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31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9-04-01 | 文章来源: 湖北消防总队十堰支队 | 作者: 何军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消防部队的功能不断拓展,消防官兵承受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多。在种种压力下,一部分消防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疏导和维护,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部队的稳定。关键词:心理健康 探讨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精神压力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消防官兵每天都承担着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经常承受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心理压力

2、;而有一部分官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得到疏导、缓解、释放和维护,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部队的稳定。因此,切实有效地缓解官兵心理压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目前官兵心理问题及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消防部队功能的也不断拓展,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警力不足、任务重,疲惫感。世界发达国家消防员占人口比例是万分之十以上,而我国消防员占人口比例不足万分之一。近几年,虽然我国成立了专职、义务等多形式的消防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较远。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消防工作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法律法规的日

3、趋健全,给消防部队提供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赋予其工作职责与任务越来越繁重。(二)执法工作多、社会理解不够,委屈感。执法工作多,长期处于戒备、警惕状态,消防官兵在执行任务中,时常身处险境,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职业的高风险,造成一些消防官兵缺少职业安全感,时刻绷紧每一根神经来应付危险,精神时常处于戒备和警惕状态。少数人只求消防官兵为其提供服务和保护,稍有不适就意见,也有一些群众由于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其他目的,恶意投诉,甚至诬告、陷害,致使消防官兵在消防执法、社会救助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深感委屈。(三)家庭收入“单一”、生活压力大,失衡感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向物质、占有发生倾

4、斜。一是生活贫困导致少数官兵信仰迷失。受工资待遇低、工作辛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成家的干部、士官的家庭收入只有一人,不能满足家庭正常开支的需要。还有部分官兵家属收入微薄,在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收不入支,困难突出。物质上的贫乏,造成了官兵价值观的迷失,思想上的困惑。二是横向比较导致心理失衡。从理论上说,部队工资高于地方,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官兵工资与某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相比,是高出一些,而其他机关特别是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效益并存的机关、一些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待遇、福利非常丰厚,与其相比又有较大的差距,官兵内心因此产生不平衡。三是家庭危机带来压力。消防官兵平常工作较忙,加班加点多,与家人聚少离多沟通交

5、流少,分担家务劳动、照顾家人、教育小孩则更少,导致极个别官兵夫妻感情疏远,小孩教育缺乏,家庭矛盾激化,离婚人数上升。家庭压力也给官兵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四)知识面窄、工作标准高,力不从心感。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多元化,官兵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业务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部分官兵文化程度底、社会知识面窄,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执法办案能力,群众工作水平等到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在工作总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近年来,执法工作要求日益严格,标准日益提高,程序日益规范,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刚性制度,抓落实措施不断加强,执法办案人员在工作中无形产生“危机四伏”的感觉,认为自己难以把

6、握自己,怕犯错误。致使部分官兵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在执法工作中放不开手脚。(五)心理干预少、业余生活单调,郁闷感。我国在征兵过程中,除了体检、政治审查、文化测试外,几乎没有心理测试,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训练,造成队伍整体心理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在参加急难危险工作,以及发生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工作、生活重大变故后,缺少一个对官兵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官兵摆脱心理紧张情绪。比如在整个十堰市公安机关没有建立官兵心理测试干预机制,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在现实中部分官兵尤其是防火监督干部由于业务工作繁重,参加文体活动又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疲劳的身体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释放,

7、从而,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可诉,得不到有效缓解,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到健康。二、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消防官兵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之下,不但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健康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及时予以缓解、消除和维护。(一)正确对待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要认识到人生都不尽善尽美,他们虽然是特殊的群体,也只不过是许多人中的一员,存在一定缺陷本属自然。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适时调整好心态,要心胸开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要正确认识压力。要认识到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也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

8、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要想到消防工作岗位有压力,其他岗位也同样有压力,只是来源和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三是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一个人心理压力巨大时,往往被委屈、烦闷、痛苦、悲哀、失望的情绪所困扰,希望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关心、同情、理解和鼓励。消防官兵也是如此,在面对心理压力时,要主动地向身边朋友、家庭等社会关系寻求支持,通过交流、表达、争取理解、沟通,以合理宣泄,消解压力,从而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针对一些官兵中存在理想信念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滋长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革命人

9、生观、苦乐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法治理念等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来武装官兵的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永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用身边的典型人和事,激励和鞭策官兵的上进心,培植只争朝夕、积极向上的心态,从源头上打牢缓解和消除官兵各种压力的堤坝。(三)坚持从优待警,减轻官兵压力。从优待警是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对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减轻官兵心理压力具有极为重要作用。要充分运用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重视、心理上呵护、身体上爱护、生活上体恤等多方面手段,要通过谈心、交心、走访等方式

10、,了解官兵的真实情况,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问题和苗头,分析原因,在最短的时间为消防官兵打开心结,卸去包袱。要时常把官兵的冷暖挂在心上,多做得兵心、暖兵心、稳兵心的工作,做好官兵家属下岗返岗、子女再就业、福利待遇等工作,让官兵得到温暖,得到实惠,消除其后顾之忧。同时,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通过干中练,练中干,着力提高官兵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体能,增强官兵做好工作的能力,加强与党政领导的汇报和沟通,使他们重视公安消防工作,支持公安消防工作,关心官兵,给他们以政治上的鼓舞和政策上的惠顾。(四)拓展警营文化,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空间。消防官兵超负荷工作,精神百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11、很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警营文化活动,让官兵劳逸结合,丰富和充实官兵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培养官兵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紧张的心理得到休整和放松,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舒缓压力,从而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诸如组织开展的登山运动、篮球运动、演讲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给官兵以展示、放松的机会,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要强化典型,强化意识,拓宽渠道,及时发现身边先进的人和事,及时予以推广,大力弘扬主旋律,以此来增加官兵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五)构筑和谐关系,赢得理解和支持。争取领导和群众对消防工作和官兵

12、的理解是改善工作环境、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强化公共关系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官兵不怕艰险、无私奉献和工作业绩的认知度和赞誉度,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赢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一是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和沟通,让他们认知消防、重视消防,从而理解和倾斜消防工作。二是开展多形式的亲民活动。通过组织警民“开往日”活动,让群众走进警营,走近官兵,实现情感互动。通过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向群众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营造热心公益、热心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要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借助当代传媒手段,多侧面,全方

13、位地扩大公安宣传阵地,实现警方与媒体共赢。(六)干预官兵心理健康,呵护精神家园。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维护消防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战胜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以美国为例,它不仅有完整、严格的心理选拔,而且有一整套心理训练系统,帮助警察缓解压力、学习各种心理方面的技能。香港警察通例还明确规定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受到刺激如开枪、击伤等,事后都必须咨询心理医生,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而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而忽略对官兵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快我国心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建立三级网络系统,以市一级机关为基层单位,省一级为二级单位,同时建立全国性的协调机构。工作中,一是院校应增加心理学习教育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根据消防工作和警察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紧贴实战,切实增强新生警力对即将面临的消防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等各种心理压力的“免疫”能力。二是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三是全面建立心理服务机构,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其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