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1236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美术线的魅力说课稿线的魅力一。 教学内容造型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笔中国画设色之前的主要工序。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让学生通过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美和线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技法,并能运用和掌握这一造型手段,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并通过讨论、欣赏、临摹等方式丰富艺术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感悟与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形态的线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魅力,并从中获得新知,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习惯。2.通过欣赏与探究,初步掌握线造型的表

2、现方法,并在临摹、写生中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取舍概括及表现的能力。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创新精神。养成崇尚文明、传承文明的良好学习态度4.创造领域:学习用不同形态的线描绘自然,进行简单的创作。三。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2)研究学习画家作品,学习他们用丰富多彩的线抒发情感,难点:感受不同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感情,丰富造型手段。四。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发现法五。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有哪些相似之处。师:艺术的语言是多样的

3、,线只是其中的一种,想要表达我们的情感,就要利用好丰富的语言。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线的踪影,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揭示课题线的魅力(二)新授:1. 线的形态(1)生活中的线师: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形形色色的线,你留意到他们的存在了吗?学生举例说明,并请请画一画生活中的线。教师展示生活中线的图片。如:水波纹、电锯、年轮、闪电、妈妈的卷发等。(2)线的不同形态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弧线(注:线的变化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在自己绘画创作时,希望能灵活运用它们,创作属于自己的线,而不是简单的照搬。 )2. 线的韵律(1)讨论:线有意味吗?线运动吗?线有表情吗?(2)什么是线的

4、韵律?线的韵律指的是线的含蓄的意味和规律性的运动,即线的意味和运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线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真实的,不同的线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能启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如:水平线能使人产生开阔感、宁静感(平静的湖面) ;垂直线能使人产生高耸感(古典教堂) ;曲线能使人产生动感、旋转感 (弧形楼梯) ;倾斜线能使人产生向上感、飞跃感(江阴大桥;)射线具有方向感和前进感(冲浪运动) ;粗细不同的线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描写) ,线能表达人的情感,线在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后得出结论,总结出概念。3. 作品赏析师: 线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

5、,经过艺术的提炼组合,便诞生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示图片:古代十八描(1) 问:线在这些线描作品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线的作用:造型 韵律感 层次感 (线的疏密及黑白灰)总结:线既可以造型,又可用不同的线及其疏密布局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协奏曲。 ”(2)比一比:?比较: 琴弦描 枯柴描区别: 粗与细 长与短 枯与湿 疏与密比较: 高古游丝描 战笔水纹描区别: 曲与直线的不同形态:粗与细 长与短 枯与湿 疏与密 曲与直(3) 上面是古人总结的“十八描”中的部分作品,下面我们来观察比较三位现代画家笔下表达的不同服装质地的线条:蒋兆和: 阿 Q 粗布线条粗而糙 贫穷赵国经:杨玉环 丝绸细而飘 富贵李 琦:主席走遍全国 棉布线条流畅而精炼 朴素教师总结:以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质地的服装和情感。(4) 欣赏分析: A 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B 明代画家陈洪缓的水浒叶子3. 作业:临摹水浒叶子 , 按教材提供的范画任选其中一幅。要 求:1. 以线造型作为表现语言2. 结合画小草图的体会,把握好人物的动态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