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27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生活中的平移》案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3.1生活中的平移生活中的平移导学案导学案 学科:数学 课题:生活中的平移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简介:本课内容是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导读-评价单的引导,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从问题中收集、整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

2、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授课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主题生活中的平 移任课教师王芝侠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 课时授课日期2011 年 9 月 28 日教 材 分 析本节内容是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和画简单的图形平移图。为后面学习复杂的图形旋转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生 分 析学生已对轴对称这种简单的全等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分析图形中各个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应该说学生已经具备解决该课问题的知识基础。设 计 理 念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明确倡导,学

3、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动手 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倡导新的学习观,教师从过 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的、面向实际的、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 归纳、总结的能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通过开放式命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 策略,并根据活动中示范和指导培养学生大胆阐述并讨论观点、说明所 获讨论的有效性,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平移的两大要素,并能按照

4、要求画出简 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体验操作、探究、确认的基础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 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禁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 和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 创新,并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难点: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教 学 方 法1、问题发现法: 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问题探索 发现”的研究模式,让

5、学生借助问题导读-评价单 ,自主探索,合 作学习,归纳结论,掌握规律. 2、问题训练法: 通过学生尝试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 指导,实现全优的教学效果教 学 准 备教师准备: 问题导读-评价单 、 问题生成-评价单 、 问题训练-评价单教学过程设计程序 (要 素)时 间创设 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复习 回顾 引入 新课3 分 钟创设 问题 回顾 情境【教师话白】 同学们看教材 68 页图片,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导入 新课。学生认真思考并熟练回答.问题 生成 合作 探究7 分 钟创设 自主 探索 情境【学术助理】通过预习同学 们生成了一些问题,下面请 大家走进问题生成

6、-评 价单 ,并根据问题分组讨 论探究. 1.教师巡视,个性化指导 2.解疑答难(实施“三人问 策略” ) 3.教师赏识性评价.学生根据生成单上的 问题, 自主合作,生生讨论, 小组交流.重点 问题 展示 讲解10 分 钟创设 思维 情境【学术助理】下面请各小组 在黑板展示并分组讲解. 教师点拨、指导.1、学生分小组争先在黑板展 示; 2、学生分小组讲解,表现出 浓厚的热情; 3、学生对“展讲”情况进行 评价.问题 训练 小组 评价15 分 钟创设 评价 情境由学术助理发放问题训练单.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和“分层教学”.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评价.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集

7、体荣誉感,争先为小组争光.)规范 指导 提升 能力2 分 钟创设 规范 指导 情境教师借助问题训练单 及本节知识进行规范指导.学生倾听,并认真做好批注.总结 归纳 提升 意义3 分 钟创设反思情境【教师话白】 1.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2.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3.教师补充.1、学生总结知识点;2、学生谈体会. 板书 设计基本流程: 生活中的平移 1.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 1、定义: 2.问题生成, 2、性质: 3.重点问题, 展示讲解; 4.问题训练, 小组评价; 5.规范指导, 提升能力; 6.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教学 反思3.1 生活中的平移生活中的平移问题导读问题导读评价单评

8、价单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组名:组名: 设计者:王芝侠设计者:王芝侠教师预设问题:教师预设问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对应边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 ,这样的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3、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 ,对应线段 ,对应角 。4、下图中,通过平移能重合的一组是( )A B C D5、如下图,ABC 经过平移得到A/B/C/,若A=400,B=600,则C= ,若 AB=4cm,则 A/B/= C C/A B A/ B/6、将直角边为 3cm、4cm 的 RtABC 向左平移 4cm,得到A/B/C/,则是A/B/C/ 三角形,它的三边长分

9、别为 、 、 ,面积为 。学生生成问题:学生生成问题: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3.1 生活中的平移生活中的平移问题生成问题生成评价单评价单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组名:组名: 设计者:王芝侠设计者:王芝侠1、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任意移动的方向相同 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长度不变2、将图形 A 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图形 B,再将图形 B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得到图形 C,如果直接将图形 A 平移到图形 C,则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为( )A.向右平移 2 个单位 B.

10、向右平移 8 个单位C.向左平移 8 个单位 D.向左平移 2 个单位3、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 )时针运动的过程; 火箭直升空的过程;地球自转的过程; 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4、下列四个图案中,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5、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6、某人乘升降机从一楼到三楼,这一运动过程对于他来讲是 。7、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的关系是 ,它们的对应线段 ,对应角 。 A M D8、如右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1,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点, E P

11、F分别过点 P 作 EF/AD,MN/AB,得到两个小正方形 AMPE B N C和 PNCF,则这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 。 9、如图,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由是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3.1 生活中的平移生活中的平移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评价单评价单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组名:组名: 设计者:王芝侠设计者:王芝侠1、以下现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移动;钟摆的摆动;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一个铁球从空中落下;传送带上货物的移动。其中属于平移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CDEF,则

12、ABC 可看作是DEF 平移得到的。B.若A=B,则A 可看作是B 平移得到的C.若A 经过平移后得到B ,则A=B D.若线段 a/b,则线段 a 可看作是由线段 b 平移得到的3、如果在同一平面中的两个图形 M1 和 M2 通过平移总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那么 M1和 M2 是( )A.两个点 B.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C.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D.两个全等的一角形4、一列火车的火车头以 100 千米/时的速度前进了半小时,则车尾行驶的路程是( )A.100 千米 B.50 千米 C.200 千米 D.无法计算5、已知ABC 沿某一方向平移后得到A/B/C/,的面积是 10cm2,且A/B/

13、C/为直角三角形,则ABC 的面积是 m2,其形状是 。6、人行斑马线是画在马路面上的一系列互相 的白色线条,由其中一条白线,通过 可以得到其他白线。7、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平移现象: ; ; 。8、长方体中,上底面可看作是由 经过平移得到的;左侧面可看作是由右侧面经过 得到的。9、甲、乙两人从一楼乘同一电梯上一座高楼,电梯始终以 1.5 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或下降,每遇乘客到自己楼层只停留 4 秒,继续将剩下的人员送到各自楼层。已知这段时间电梯里只有甲、乙两人,每层楼高 3 米,甲到自己楼层用了 12 秒,乙到自己楼层用了 22 秒,问:甲、乙两人各到哪层楼?10、如图,ABC 的三边中点分别是 D、E、F,顺次连接 DE、EF、FD,把ABC 分成了四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