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154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扩张东资西进的资本观察之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怎样样扩扩张张东东资资西西进进的的资资本本西部开发如何吸引东部民间资本观察之四袁袁成成达达 教教授授 2004 年年 5 月月 10 日日发发表表于于 西西部部决决策策参参考考(编者按: 袁成达 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东资西进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研究员,袁成达教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颇有造诣的投资银行家。他从亲身实践的经验和社会调查中进行经济学的理论概括, 又用创新的理论进行新的实践,历时二十年,在区域经济、新城开发、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地方经济,企业发展、三农问题、文化与旅游地产等的产业发展规划、战略定位、商业计划与战略方案制定,新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尤其对

2、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运营、招商引资、多渠道融资、包括公司上市的运作等先进理念与成功方法上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总结出融资有道、投资有方的丰富经验。应邀在全国各地演讲,把先进的经济理念与投资理念传播给企业家与地方政府领导。早期提出了江浙经济实现梯度产业转移,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出江西经济浙江化,安徽经济江苏化战略。2 0 0 4 年初,袁教授又提出了“东资西进”的概念,8 篇阐述“东资西进”的论文集中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西部决策参考上发表后,引起了东西部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认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的推进有积极意义的理论成果。目前袁教授正至力于有关部委下达的课题

3、的研究工作,还在“东资西进与中部崛起”的实践中,积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永乐大地-武当村”与“长生天池-孔明湖”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的工作。)东资西进事实上把东西部优势充分连接起来,东资在资本增值的过程中,东资西进事实上把东西部优势充分连接起来,东资在资本增值的过程中, 自然对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作出贡献。自然对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作出贡献。 东资西进要对西部各省区及其产业做具体分析,使东资西进要对西部各省区及其产业做具体分析,使“西进西进”真正进入产真正进入产 业结构的调整之中,从而使资本真正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资本。业结构的调整之中,从而使资本真正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资本。东资

4、西进的目的是创造财富。创造财富依靠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生产要素,而生产要素的财富创造过程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中实现的。舍此也就谈不上现代的、现实的财富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化是财富创造的三大社会进程之一。工业化,是现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标志,是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根本动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差距表现为,我国刚进入工业化初期,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我国西部的工业化整体水平又远远低于东部工业化的整体水平。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工业化借鉴国外和东部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后工业化为工业化带来的高效发展的技术保证创造了大好机遇,为西部地区

5、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进优于先行的新型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资西进,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快速提升工业化的档次和水平,实际上也就是为东资的资本扩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西西部部新新型型工工业业化化东东资资西西进进的的投投资资取取向向判判断断西部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现状总体是落后的、 “畸型”的,需要进行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调整,有重点的而不是全面铺开的发展。经济学界对新型工业化,即现代工业化的讨论,涉及到信息、生态、市场、企业、效益,知识、人文等若干方面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些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内容去考察、认识西部能转化成后发优势的潜在优势和现实优势,从而形成东资西进的投资取向判断。信息化工

6、业化,指以信息化贯穿于整个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工业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最主要特征和内容。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所有工业部门的面貌,提升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使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工业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的运行体制和经营方式,已经对各种产业部门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创新等产生了巨大价值;已经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规模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和工业化实际上已经融为一体。离开信息化谈西部工业化,不仅是落后的,而且是不现实的。绿色工业化,指以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污染为基础的工业化。工业化进程中

7、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生态问题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也就成为新型工业化必须改造和淘汰的产业。就生态环境而言,处于“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西部,无论在保持空气清洁、防止噪音污染和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方面,还是在保护水域等自然生态环境和遏制荒漠化、恢复植被方面,都存在着范围较大的目标市场,国家对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在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因而有着环保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企业化工业化,指工业化资金以企业积累为基础、以筹集民间资本为中心,工业化进程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在新型工业化中,国有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垄断部门,民间资本发挥作用主要在竞争性领域。而在

8、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垄断领域的产业除个别特殊部门外,也要以企业为主体经营。对于尚未改变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工业化现状的西部地区,把企业工业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和特征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实现企业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就会产生许多有利于东资西进实现资本扩张的机遇。效益化工业化,就是以提升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提升效益,既是工业化的运行基础和目标,也是工业化的结果和贡献。效益化工业化摒弃过去低效益、粗放型、注重外延性的工业化路子,以注重内涵、提升效益为中心,要求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成本,在技术创新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使技术创新伴随着工业化的全过程;要求注重高新技术在工业化中的

9、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管理创新,把工业化建立在企业的高效管理和政府、社区、行业、社会的高效管理上;要求贯彻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原则,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打破各种“小而全”和“大而全”的封闭生产体系,通过生产要素按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原则合理组合、有序的流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业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些要求,正是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运行状态比较缺乏的,也正是资源优势难以变成优势资源、优势资源效益低、资源破坏严重的主要病根。而这些要求,又恰恰是东部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具备的对西部的比较优势。东资西进,把东西部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东资在资本增值的过程中就会对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做出

10、贡献。知识化工业化,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并贯穿于整个工业化过程的工业化。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达到一定程度就跨人工业化进程,而工业化进程以不断地、而且日益快速地增加技术含量而进入技术密集型阶段,从而使知识经济构成工业化新基础。知识化工业化要求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力,以良好的国民教育为基础。我国的知识经济,方“初露端倪” ,西部差距自然较大。但是,并不等于在研究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时,可以不讲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还会有另外的表述和模式,我们认为这 5 种是与西部形成新型工业化后发优势联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模式,也是当前东资西迸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西部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创造财富的主要

11、模式。西西部部传传统统产产业业东东资资西西进进的的比比较较优优势势分分析析西部工业化水平低、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几乎是经济学界、企业界和东西部各方面关心西部大开发的人士的共识。客观上存在的状态也确实如此,2002 年 8月在银川召开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 ,有关西部的产业结构、西部的工业化、西部的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章,都提出了大量的实证、数据,指向这个判断。2003 年和今年初出版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软科学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和发表的有关论文,也是这样的判断。然而,今年 3 月 1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公布的“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却使我们耳目一新。在“地区综合

12、竞争力评估结果”中,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 10 个省市区,西藏名列第 10 位,前面依次是东部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全国综合竞争力增长最快的 10 个省市区,西藏名列第 6 位,青海名列第 10 位。在“一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全国一产竞争力最强的 10 个省区,西藏为第一,内蒙古为第五,新疆为第九。一产竞争力增长最快的 10 个省市区,四川为第三,西藏为第四、青海为第五、贵州为第七、内蒙古为第八、宁夏为第十。在“二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二产竞争力最强的 10 个省市区全部为东部所列,但青海进入了二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的第 7 位,内蒙古进入第 10 位。以农

13、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关注的焦点。在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普遍趋弱时,西藏排名第一格外醒目;而竞争力增长最快的 10 省市区中,西部占了 6 个,比例为 60%,更是令人兴奋。工业产业是各省市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前6 名排序与综合竞争力排序完全相同表明,东部的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特大型城市和浙江、江苏、广东,在工业化水平上确实已遥遥领先西部。在东部发达省份中,浙江不仅二产竞争力排序为第四,而且二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序为第三,远远高于未入围的长三角经济区龙头上海,充分表明民间资本、非公经济在工业化中的重大作用。在“三产竞争力评估结果”中,西藏进入三产竞争力最强排名的第 9 位,进

14、入三产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的第 5 位,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三产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把西藏推进了综合竞争力的十强之列,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提高综合竞争力要从区域经济的实际出发。西部地广人稀、交通条件差异大、工业基础大不同,处理一产、二产、三产的比重要从实际出发,只唯实、不唯上、更不唯书。浙江在此项评估中,竞争力最强排名和竞争力增长最快排名均为第 4 位,反映浙江的第三产业竞争力是随着第二产业提升而提高的,这是浙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东资西进,到西部什么地方,选择什么产业投资,投资多大的规模等等, “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落后,是西部地区总体

15、上的落后,并不是西部各省区的一、二、三产都落后;一、二、三产 、中,也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落后。东资西进要对西部各省区市及其产业做具体分析,使“西进”真正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中,从而使资本真正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资本。因此,东资西进应主要抓住“转移” 、 “特色” 、 “延伸”和“改造”这四个方面。转移,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工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第二产业、即工业的竞争力。竞争力最通俗的市场化认识,就是成本和产品质量。廉价劳动力、廉价企业用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工业化中一个地区

16、最终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由之路。西部有发展的需要,东部有转移的需要,转移的结果自对双方都有利。浙江纳爱斯集团最初是以委托加工的形式西进,不到两年时间,与西部 7 个省的 10 个企业合作,都实现了双赢。但是,对纳爱斯这个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型生产企业,总部所在的浙江丽水,既无生产所需原料等各种资源优势,又受工业基础、交通区位条件的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日渐显露。于是,纳爱斯在 2001 年 1 月选择了西部的新津县2004 年 5 月第 1 期直接投资建厂。新津是成都市的一个郊县,拥有丰富的洗涤剂制品的生产原料芒硝,已探明元明粉远景储量 10 亿吨,年生产能力达 60 万吨。纳爱斯的 2.5 亿元投资,一方面建设了一个年产 20 万吨的生产基地,每吨产品成本降低 300-500 元,另一方面直接增加了 1000 多个就业岗位,当地芒硝产量增长近 1/5,既为新津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特色,指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就一个区域而言,在具有市场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的前提下, “人无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