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188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作者: 李晓利 (小学数学 巩义市小学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12 发表日期: 2013-10-25 18:50:52 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趣 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导思 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导议 授以技能,培养能力导法 重视知识与智能的转化导馈 怎样发挥教师在导学中的功能与作用?导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环境、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一种交互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导学的功能与作用,使“导”与“学”二者和谐、有效地统一,是保证导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就要转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

2、权交还给孩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它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了“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教师上课习惯以讲为主变成以导为主,把学生上课习惯以听为主变成以自己学习探索为主,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本人根据几

3、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1、 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千方百计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做法有: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勾起

4、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用本学科里尚待研究、解决的科学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导思 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其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发展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在看起来没有的地方发现问题,也就是“与无思处更多思”。

5、教师要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如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等,将不同的对象或现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异同,突出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导议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根据布卢姆先生的理论:“学生小组定期会面,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最有效的,它能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考虑怎样帮助其他成员掌握某种概念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学习。” 但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避

6、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情况,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估计经学生动脑思考,就能解答为宜。2、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充满信心,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并加以鼓励,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3、关于讨论时间,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教师才给于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7、。4、授以技能,培养能力导法 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几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为重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就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以下几种方法常贯穿于形象、体验、经验探究法中: (1)识图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2)对比法。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3)理论联系实际法

8、。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迁移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形成知识的迁移。(5)归纳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6)类比法。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7)实物观察法。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5. 重视知识与智能的转化导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仅仅是掌握它、驾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掌握熟练,应用自如,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还有,一个新知识的出现,它就不可能避免地要于原有知识产生错综复杂的交叉,例如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

9、相互的因果关系、依存关系问题等等。怎样使这些知识有条理的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仓库”里,在应用时随时都可迅速而准确的取得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通过设计一些短小精悍且富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创造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迁移重组,以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可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从而对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补偿教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练习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重难点,练习形式灵活多样,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6. 了解学情,及时点拨因势利导 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

10、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而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并重视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很重要。通过谈话、练习、书面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原有基础,这是备课、备学生的前提。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探索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模糊认识。都很简单)。7、拓展视野与能力导用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好场所,使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可起到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亦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一步开阔眼界,同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 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创新的教师来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 21 世纪创新型的人才,尽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探求空间,引导和促进健康全面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