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145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學校教研組建設之我見宣茂成摘要 本文從教研組建設的不良現狀與課程改革深入需要闡述教研組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指出了適應教本教研的教研組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內容,提出了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的具體操作意見。關鍵字 中小學教研組 建設 在學校中,教研組在傳統的教學管理與研究起著十分關鍵和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為主導的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如何加強學校教研組的建設,已為大家關注與探索的課題。為此,在總結與反思、實踐與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學校教研組建設的不成熟的意見,以與大家共同探討學校科研興校、興教之方略。一、加強教研組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中、小學,近年的“素質教育轟轟烈

2、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一些地方和和學校,功利主義教育及其“考試分數萬能“仍壓倒一切地統率著學校管理者、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在這種背景下,不難發現一些學校在教研組建設中,教研組織行政化、教研功能單一化、教研活動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因而教研組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學管理和上情下達,教研組建設也只能隨波逐流,自我陶醉。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應該也已初步達成一個共識:教師要從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依據課程標準對新教材進行個性化理解和創造性發揮;要認識到教學不僅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更是課程設計和發展的過程;要有共同的課程理念,但

3、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也因此引發了一場學校的教研 “革命“-校本教研,即學校要凸顯以校為本理念,樹立“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和“基於學校“的意識,切實做到把學校作為研究基地,將教研重心置於具體的學校工作情境中。提出了“建立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教學具體問題為物件,關注學生學習生活,挖掘科研潛能,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研制度。然而,教研組無疑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這一基地,也就是失去了校本教研。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

4、限于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品質而教研的目標上;都不能局限於“教研是軟任務、軟環境,一時難見效“的認識上。教研組建設是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一個創造,是學校教研工作的一大創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教研組建設不但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她仍然是一個廣闊天地,只要我們勇於、善於去開拓,一定能夠有所作為、大有作為。二、探究教研組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內容學校教研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研究課題。在現階段中,確立教研組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內容,是學校和老師們共同面對和必須明白的問題。中、小學教研組建設,必須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著力推進和全面實施素

5、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升理論;堅持教學、科研、培訓三位一體化,探索學習、實踐、探索、創新的教研新模式;堅持群眾路線,重視開發潛能與資源,實行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堅持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為立足點,努力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的三維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與積極性,走協調、持續發展的教研之路。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從教研組建設現狀和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出發,認為當前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的重點內容是:1因校制宜地抓好教研組的組織建設。必須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規模、條件、特點與個性,以提高教研效能為宗旨,實施學校教研機構與組織的調整,並建

6、立合理、規範、可行、高效、個性化的教研網路,切實保證教研組的職能不錯位、管理不缺位、工作不到位,行動不讓位。2名副其實地抓好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強化學習制度,規範和落實學習計畫,豐富學習內容,注重講究學習方式、拓寬學習領域和提高學習品質與效果,切實保證教研組學習的制度化、全員化和終身化。3規範系統地抓好教研組的制度建設。必須積極推行教學、科研與培訓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和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4務本求實地抓好教研組的教研平臺建設。必須努力增強教研活動的目的性、針對性、計劃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立足

7、點,以活動為載體,以合作互動為抓手,切實提高全面教育品質和提升教師專業化水準,並搭建起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種教研平臺與教師專業化訓練的舞臺。5奮勇當先地抓好教研組的課題研究建設。必須牢固樹立教學科研意識,堅持課題研究實用主義,反對課題研究功利主義,積極宣導採用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研究,建立符合學科特點和教師經驗與需要的課題研究系統,切實能夠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解決教學和課改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提升自己的業務水準與科研素養。6切實可行地抓好教研組的校本課程建設。必須確立教師是校本課程建設的主力軍,教研組是校本課程開發和使用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新觀念。要按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

8、能力,著眼于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總體要求,做好學科內綜合和相關課程體系組合(綜合)的文章,根據學校校本課程總體規劃,切實制定學科校本課程設計方案,提出校本課程教材編寫意見,落實編寫任務,並不斷充實和完善學科校本課程的體系與內容。7積極主動地抓好教研組的學科教學與學業評價的制度建設。必須建立學科教學與學生學業的評價的主體應該是教研組,而不應該是學校、學生或其他的意識。教研組加強對考試命題及評價的研究,根據國家、地方和學校有關指導性意見或考試大綱 ,切實從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和實施學科教學與學生學業評價的方案或標準。三、合力開創教研組建設的新局面1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教研

9、氛圍。“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本教研與教研組建設的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校長或學校領導的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但歸根結底決定於他和他們的教育功能觀、價值觀和品質觀。傳統的落後觀念的“折磨“,使他和他們喪失了勇氣和膽略,難易衝破或阻擋應試教育的重重包圍或衝擊,對教研組建設自然顯得無心、無力而為之。僅管都會高喊“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開放的教學研究機制,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但只能聽見雷聲不見雨點,甚至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能在一夜時間編造出許多教研成果與經驗,成了可看可聽不可學的東西,這種行為和東西對學校教研

10、氛圍的負面影響是極其嚴重的。因此,教研組的建設是否得到重視和加強,關鍵是校長的觀念轉變,並能主動接受“挑戰“,進行一次“蛻變“,擔任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還能成為學校教學研究的身體力行者。學校有了這樣的教研領路人和“領頭雁“,並帶領教研組向“校本教研“進軍,走向“科研興校、興教和興學“之路。如果這樣,這就為這不難營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圍,也就會有科研思想和思路,有思路就會出措施,有了措施就會出政策,有了政策就會出人才。2德才兼備,打造教研組的團隊精神。在傳統學校教育教學中,一個優秀教研組,肯定有一個優秀的教研組組長,由他帶出或培育了優秀的教師,由他們“教“出優秀的學科教學品質,然而,在現代學校教

11、育教學中也很少有例外。因此,選聘好、使用好和培養好教研組長是舉足輕重,說得嚴重些同教研組 “生死攸關“。德才兼備缺一不可,不搞論資排輩,更不能任人唯親,不拘一格選用教研組長。要定責任,同時給權力,還要給予同其貢獻相對稱的利益。作為教研組長,其工作職責和作用的發揮,主要的倒不在於組織安排教研活動與學習,而在於用心、用力打造教研組的團隊精神。如果有了那種團隊精神,說課評課、集體備課、合作研究、師徒結對、資源分享、課程開發、課題研究等都將會和衷共濟、綱舉目張、集思廣益,也許會產生和進入“辦法比困難多“,“我要開課“、“我要聽課“、“我要學習“、“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與良性迴圈。當然培育團隊精神,需要

12、集體的共鳴與默契配合,需要組長及全體付出深重代價,需要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尤其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尤其艱難困苦,也更顯得十分的可貴。但只要奉信和實踐“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那麼,“奇跡“或遲或早、或大或小肯定會發生。3自主自立,啟動高效的教研機制。無論校本教研建設,還是教研組建設都必須自主自立,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自己的教研天地和春天,才能桃李芬芳,碩果累累。實踐與經驗已經證明,學校教研天地,僅依賴于外力是開拓不起來的,即使由專家實施“移栽“、“施肥“和“修剪“等手術,最理想結果是一花獨花,弄不好是

13、揠苗助長,好景不長。這就是“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教研組建設不要建成“啦啦隊“和“陪審團“,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努力爭取“外援“的自立自強方針,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要一切從實際和需要出發,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地不斷豐富和完善導向機制、動力機制和約束機制,最重要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機制,不是塗脂抹粉,畫蛇添足。教學與研究的實踐是機制的源泉,機制又能提升教學與研究水準,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無論小學、還是中學,是理科類、還是文科類的教研機制,課堂教學的研究無疑是教研機制的核心或焦點,起著主導作用。總之,要有教研機制,重要的是有生命活力。4科學規範,提供有力的教研保障。教研組建設如果

14、沒有學校支援和環境保障,只有畫餅充饑,做得更好一點要算搞“模擬演習式“的教研活動。例如,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果學校不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場所和條件,探討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與課程的開發則將毫無意義。又如,要求教師參與教育網(或教研平臺) 、校園網討論、資源分享或上網學習,如果沒有相應的物質保證,豈不是望梅止渴。再如,由於能者為勞,那些超負荷任課的老師,忙於備課、改作和輔導,他們還能顧及學習與教學研究?還有課題研究和課程開發,只有精神鼓勵,如果沒有經費保障顯然是難見成效。所謂研究在於求真,只有求實,才能求真。學校、教研組和老師所開展一切教學研究活動,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必須貫徹教育方針,最大化實

15、現培養目標。因而,學校或職能部門應按照科學規範的原則,努力創造條件,盡可能提供和保障教研組建設中自身無法克服的所需要的時間、空間、資訊、資源和工具等。同時,良好的客觀條件的爭取最佳的途徑是主觀的積極努力,沒有主觀願望與能動作用,提供的條件越優越,則浪費將越嚴重。只有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互為促進,教研保障才會更有力度。5與時俱進,形成鮮明的教研個性。如果再論應試教育的最大的特點,還是說“千校一面、千篇(課堂)一律、千練百考,克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對於重點中學的英才在三年“苦戰“重點大學中敗下陣來,而考不上重點中學的“二流生“卻為數不少地擠入重點大學行列,這雖然不作為“怪“,但由此領悟學校特色

16、、教學特色、學生個性或特長足以可奇。那些真正意義的特色形成無不與其研究個性有關。所謂教研個性,就是教研是符合實際的教研,是土生土長的教研,就是我有你無、你弱我強的教研。同樣是小學,農村小學的教研組建設不能照搬城市小學的做法,應該立足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教師與學生的基礎和水準等實際情況開展教研組的建設。又如同一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農村學校要符合農村的實際,城市學校應符合城市的實際,這樣才具有更強的教育性。在教研組建設中,形成鮮明的教研個性,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抓人促事,做事促人,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必須積極營造寬鬆自由學術研究氛圍,尊重和保護大家的教學研究積極性和創造性,張揚他們個性與特長。總之,教研個性是自然的、實在的,但更需要創造,與時俱進。作者簡介 宣茂成(1956-)男,諸暨市人,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黨支部書記,中學高級教師 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11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