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455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努力把科学发展贯彻到育人中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董广斌摘摘 要:要:高等学校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彻和融入到育人工作之中。要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狠抓内涵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强化素质教育;把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育人提供优良环境,以和谐氛围促进和保证科学发展。关键词:关键词:高校 科学发展 育人 和谐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高校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高等学校要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必须狠抓质量、强化育人、构建和谐,尤其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彻和融入到育人工作之中。一、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出

2、发,狠抓内涵建设一、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狠抓内涵建设(一)找准办学定位,推动内涵发展。办学定位与科学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高等学校的定位,要紧密联系国家、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求,紧密联系自身条件、特点以及办学职能来确定。办学定位准确则有利于科学发展;办学定位不准确则难以科学发展。各类高校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责任,高等职业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发展目标、重点和专长自然不同于本科院校。就拿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集中讨论了办学定位问题,形成的共识是:立2足内蒙古,面向全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

3、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子、冶金材料、水利与建筑等行业为依托, 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开发,构建特色鲜明的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把学院建成新型工业化需要和适应市场化、信息化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根据这一定位,结合学院经过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已近万人、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次、新校园全面落成并入住的实际,学院坚持把“抓内涵、强素质、促和谐、惠师生”作为实践载体,把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办学定位不偏离,内涵建设不走样,提高质量不动摇。这既顺应形势和社会的要求,也符合师生的共同愿望,更是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正确的必然的

4、选择。(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推动特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特色发展。有特色就是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特色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显现出来的。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治校和教学改革中抓了四个重点:一是彰显“机电”优势。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办学定位和自身特点,科学制定专业3建设和发展规划,在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中突出办学个性、发挥办学优势、显示办学竞争力。二是按照

5、示范院校的标准,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认真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改变各门课程过分强调自身系统性、完整性的现状。三是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既下力气建设院内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产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又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联合建设延伸于工矿企业厂区和车间的实践教学基地。四是下决心改革考试方法,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革,使学院的特色更加明显。二、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强化

6、素质教育二、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强化素质教育育人是高校的首要责任。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市场对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育人的质量。高校的荣誉、地位,最终要由质量来决定。(一)在育人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青年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主体,育人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转变,从以道德和政策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相结合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是端正办学思想的直接体4现。坚持以学生为本,一是必须确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既要把学生培养

7、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就业需要之“才”,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人” 。首先成为“人” ,同时成为“才” ,这才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 。二是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切为了学生” 、 “为了学生的一切” 、 “为了一切学生” ,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这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三是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利益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内涵之一,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要更加重视解决好毕业生就业、资助贫困学生以及

8、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四是必须尊重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把学生工作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如果学生工作只是管住人,而不是教育人,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雕刻”学生,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我们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实现学生工作由对学生的刚性管理转变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由对学生的“包办管理”转变到“参与式”管理,由对学生的共性管理转变到学生的个性管理上来,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学生强化“自我管理” 。(二)在育人过程中深入探索大学生的成长规律。5作为青年大学生个体的人,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

9、自然属性,既有心理发展规律,又有生理发展规律,而身心发展具体表现为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发展规律既表现在社会制约性方面,也表现在各种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比如没有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就谈不上德、智、美的发展。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在他们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要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实现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在完成培养任务的同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 1987 年第 42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来的,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10、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1990 年,联合国开发署第一个关于人的发展报告对人的发展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扩大了人的发展的内涵。1996 年,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高等学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新体现。高等学校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其自身潜在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充分发掘出来,既可使青年大学生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又能使他们为

11、社会的可持6续发展做出贡献。对高职院校来说,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更加重视劳动与实践教育。一是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重视技能的观念。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正在步人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生产要素,带动社会生产中各种劳动形式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和不断开发新知识资源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只有知识创新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立于时代潮头的结论,而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未来社会中那些具有高超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一样会站在时代潮头。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掌握技能的教育。二是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实践

12、的观念。在崇尚终身教育的新世纪,一张“文凭”和一个“技能等级证”不再是可以受用一生的本钱,而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过程中拥有能够适应变革的内在潜力。只有掌握了主宰自己职业生涯的本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三、把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为育人提供优良环境三、把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为育人提供优良环境高校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是政治基础和可靠保证。和谐可以保稳定,可以产生办学凝聚力,激发育人创新力,增强高校科学发展的活力。(一)以党内和谐带动校园和谐。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很强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高校的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与广大师生朝

13、夕相处,校园中的诸7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党内问题也同样可以反映在校园中。建立党内和谐关系,一是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二是充分尊重党员的基本权利。党员教师多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党员,只有在强调党员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尊重每一个党员的权利,党员才有真正完备的党员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要推行党务公开,积极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同时严格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四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必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善于说真话、办

14、实事,以和谐的理念观察和处理问题,带动全体教职工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共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二)把和谐体现在反映校园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校园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保证。在校园各种人际关系中,体现党政领导、教职工和学生这三大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重点要在党群、干群、师生三个方面的关系上达到和谐。一是和谐的党群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凝聚力量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和谐的党群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础。和谐意味着在差异中寻求一致,在坚持共

15、同理想和共同责任的前提下允许教职工有不8同个性和不同选择,达到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和谐的党群关系也体现在建立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上。党领导和教育群众,同时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是单向关系,而是团结起来共同前进的关系。二是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干群关系的基础是各级干部和普通教职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高校的干部千万不可沾染“官气” ,要善于和教职工平等相处,把自己融入师生员工之中。干部对师生要有宽容之心,增进相互理解。干部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管理第一线,站在师生员工的角度去和大家充分交流。捕捉师生员工的“第一信号”和“第一愿望” ,真心和师生交朋友。作风建设关系到干部的形象,是

16、密切联系师生的致胜法宝,是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的突破口。干部的一言一行必然要对师生员工产生辐射、示范效应。干部作风好,就会取信于师生,获得师生的拥护和支持;而干部作风不好,就会失信于师生,引起师生的不满,师生就不会配合工作,产生不和谐的因素。因此,高校的干部特别是校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素质,以勤政务实的行动赢得师生的信赖,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师生的拥护和支持,共创和谐关系。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各种人际关系中占主导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支撑。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和谐的基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师能否转变在“精英”教育时期所形成的观念,9摒弃师生之间单一的、学科性的、功利性的授受关系,而形成师生之间以道德、情感、关怀和充分自由发展为空间的相依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彼此悦纳、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静态单向信息输出模式,不符合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信息网络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