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51133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20042004 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第一卷第一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7575 分分 )1 完整的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答案 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夏朝青铜 器目前发现的尚少,但已有,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 西周青铜器铸造,产品趋向生产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进入另一个时期:铁器时代,因此 本题应选 D。 2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使制度 B设置西域都户 C实行察举制

2、D颁布“推恩令” 答案 B本题属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汉武帝统治时期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认识。A 项是汉武帝设立的监察制度,可以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C 项是汉武帝实行 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D 项是汉武帝实行中央集 权的措施,只有 B 项不正确,因为两汉设西域都护是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时,而汉武帝早在 公元前 87 年已驾崩。 3 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A 大衍历 B “太初历” C “十二气历” D 授时历 答案 A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专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比较和辨析的能力。唐 朝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

3、了大衍历 ,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 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 项是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的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 书。C 项北宋科学家沈括根据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完全统一起来编制的历日制度。D 项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的,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还早 300 年。 4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 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 答案 D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本题最大有效信息是王安石认为政府与百姓之所以贫困,

4、是因为理财“未得其道” ,故本题 的着眼点要从理解“得其道”入手。青苗法,不但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 收入,募役法,政府不但收到免役钱,而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市易法,限制了大商 人对市场的控制,国家在市场短缺时销货,也有利于收入增加,故这三点都符合王安石的 理财观,至于将兵法,则不属此列。 51771 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漠西蒙古准葛尔部 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答案 C本题涉及明清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巩固统一与发展。按题意,应是 C。因 为土尔扈特部是清朝卫拉特漠西蒙古四部之一, (另有准葛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部) ,

5、 明末清初西迁今伏尔加河下游,遭到沙皇的民族迫害,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粉碎 了沙皇军队的追击和阻截,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并得到乾隆帝的热情欢迎和妥善安置。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 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 B 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考生应就所列五项加以 比较。首先排除 D 项,同为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并不完全相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除英国还有法国。A、B、C 项基本都是相同的。19 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 完成,英法等资本主义迅

6、速发展,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财富, 是其共同的背景和目的,而方式,两次鸦片战争都是采取武力征服,逼签条约。性质,同 为侵略行为。由于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意为比较相同点中的最主要的要点。衡量两次政 战争的相同点,最主要的应该是目的和性质。 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答案 C 本题逆向选择,旨在考察考生有关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难度不大。A 项领导机构符 合史实,B 项隐含一个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即近代工业和近代民族工业。军事和

7、民用工业 都是近代工业,但绝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也符合事实。D 项涉及洋务运动的评 价,洋务运动标榜“自强” 、 “求富” 、 “剿发捻” 、 “勤远略” ,结果甲午战争的败局,自然宣 告洋务运动的破产。而 C 项所指舰船,主要是从英德两国购买,只有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 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故 C 错。 819 世纪 90 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答案 D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近代中国思想探索与发展史的掌握。所列四点,实际上代表

8、了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特点。A 项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与洋务派的主要观点,B 项是资产阶级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观点,C 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特点,D 项则是 19 世纪 90 年代资产 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基本特点,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资产阶级自身的妥 协软弱,康梁等人只能“跪着造反” ,要宣传维新变法,只有借助于中国二千多年的儒家正 统思想,进行阐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9以下关于保路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绅商参加的群众性运动 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C是收回利权运动的前奏 D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组织准备 答案 A 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保路运动基本史实的准确掌握。难度虽小,却极易失误

9、。保路运 动兴起于湖南,高潮于四川,震动于全国,却并未遍及全国各地(因为全国尚有许多省份 无铁路建造计划) 。C 项恰与史实相反,利权运动兴起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早于保路运 动,何谈前奏?D 项评价不当,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但非组织准备,因为保 路运动是由立宪派、绅商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而武昌起义是新军中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 故只能选 A。 10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答案 B 本题也是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五四运动背景的认识。A 项是五四运动发生 的思想基础,D 项是阶级基础,C

10、 项是国际背景,因为十月革命它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 路。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从五四运动发动者本身学生、工人、商人、 市民等阶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进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角度加以 分析。此题似乎有些难度,但教材本身早已点明,仅考其识记能力而已。 11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答案 C 此题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这里的国民政府应指 1925 年 7 月1949 年 4 月中国国 民党建立的政府。其作为所在地的时间,分别是广州 1925 年 7 月,武汉 1927 年 1

11、 月,南 京 1927 年 4 月蒋介石建立,1927 年 8 月宁汉合流,重庆:1938 年秋迁都重庆。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论持久战 D 论联合政府 答案 A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毛泽东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各个阶段的斗争总结和指导性文件。毛泽东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是 1930 年及时总结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经验中提出的,故答案只能是 A,至于 B 项是 1926 年毛泽东为热情歌颂北伐战争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而作,C 项是 1938 年 5 月为向全国人民指 明抗

12、战的胜利道路而发表。D 项是 1945 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为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指出抗 战即将胜利的情况下我党的总任务。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能力。 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答案 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人民解放 军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应是 1947 年 6 月底开始的战略大反攻,因为三军挺进不但像三把 尖刀插进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 中心南京和武汉,人民解放军各战场都举行了大反攻,对扭转全局起了决定性作用。A 项 表明解放战争的战略防

13、御阶段结束。C 项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 项表明推 翻了国民党政权。 1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答案 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主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 期。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我国废除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是指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 是指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14、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区别 一种社会制度,关键在于它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因此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5造成 1959 年至 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答案 D 本题也是道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与认 识。所列 4 点都可以作为经济困难的原因,但题干要求分析最主要原因,则应从导致国民 经济困难的内因入手。A、B、C 三项都是客观原因,D 项才是内因。 16中共十一届三中

15、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答案 B 本题是简单的识记题,难度较小。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1978 年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了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安徽、四 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 、 “休养生息”的方针,取得很好的效果。 17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 A中印联合声明 B中美联合公报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 D本题涉及新中国外交方面几件重大事件,属于小专题性质,旨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 力。D 项是 1955 年在印尼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矛盾和分歧,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 项声明是 1954 年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 项是 1972 年在上海签定的,结束 了中美对抗,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C 项是 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