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290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 -编辑:麻醉 qianghttp:/ 论文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 资产保值增值 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受到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如何使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热点话题。文章从加强经营 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以及 加强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系列措施。 长期以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 速发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经营性国有资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

2、用。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能够使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举措,实现 国有资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目前,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有资产的购置比较随意, 国有资产大量闲置,没有达到最优分配,使用效率较低,这些现象主要是由预算软化引起的。 而且,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使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 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 因此,必须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制定完整的资产预算计划,同时对于国有 资产应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要求。在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购置、对增量资产进行配置以 及对存量资

3、产进行处理时,首先应做的是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 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 算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不仅能够提供细化部门预算的依据,也能提 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以其相应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的制定为前提条件的。另外, 这一配置标准的制定也是解决目前经营性国有资产问题的又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配 置标准的制定上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具体阐述如下: 1.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制定配置标准不仅应以原则性为前提,还应考虑灵活性的运 用。在使经营性国

4、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性化原则,但对在同一时期、同 一地区提供同一性质的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标准应当统一。这样,使每一笔经营 性国有资产都可以在既定的标准下,合理配置资产,即没有闲置和浪费的资产,同时也可以满 足公共管理需要,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转。 2.以实物标准为主,价值标准为辅。在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一般情 况下只要是可以制定实物标准的,应尽量使用实物标准。而对于一些变化大、型号品种过于 复杂而难以采取实物标准的,可采取价值标准,但在实施时应考虑通货膨胀与地区物价差异等 因素。 3.资产配置标准经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发后,应具有强制性。凡是在此

5、配置标准 的适用范围内,就应按照此标准进行资产配置,不得私自变动标准。另外,资产管理部门为强 化资产配置标准的实施效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同时进行考察监督。 4.要坚持动态性标准。动态性是指由于经济、技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经营性国有 资产的具体职责与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其配置标准不是长期固 定不变的,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调整。这种调整不是随意的,而是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进行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相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资产管理制度化的基础,是资产管理 规范化的保证,也是合理分配国有资产,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重要手段。国家国有资产管理

6、 局曾制定了许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却因为其中的一些 方法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相关部门经营性国有资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意识到资 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关规定没有全面落实。 对此,相关部门应重新认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真 正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的健全工作也十 分重要,它可以促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制度化和更加规范化管理,也为管理者开展工作提供了 一定的法律依据。另外,规章制度的健全,也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使管理更加规范化, 有助于相关领导人员自觉地依照规章制度管

7、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健 全的规章制度,也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四、完善产权登记制度 产权登记制度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清产核资工作的 开展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大力开展清产核资,完善产权等级制度不仅是进行经营性国有 资产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清产核资要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就要较 好地实行新模式,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对所属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 查需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使账面价值真实反映实物。通过清查盘点,在弄清资 产家底的基础上,要完善产权登记制度。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目的,在于

8、明确国家和事 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其意义在于: 1.明晰了国家享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享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改变了过去那 种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混为一谈的模糊概念。 2.明确了所有者和占有、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 加强资产管理工作。 3.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前清后乱,从而可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同时 又能做到物尽其用,保证可以充分合理、有效、节约使用所占有、使用的财产去履行职责,完 成各项工作任务,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 五、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当前,现行的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多数是以原有体制为基础的部门法规, 创新较少,

9、因而导致该种管理体制下,管理手段落后的必然性。另外,现有的这些法律法规缺 乏有效的约束力,很难适应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需要,也不利于资产的管理。由此 可见,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建设,使其走向法制化道路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经营性国 有资产法制化的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体系。实践证明,要使经营性国有资产 的管理真正实现法制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建章立制作为切入点,结合原实行的规章制度,建 立新的法律法规,创造出一系列符合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管理制度。 总之,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工作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 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经营性

10、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其完整性得到有力 的保证,使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侯成波,窦实,刘振锋.水利资产如何盘活保值增值.山东水利,2009(01) 2.罗建钢,刘微.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探索.中国财政,2009(06) 3.朱文华.关于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几点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6(11) 4.谢传钢.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4(05) 5.尹文龙,吴晓光,杨勇.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中国石油财会,1998(01) 6.陈汉亭.对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的研究.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1997(06) 7.王景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9(01) 8.赵衍东.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