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137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办学信息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校园网络平台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推进学校工作的信息化推进学校工作的信息化石笋中学信息技术推进工作汇报石笋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专任教师 79 名,23 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根据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青年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学校网络管理的教师有着较为优秀的技术等有利因素,于此同时,学校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年轻教师教学能力薄弱,校本研修质量亟待提高,课堂教学手段陈旧等不足和需求,在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校本研修,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作简单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健全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面对着日益完善的硬件配备,学校首先从制度上保证

2、信息化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各内设机构负责人及网络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信息发布等各岗位人员,制定信息化工作岗位职责。学校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纳入了教学常规的考核之中。二、提升校园网功能,推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工作安排,信息发布,文件传输、材料分发、成果展示、资料积累和审核,以及各类考核表格,检查结果等都在校园中设置了相应的栏目。网络,成为学校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落实学校日常管理,教学管理的重要平台。同样

3、,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课程课务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成为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现在,学校各部门都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电子化管理。在去年区教育局对我们学校的督导及今年对学校工作的年度考核中,学校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提供相关资料,呈现管理过程,学校工作也为低碳经济作出了努力。三、构建有效网络平台,推进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校本研修一直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校规定的各类研修活动常常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得到切实有效地落实。2007 年开始,我校借鉴江苏东庐中学的经验,强化了备课

4、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可是在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备课组由于受到区教研活动、学校教研活动以及课务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得到有效地开展。即使勉强进行的备课活动,也流于形式,其质量如何,很难得到及时的检查和反馈。有鉴于此,从去年开始,我们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出发,设计了“石笋中学集体备课网络平台” 。要求各备课组在继续保证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的集体研讨的前提下,实行网络备课。备课组必须提前一周将规定数量的教学设计初稿由主备人发送到平台,再由备课组其他成员对初备教案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在综合备课组成员提出的修改意见后进行修改,然后将改进稿重新发送至平台。在所有这一系列集体备课结束之后,每周五,由专门人员

5、分学科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凡是未能按:分课时、集体参与、两次备课、规定时间内这些基本要求完成的,则记一次活动不合格,并且与期末教学常规考核相关联。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还需从教案内容的角度进行评价反馈,提出优点和不足。特别是,规定了教学设计中必须有对学困生的关注。由于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解决了备课组成员无法有大量的时间集中讨论的问题。同时,由主检人员每周及时的检查,也提高了教案设计的质量。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实名登录才能上传,每份教案都有主备人姓名,网络所具有的展示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提高备课质量的积极性。一年多来,这种网络与现实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研讨与展示相结

6、合的集体备课制度,借助网络的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果说,网络化的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那么借助于网络开展的课堂教学改进和学校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则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研修平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方案,教学改进案例、教学反思等上传至相关栏目。同时,将教师在各教研组及学校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录像上传至网络,要求每位教师对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各教研组长将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上传之网络,所有这些内容,都和每位教师的“教学电子档案袋”相链接。这样,每个学期,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各类资料都在教师电子档案袋里得到汇总,教学主管

7、部门在学期末的考核中,只需检查教师档案袋,即可对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此外,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上,也作出明确的要求。每学期,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课运用信息技术;每学期学校组织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设计评比,以此,促进教师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而不仅仅局限于课件的制作。四、信息化的课程管理和质量分析学校的课务安排已经从四年之前实行了软件管理,这使得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能更合理有效的进行课务的调整,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从去年开始,我校的拓展型课程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8、趣爱好,在网上自行选择参加的拓展课。任课教师也通过网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校的质量分析平台,将学生考试成绩及教师任教学科质量情况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这里,我们可以查到每位任课教师历年来任教班级的质量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实名登录查询到自己当年及历年的学习成绩,方便了学生、家长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五、加强互动,凸显管理的人性化信息化的推进,虽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校本研修的质量,但是,冰冷的屏幕往往也失去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用之偏颇,则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把如何体现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性化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比如,每到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节

9、日,登陆学校网站,教师们首先看到的则是对大家节日的祝贺;每次活动来临,各类工作的最后时间节点临近,则会在屏幕的右下方出现一个“温馨提示” ,提醒大家哪些工作需要及时完成了。诸如此类的功能,是信息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推进变得更具教师基础。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回顾学校的信息技术推进工作,坦率的讲,我们尝到了一些成功的甜头,但离开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反思几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的推进中,需要树立强化管理、实现互动、注重过程的工作思路。同时,信息技术的推进,技术是基础,教师是主体,制度是保障,思路是引领,提高是目标,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推进。上海市石笋中学2010 年 1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