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11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议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及促进 农民增收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和关键在“三农”。“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我县农民收入的现状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进行了浅议。 一、我县农民收入现状武功县地处三秦腹地,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全县辖 8 镇 4 乡 212 个行政村,总人口 42.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6.92 万人,非农人口 5.28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耕地 41.8 万亩。武功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

2、和、四季分明、交通便利,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资源贫县,财政穷县。-2-2008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40.1 亿元,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329 元,增长 3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80 元到 2008 年人均纯收入的 3976 元,增加了近 50 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功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收入结构渐趋合理,增收不断加二、我县农民收入现状形成原因分

3、析作为一个缺乏资源的农业大县,武功县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武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设施蔬菜施蔬菜发发展展实现实现了新突破。了新突破。全县设施蔬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后在小村、大庄、普集镇等乡镇建成蔬菜大棚4018座,5200多亩,群众棚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同时,充分利用渭河沿岸滩涂地资源,引进鄂莲五号等新品种,在沿河乡镇发展清水莲菜到 1000 多亩,群众户亩均收26.5%渔业0.5%农业63%畜牧业2006200720082007200801 02 03 04 05 06 07 08-3-入 4

4、000 元以上。依托大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大庄镇圪崂、苏坊镇周营等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全县苗木花卉面积达到 1000 多亩。传统辣蒜辣蒜种植品种不断改良,面积稳定在 4.2 万亩,年均为农民增收 8400 万元。2、畜牧养殖、畜牧养殖迈迈上了新台上了新台阶阶。 。在武功镇聂村、代家乡牛寨等村开创性的发展“畜-沼-菜”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种植、新能源的循环利用,群众户每组产业收入曾高达 10 多万元。引进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新技术,在贞元镇铺邑、大庄镇观音堂、代家乡贾晁、游风镇新村、长宁镇镇东等村建成一大批养殖小区,建成猪舍 280 栋,生态猪存栏两万多头。同时,二牛产业、种鸡繁育基地、笼

5、养鸡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3、手、手织织布布产业产业走出了新天地。走出了新天地。挖掘苏蕙文化底蕴,推动成立了苏绘、若兰等多家手织布产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动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先后在全县 12 个乡镇建成了 146 个手织布示范村,发展织机 16000 多台,手织布大县初具规模。先后发展了布艺、十字绣、绒绣等手工布艺产业,-4-产品发展到 4 大类 19 个品种,从业人员 1000 多人,农民年均增收 5000 余元。4、 、传统传统加工加工焕发焕发了新生机。了新生机。对特色明显,具有群众基础的田大制刷和镇东香醋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改造,建成了田大、侯家制刷小区和酿

6、醋小区,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同时,聘请专家对麻花、锅盔、编织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北韩麻花、倪家锅盔开发了 10 多个品种,生产效益实现了翻番。草编、竹藤编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5、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呈呈显显了新了新发发展。展。近年来,武功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五大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目前,县城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 15 户,吸引投资 8 亿多元,依托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了珠海华丰、军星色拉油、女皇果业、奥凯等食品加工企业,拉长了农副产品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5-6、城、城镇镇化建化建设

7、设推了新推了新进进程。程。近年来,武功县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县建筑企业达到 15 户,从业农民工保持在 3 万左右,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建筑业大县。以发展餐饮业、大型超市、商住小区和旅游景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增加了就业,一大批农民依靠城市的发展实现增收致富。7、 、劳务输劳务输出出规规模有了新增模有了新增长长。 。武功充分发挥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健全组织服务网络,不断扩大输出规模。全县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保持在 10 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 3 万元,全县每年农民劳务输出收入保持在 40 亿元以上。8、惠、惠农农政策得了新落政策得了新落实实。 。2008 年落实国家粮食直补、

8、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能繁母猪、后备奶牛补贴,共兑付补助款 6827.5 万元,人均增加收入 184.9 元。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6-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纵观我县农民增收的历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县,要实现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主要是:1、 、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内部内部结结构不尽合理。构不尽合理。大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种植业内部仍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种植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的 80%以上,农作物品种结构单一,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现虽初步形成了辣椒、大蒜

9、、清水莲菜、和设施农业等特色种植业和手工布艺、草编、藤编、制刷等一村一品,但是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养殖业发展强劲,但存在着规模小、生产布局分散的问题。2、 、农产农产品品产业链产业链短、附加短、附加值值低。低。当前,全县农产品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农产品包装和深加工企业,农业产业链条比较短,农业附加值较低,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也不够。3、缺少、缺少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化龙头龙头企企业业, ,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化水平低。缺少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7-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联系不够

10、紧密,没有形成讲信用、守合同的诚信经营理念,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契约性不强的供销关系,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产后处理简单粗糙,社会化服务滞后,缺乏必要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于不断提高。4、 、 “一村一品一村一品”没有形成没有形成规规模。模。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群众的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初步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仍然存在着品种少、规模小、工艺落后、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等问题。5、 、农业农业基基础设础设施薄弱。施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够强,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 、农农村村贷贷款款难难。 。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8-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7、 、农农民文化素民文化素质质偏低。偏低。农民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只能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经营运作,缺乏大的起色,收入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8、城、城乡乡差差别进别进一步拉大。一步拉大。城里人工资收入不断增加,而农民的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县域内各村之间农民收入差距

12、也很大。农业基础设施好、产业突出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在高位上升;个别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没有主导产业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乏力,持续在低位徘徊。9、城、城镇镇化水平低。化水平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城市大规模扩张的动力不足。县域产业发育不充分、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难度仍然较大。四、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 、坚坚持持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特色与特色产业产业并重,引并重,引导农导农民在民在农业农业-9-结结构构调调整中增收。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因此,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抓好粮食、畜牧

13、业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清水莲菜、冰葡萄、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要引导农民搞好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武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在粮食生产方面曾为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要善于利用商品粮基地这一优势,抓住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带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就地消化增加附加值。要围绕“良种引路、良法配套、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保障供给”的目标,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粮食作物高产高效重大实用技术,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

14、农民增收。2、以、以农产农产品加工品加工为为突破口,引突破口,引导农导农民从民从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化经营经营中增收。中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培育一批-10-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要面对市场,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有带动辐射效益的龙头企业。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府要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

15、供各种服务、进行技术培训、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等,给予扶持补助。有关金融机构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输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以贴息。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使武功农产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11-流通,争夺国内外市场份额。要努力通过市场营销树立一批具有显明特色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拉动武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积极组织业主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

16、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加强农强农民民转产转业转产转业培培训训,引,引导农导农民从民从发发展展农农村二、村二、三三产业产业中增收。中增收。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破除僵化保守、小农经济、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等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特别要高度重视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得力措施,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整合农业、扶贫、科技、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 “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集中培训资金,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要扩大就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创业致富。要以现代农-12-业强县、新兴工业大县、关中商贸名县三大目标建设,立足县城工业园区创建农民工创业园,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的技术、信息及资金优势,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农村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