比增长 10%;城镇建设总投资已达 2.3 亿元,新增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达 1.65 亿元,非政府投资项目,占城镇建设总投资比重约 51%。2、产品发展策略:围绕“一镇一业”的指导思想,根据黄龙溪的发展条件分析,黄龙溪已经有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在规划中应当以旅游

6、产业为支柱产业,着力引导塑造产业、产品特色。同时依托旅游业优势,优化提升第二产业,调整加强第一产业,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格局。3、产业支撑:文化旅游产业根据“一镇一业”的原则,旅游业作为黄龙溪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在“游、购、娱、食、住、行”六方面都将有所发展。游的方面,通过景点包装增强古镇吸引力。购的方面,挖掘黄龙溪地区民间的传统的特色,包装和开发特色商品。娱的方面,规划设置主题公园、游乐场地、拓展训练基地等,迎合新的旅游旅游需求。食住行的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必然对饮食、住宿和交通产生需求,提升饮食、住宿、交通的特色和质量,反过来又增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吸引

7、力。六六、 保保护护建建设设情情况况(一)保护范围黄龙溪古镇的保护范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8】262 号关于同意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批复,对照规划中名镇的保护范围,黄龙溪镇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协调发展区。古镇区的保护区面积为 14.75 公顷,其中古镇核心区为 3.93公顷,建设控制区为 10.82 公顷。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个(金华庵、三县衙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个(唐家大院、镇江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个(皇坟、杨家大院)。历史建筑有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的联排式一至二层民居店铺 100 余间共 76 户。

8、现古镇保护范围、历史建筑数量及保护范围较申报期相比较无变化。只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原 3 处(金华庵、皇坟、三县衙门)增加至今 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庵、三县衙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大院、镇江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皇坟、杨家大院)。(二)建设情况2009 年 5 月,为落实市县两级的指示精神,改变黄龙溪古镇单一的旅游形态,黄龙溪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遵循“半年大改观,一年大变样”的“变脸”计划,以城乡统筹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一三产业互动,按照“内部提升、外部拓展、强化管理、整体营销”的思路,锁定打造“天府第一名镇”的目标,经过近 80 天脱胎换骨的阵痛后,于当年9 月

9、底完成了一期工程“黄龙见水溪通古蜀”的打造,建成了一座汇聚川西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院落建筑精华的川西民居文化一条街,根据蜀汉龙文化和黄龙溪水文化,建成了“真龙见身”的水景工程,在展示黄龙溪文化的同时,增添了让游客亲水近水的景观。2010 年,为落实将黄龙溪打造成为“国家级民俗风情小镇和以旅游业为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田园城镇样板”的发展定位,黄龙溪镇启动二期工程“上河衢田园水村”的打造, “上河衢田园水村”取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二字,立意正是展现商贾繁荣的景象。而“衢”则取自“府河通衢”,泛指通途顺水的交通枢纽和核心区域。两者合二为一,便有了“上河衢”。2011 年 7 月,上河衢田园水村临水建筑

10、已全面开景,17 栋明清风格的临水建筑静静地偎依着河水。沿湖而行,垂柳招摇,水里的柔波映照出万千风情。亭、台、楼、阁、轩、榭,组合出好一座雅致的南方园林。七七、历历史史街街区区和和建建筑筑的的历历史史年年代代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8】262 号关于同意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批复,核心保护区为以正街、横街、新街、复兴街、鱼鳅巷、上、下河街为主要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用地面积为 3.93 公顷,保护范围即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黄龙溪镇拥有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的联排式一至二层民居店铺 100 间余间共 76 户。自 2006 年 8 月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黄龙溪

11、镇人民政府对黄龙溪古镇范围内历史建筑进行了长久有效的保护,对六个寺庙、72套历史建筑民居设立了保护标志并建立档案。六寺建于清中期(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建于清初(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建于清初(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古衙门建于清中期,唐家大院、杨家大院、72 民居建于清中期。八八、原原貌貌保保存存情情况况黄龙溪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庵、三县衙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大院、镇江寺

1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皇坟、杨家大院,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七街九巷,面积为 3.93 公顷)。在经过对文物保护单位合理的修缮与有效保护下,对游客开放展示其文化价值,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未发生变化。九九、现现状状规规模模黄龙溪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 3.12 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 1.37 万平方米。古镇核心保护区为以正街、横街、新街、复兴街、鱼鳅巷、上、下河街为主要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用地面积为 3.93 公顷,保

13、护范围即核心保护区。十十、古古镇镇保保护护建建设设的的政政策策措措施施(一)保护单位设立黄龙溪镇为了更好的保护建设黄龙溪古镇,2005 年 6 月黄龙溪人民政府在黄龙溪古镇设置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于 2009 年 9 月拆管委会设置黄龙溪古镇景区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黄龙溪古镇。并于 2006 年制定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已经双流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正式颁布实施。(二)保护规划制定双流县规划局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于 2008年 9 月 18 日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8】262 号批复同意该规划。(三)保护政策措施为能

14、更好的做好古镇保护与管理工作,根据黄龙溪古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规划。其中,一是黄龙溪人民政府于 2006 年制定了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已经双流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正式实施;二是由县规划局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双流县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于 2008 年 9 月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8】262 号批复同意该规划。另按照该规划,黄龙溪镇党委、政府、黄龙溪古镇景区管理局在保护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古镇核心区)严格控制各项建设,除必要的古镇维护、危房维修加固并达到修旧如初要求外,无一例违法修建;建设控制区所涉及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了规划进行建设。而今黄龙溪古镇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加大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对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对硬件设施进行了维护建设,一个全新的古镇风貌已展现在游客眼中;古镇品牌打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天府旅游休闲渡假核心区,一个崭新的、生机盎然的黄龙溪正张开臂膀,热情欢迎海内外朋友到此旅游观光,投资兴业,谋求发展。二二 0 一二年五月十三日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