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1095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重建我们时代的文化认同2006 年 11 月 21 日 10:11【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一种有生命力、有力量的文化,总有两个方面:一、它不是四分五裂的,而是能够向社会提供某种社会认同的对象的;二、它又是丰富的,内部有张力,包含着不同的、相互质疑的部分,因此也就能吸收来自外部的其他文化的好东西,不断发展自己。主持人:本报记者 杨 波嘉 宾:王晓明(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新闻背景:一个网络愤青,不久前在搜狐新闻社区发了一篇批评帖子,话锋直指某体育明星“没文化”。一个长跑健将,因不满该帖言辞偏激,愤然撰文反击,“何为有文化?如果读了一箩筐的书还不

2、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算是有文化的话,那我宁愿做一个目不识丁的没有文化的人!”结果引发新一轮争论热潮。主持人: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场话语领域的“讨伐”与“反讨伐”不过是又一场无聊的网络口水仗。但透过争论背后,“何为真正的有文化”这样一个话题的确值得考究。王晓明:我觉得“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有文化”这样的讨论太抽象。且不说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文化的体认也各有不同。比如,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待人接物很客气,一个经济学博士面对民工却很傲慢,谁比谁更有文化?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重要性却日渐凸显,好比空气,无处不在,包围着我们,并从里到外铸造我们的内心和外表。

3、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化就是把社会、人心聚拢在一起的粘合剂,文化提供的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可能。主持人:问题是,在各种对“文化”的不同阐释和理解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那种“张扬个性的、喜悦地奔中产而去的新文化”,您是否同意?王晓明:与 20 年前相比,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完全不同,所关心的问题也完全不同。有的人因此常常抱怨,这是一个“没有信仰”、“没有理想”的时代。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不会是真空,而在我们的社会里,主流文化主要是由传媒、教育、官场、市场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的。那么,我们今天社会主流的、流行的文化是什么呢?你用“张扬个性”、“奔中产而去”来概括,的确有一定

4、的代表性,但我要作一个补充:这里的“个性”是一种片面的个性,它缺了很大的一块。具体说就是,它比较注重眼前和现实的物质利益,也比较注意个人的生活,但对公共事务、对那些无形的精神的层面,却很少关注,甚至有意逃避。在今天,往往就是这样相对单一的人生视野和价值取向,遍布于各种商业广告、报刊文章、电视节目乃至学术讨论当中,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性格状态。我甚至觉得,在这样的“张扬个性”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保守心态。在 1980 年代,有非常多天真、热情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很有力量,相信自己能改变环境,现在的年轻人却“成熟”多了,总是觉得个人太渺小,环境太强大,因此他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去适应社会,而不是

5、去改变社会。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主流心态或主流文化,当然是因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新主流文化最终将走向何方,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每个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会形成不同的主导性思潮,一旦这样的“主流”出现了,文化研究者就应该认真关注,及时作出分析乃至批判。主持人:可能不少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文化正在被泛化: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出发,赋予文化不同的涵义,结果真正的文化反而隐没了。王晓明:一种有生命力、有力量的文化,总有两个方面:一、它不是四分五裂的,而是能够向社会提供某种社会认同的对象的;二、它又是丰富的,内部有张力,包含着不同的、相互质疑

6、的部分,因此也就能吸收来自外部的其他文化的好东西,不断发展自己。用这个标准来看,当前我们的文化状况的确不大好。尽管社会各方都逐渐认识到文化很重要、很“赚钱”,但对于什么是文化,如何培育文化,认识却很片面,或者干脆模模糊糊、想不明白。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代文化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例如价值观、生命意识、精神视野,等等,渐渐变得单一、狭隘,而在另外一些功利性很强的方面,一些枝枝节节、派生性的东西,却膨胀得很厉害。记得有一个时期,还有人鼓吹要以商业文化来充当海派文化的核心;最近则有报道说,某个昂贵的住宅小区,为了防范偷盗,竟然拉起了一道电网!如果将“安全”简化为就是高墙、电网、红外线、24 小时

7、保安站岗如果这样的“文化”深入人心,人人视为当然,那是怎样的文化状况?除了媒介的作用不可忽视,教育、市场等诸多领域的状况,都会影响到文化的养成。大学如果完全按照公司化的一套来办,校长们满脑子钱钱钱,企业界如果一味追求短期效应,缺乏长远眼光,社会很难有好的文化生态。主持人: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多元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那么,您是如何理解“和谐、多元”的?王晓明: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分歧和冲突;多元,就一定要允许讨论和争鸣。和谐文化绝对不应该是做表面文章,更不是搞大一统。我前面说过,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定需要内部张力的,它正是要靠这种张力来刺激和发展自身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不断产生新东西的能力。就现实的情况来说,如果真是要发展文化、推动文化状况向良性方向转变,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开辟一个讨论文化问题的领域,鼓励不同的声音互相争论,以此扩大和深化这个讨论的领域。在现在的情况下,有没有形成公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公众意识到文化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生死攸关的意义,大家一起为了文化的改善和进步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