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1419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作者:许缨 单位:广州市第十八中学(邮编:510660)【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本文试图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案例,探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 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建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新课程、历史教学情境【正文正文】“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 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 ”这是本次课程

2、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景,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尝试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与建构主义理论 新课程是以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的核心 是“知识建构”理念。 “知识建构”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必须通过 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 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而不只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和灌输 “知识建构”要求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同时,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 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所指的学习环

3、境,除了教学四要素“教师” 、 “学生” 、 “教材” 、 “媒体” ,还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情境、协作与资源。 (1)情境:学习环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所谓“真实和复杂 的问题” ,是指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真实而复杂 的历史问题或现 实生活中的问题。它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以问题为核 心驱动学习活动; (2)协作: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认为理解的差异本身 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是一种广泛、深 入而有效的学习; (3)资源: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资源,是以学生为 中心的、支持学习活动的

4、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如:教科书、媒体、 电子网络信息提供的包括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 的学习资源;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教师与教师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学习环境中 所形成的特定问题情境和任凭性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相对于个体学习的 学生群体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凡是进入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起支撑性作用 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等,都在这种广义的学习资源的范围中。 对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 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它们既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又是一种学习 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可能构成问题的背景,可能成为问题的环节,可能是解 决

5、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本身就包含着问题的答案;它为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提 供了多种工具和手段,提供了规定的情境,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提供了表 现创造性的空间。2历史教学情境创设,就是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真实而复杂” 的历史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 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 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是通过特定的活动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 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 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

6、重建。 二、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 第一位,强调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交 流、创新中感受、认识,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自信、自主、自立意识;要 求把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具体生动的活动中,使学生在 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成长。 根据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情境创设,除了特别重视学习与寻找“重建过 去”的证据、线索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还注重师生间信息的双 向和多向交流,鼓励探索师生间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开放的教学组织形 式。如何创设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历史教学情

7、境?下文结合一些案例谈谈看 法。 (一)史料呈现方式多样化、动态化 首先要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丰富多样的史料是历史教学必要的学习资源, 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判定、综合、运用史料以解释现象的能力和机会。它的 形式包括当时留下的证据、后代的想象传述、当代史家的观点;史料的种类包 括非文字性的地图、绘画、照片、简图、现代重构图,文字性资料如各种私人、 官方的档案记录、史学研究成果的摘引等。 资源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的文字、图片、图解、图示、历史 年表、历史地图、文字表解、统计表等,二是动态的图像,包括动画、录像、 投影、幻灯、影片等。可建立校内历史资源库,也可利用逐渐普及的网络技术, 建立

8、多媒体历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可以为师生主动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要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 的直观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动态的历史情景,使 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真实而复杂” 的历史问题中“经验历史” ,感知史实, 对史实的本质理解更透彻。 如学习美国“经济萧条”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验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 代初经济崩溃所造成的个人损失,美国中学老师先让学生观看投射到教室前方 大屏幕上的大萧条时银行提款浪潮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指出所看到的一 切:人们站立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和店铺的标牌上写着什么、建筑物看上 去如

9、何。接着设问(从基本信息到批判性思维螺旋上升)帮助学生运用视觉技 能从投影片上获得信息: 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 人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你认为这作品是什么时候拍的? 大萧条时期银行倒闭可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随着讨论展开教师补充历史信息,看图像同时结合书面材料的阅读,使学3生了解并牢固掌握可能遗忘的要点。在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基础上,教师让学 生扮演银行存款人,教师充当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你认为你能从银行提出存款吗? 如果不能从银行提取存款你将怎么办?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人会如何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回答。随着课 的进展,学

10、生们观看更多的反映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的农舍、一个 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棚群、一列买面包的长队、白宫 中的胡佛总统、1932 年集会上的下一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重复上述 过程,培养学生捕捉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这个案例,幻灯片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建构提供了工具、手段和背景条 件。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导引,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角色扮演和重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经验、知识和技能,去“同 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历史学习能力。 (二)问题设计重启发、探究与开放性 学习环境中形成的特定问题情境,是

11、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实践证明,有 启发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展开一系 列学习活动的学习兴趣。 哪些是具有启发、探究、开放性的问题呢? 能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能力的识别型、判断型问题。如讲述“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可以从时间、地域、条件等方面设置判断型的选择题 或判断题,又可选用有关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有关史料,设置材料题, 让学生从中提取民族工业艰苦创业的有关信息。 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型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由于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即问 题的可争议性和研究性,在“是”与“不是”之

12、间存在着较大的思维空间。 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述理型问题。如,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 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 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中国的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另一方面又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 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设 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预见 历史发展的方向。 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难型问题。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表现在对 传统的或

13、一般的结论、观点能够大胆质疑问难,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够正确地 分析批判,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的认识无不受 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是谬误。在历史教学中,教 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如商鞅变法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革,历来都是被肯 定的,但商鞅的“禁止弃农经商”即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反对经商,显然不利 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 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好像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源就是杨贵妃,这显4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这些问

14、题的发难,训练学生的独立 思维,而且对于当今的中学生信息广泛,视野开阔,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 理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会收到很好效果。 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运用型问题,让学生借助联想、比较,运用直觉, 释放灵感,以期达到“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讲述“罗斯福 新政”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 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 义者,假如你是一位议员,你会向国会提出什么议案或发表什么意见?”可以想 见,对于当今思维活跃的中学生来说,这一开放型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掀起不 小的波澜。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江南

15、地区开发的原因时,设计了 “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这个问题,引导 学生联想,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也可以达到迁移运用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多了解有关历史知识的背景资料,然后围绕教 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易混点精心准备,问到“点”上,使之具有 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 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溧阳市教研室管婷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 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 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

16、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 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五霸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 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春秋与战国时期的 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一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基础 知识,训练历史技能: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得到澄清, 容易疏忽的知识点得到强化,也可充分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对教者 在传授上的不足,教师能有效的获得反馈信息;二是使问题具有开放性,让学 生生发出更多的问题,使思考得到延伸。 (三)活动创设重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和探究 活动情境创设是通过教科书、媒体,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 流而创造的动态的学习资源,其特色在于关注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碰撞中激 发的想象、激情以及思维的火花,在个体、教师、学生群体、教材媒体的资源 交互活动中生成认识。 课内活动情景创设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创设课内活动情景能以形象、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