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277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和探索 摘 要: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 从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诉讼法 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的建议,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关键词:环保,诉讼制度,公益诉讼,研究公益诉讼是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在经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广泛使用的术语。当时 的众多社会制度均面临挑战,因而出现了各种尝试改革的方案,设立了众多的公益法律机 构及类似的倡导制度,它们都是为了环境、消费者、

2、女性、有色人种、未成年人及类似的 诸多利益而展开活动。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尽相同,在我国也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笔者认为, 环境公益诉讼应当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 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侵害国家环境权益、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行为,有权向 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环境公益诉讼是法院在当 事人及其他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对于个人或组织提起的违法侵犯国家环 境权益、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诉讼进行审理并判决,以处理违法行为的活动。就

3、环境问题提起公益诉讼在国外已有较完善的制度和大量的实践。近年来,国内也开 始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1. 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据报道,2004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检察院对该市雁江区清水河流 域 8 家石材厂违规加工石材,擅自向河道排放石浆,造成河道污染和堵塞,严重影响了村 民的生产、生活一事正式启动法律程序,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这些企业进行整改,并将 整改情况报送检察院。该院在建议书中指出,这 8 家石材加工厂在未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违规加工石材, 擅自向河道排放石浆,造成河道污染和堵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此建议企 业对治污设施进行整改,修建沉淀净

4、化池,使所排出水达到环保标准;对因排放的石浆水 造成河床升高、河道堵塞,众厂家应进行清理,将河道恢复原状。建议书要求这 8 家石材 厂将整改情况报送该院。雁江区人民检察院告诫这些企业,如果不积极治理污染,继续侵害“三农” ,将对其依 法提起民事公诉。目前,检察院正在等待企业整改的消息。此前,雁江区环保局曾对污染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 15 日内停产整改。但众厂家 仍然我行我素,不肯投资治理污染,以至这一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检察院就污染问题代表国家向污染企业发出检察建议书或提起公益诉讼,是否滥用了 国家法律赋予的司法权力,干扰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法院会不会支持呢?其实,类似案件在 2003 年

5、已有判例。2003 年 5 月 9 日,乐陵市人民法院根据原告乐陵市人民检察院对被告范某通过非法渠 道非法加工销售石油制品,损害国有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一案,依据民法通则第 5 条、第 73 条、第 134 条规定作出判决,责令被告范某将其所经营的金鑫化工厂,于本判 决生效后的 5 日内自行拆除,停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排除对周围群众的妨碍,消除 对社会存在的危险。这起由乐陵市检察院起诉、乐陵市法院判决的环境污染停止侵害案,是最近处理的一 个较好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2003 年 11 月,四川省首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近日在阆中“尘埃落定” 。阆中市人民 法院依法判决该市群发骨粉厂停止对环境的侵害,并在 1 个月内改进设备,直至排出的烟 尘、噪声、总悬浮颗粒物不超过法定浓度限值标准为止。较长时间以来,阆中市群发骨粉厂周围居民因长期受该厂烟尘、噪声污染侵害,多次 到环保部门投诉。今年初,该市环保局在对该厂周围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后发现,其 悬浮颗粒物、噪声等超标较严重。随后,该市检察院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审理后认 为,群发骨粉厂排放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群众的工作、生活构成了侵害,并依法 作出了上述判决。2004 年 6 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

7、岳在“世界环境名人聚会北京探讨科学发展观” 大会上提出,公众应该成为环境污染事件中的诉讼主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让任何 公民、团体和国家机关都能与污染环境者在法庭上一论高低。据潘岳副局长介绍,环境权益并不仅仅属于私人,它更多地属于社会公益,而要加大 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惩治力度,环境诉讼的主体就应从直接的受害者扩大到政府环境 保护部门、环保组织、公众,把污染企业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形成污染企业如过街老 鼠人人喊打的态势,从根本上扭转污染反弹的现象。去年,北京市环保局将屡次违反环 境保护法的 9 家企业告上法庭,法庭判令 9 家企业停止环境污染行为并缴纳罚金。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

8、思考和建议2.1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法学界在公益诉讼研究方面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益 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 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有私法人、非法人团体、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 义提起的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公益诉讼。另一种观点认为,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 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 由法院依法追究相对人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不等于公诉,它既可以由国家授权的检

9、察机关和政府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又可以由利害关系人以国家授权机关的名义或以个 人的名义提起诉讼。今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近 30 名来自实务部门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就公益诉讼在 我国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对于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会专家都 认为无可置疑。专家认为,在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目前的共同诉讼所无法包含 的利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同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来维护由于行政或立法等原因受到损害 的社会公共利益,是推进社会改革,促进民主与法治完善的重要途径。法院对涉诉当事人 众多的案件通过不受理实施的压制只会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安。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不仅不 会影响法院的形象,反

10、而更好地树立法院维护人民利益及正义与公平的良好形象。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在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大多数发 达国家都有较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充分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环境权益,如 不建立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能说明中国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健全,也不能保证我国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从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看,侵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 对侵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目前大量的是追究行政责任,少量追究刑事责任,而 极少、极难追究民事责任。这一法律空白,有必要通

11、过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填补,真 正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是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法律保护的对象不仅限于特定的主体利益,在某些情况 下,违法行为会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在我国,对公共利益的侵害突出表现在“公害 事件”和“国有资产流失”两个方面。 公害事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接造成不特定的大多 数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事件。当前人们抱怨最多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已经 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近年来,环境污染致害事件明显呈上升趋势,纵然新闻媒体用 了相当的篇幅宣传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污染仍然象“恶魔”一样吞噬着人类生存 的地球。然而,由此而引起的诉讼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12、现行法上确立的权利主 体偏离了社会现实需要,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是环境保护执法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执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环境保 护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环境违法者的行政法律责任,而对环境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追究仅 仅是由特定的直接受到环境污染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实现,当违法者 触犯刑律时,由司法机关介入提起国家公诉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当违 法者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侵害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但又未触犯刑律时,按照现行法 律,对于上述事件,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享有起诉权,或者任何公民、法人对这种违法行为 均无起诉权。即便是有的受害人依法具有原告资格,也常常

13、由于诉诸法律主张权利对他来 说可能是很不经济的,或者因为受害人多,谁也不愿意付出代价让别人搭便车等原因而无 人起诉,只有靠追究违法者的行政法律责任来制止侵害行为或处以经济处罚,而无法让受 损害者得到民事法律的救济。这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作为政府(国家或公共利益)的代表,就有责任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此外,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和措施还比较“软弱” ,环 境保护行政执法很难到位,需要有更多更有力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让违法 者得到应得惩处。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然促进环境保护执法 工作的深化。2.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建议对环

14、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计方案,笔者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进一步明确有关主体 对侵犯公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因为诉讼权是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 诉讼权利应当得到环境基本法的肯定。另外民事诉讼法中设置相应的环境公益诉讼内 容,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诉讼主体、受理条件、诉讼范围、审判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 形成完整规范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具体的诉讼操作而言,笔者建议: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权。环境公益诉讼由谁来做原告?有的认为环境公益诉 讼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即检察院,有的认为由检察院进行公益公诉有违法理,更多的人 主张不论国家机关,还是公民个人或其他组织均为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笔者认为,根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 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条规定中的“控告权”不仅仅是一 种宣告的权利,还是一种直接的诉权,是赋予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公民个人均有环境公 益诉权。而且,既然是为保护国家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而设置的程序制度,就应 当体现其社会性、公共性,允许更广泛的更能代表不同层次利益的法律主体进行公益诉讼, 不应有所限制。当然,当国家环境权益或者社会公共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最为合适的起 诉主体应当是环保部门。作为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政府环保部门有责任、 有义务对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环境污染和

16、生态破坏行为提起公益诉讼,以保护国家 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负有监督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其权 力行为不具有实质处分的性质,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 害以后,检察机关应当有权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但是,具体到环境公益 诉讼,环保部门则担负着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职责。其特殊的环境管理 职责、优越的取证手段对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说法律赋予环保部门对国家环境资源和公共环境利益进行行政管理是防止国家环 境资源和公共环境利益受侵害的保证,那么,法律赋予环保部门依法行使保护国家环境权 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民事起诉权,则是在国家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受到侵害 后进行补救的重要途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往往不直接侵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导致无人享有诉权,即使法律赋予其诉权,也常常因为起诉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无直接 的关系而无人起诉。此时,环保部门以其特殊的环境管理职责,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最好 的选择。因为证据是诉讼成败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