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094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析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孙锐 学号:200925004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这里的健康既指身体健康也指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身体健康一般不成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薄弱。马家爵事件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一些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值得关注。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使命和责任更加繁重,社会期望值更

2、高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压力自然就会大一些。加之,大学生处在18 25周岁的年龄段,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较以往要优越的环境,但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锻炼和磨砺,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看待和处理问题容易简单化、情绪化,在各种压力和问题面前容易心理失衡。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社会一般人群,是心理疾病的易发、高发群体。高发期是大学一、二年级和四年级。近年来,全国高校学生中因心理疾病导致的变态、杀人、自杀、自残等问题比比皆是。尽管这些情况目前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科学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2、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

3、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这四方面素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强调其他方面忽视其中某一方面,都会造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请看案例: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后,死者的一名同学赵某被警方带 走。据了解, 此前两人曾是要好朋友, 都追求过一名女生, 从此关系紧张。还 曾因此产生过节大打出手, 当问及为什么要杀害崔某时, 赵某说: “我得不到的 要别人也承受痛苦。” 这种暴力犯罪产生的根源是嫉

4、妒心理。嫉妒心理多产生 于差异造成的心理失衡。报复是不计后果的寻找各种机会对同学、朋友等采取 不正常的手段甚至是利用暴力行为进行反攻。崔某就是因自己求爱失败好友成 功, 而生嫉妒心理, 滋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最后升级为暴力犯罪。如果以上的学生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他们就会有理性的深思熟虑,情感有正确的善恶认同,意志有坚韧性和自觉性,那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就会比较符合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也就不会触动犯罪的底线了。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量的积累速度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学习和心理活动的联

5、系极为密切。学习效果如何,与学习过程中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如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有“心事”,就会阻碍正常的智力活动,记忆、思维、兴趣、判断力、创新等都会下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烦躁、紧张、怨恨、忧伤、抑郁状态中,恐怕连正常的上课都难以进行。再次,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医学表明,人的心理状况对人的生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由心理因素引发的生理疾病也越来越多。目前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都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于维护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健康的

6、心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基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为了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人才的培养上。因为,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人的所有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强对抗的领域,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大学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学习而展开的。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强,,学习的目标不再是对知识的单纯理解和记忆,而是通过知识学习向能力和素质转化,重视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初入大学校门,

7、课程及学习方法等较高中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大学生不但没有从高中应试教育走出的放松感,反而觉得学习压力加重,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因此而导致心理障碍。学习关系到学生自己的未来,也关系到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 因而学习上的失败极易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有的学生担心考糟后自我形象会受到损害,会错失一些机会。有的则感到对不起父母,心理充满恐惧感,承受巨大的压力。2、经济压力。据调查,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已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确保他们不因此而辍学,从而保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大

8、学校园里,有一些贫困生心理自闭、性格孤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心理承受能力特别脆弱,一点点刺激就会使他们烦躁不安,甚至引发精神崩溃。3、人际交往压力。自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已经有30年的时间,独生子女大学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体贴有余,培养锻炼不足,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父母长辈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分享与合作。一旦进人高校,远离父母,各种能力的缺陷就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欠缺、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在大学校园越来越突出。4、就业压力。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全社

9、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据最新资料表明,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而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新增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增长,使得原本就饱和的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否定等情绪。5、情感压力。大学生谈恋爱是目前高校中普遍的现象,并已日益成为高校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大都处在18 25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感情心理也有较快发展。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

10、,在如何对待恋爱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大学生因恋爱产生感情问题时有发生,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变异,如产生自卑感、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同时还应注意对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培养。(一)大学生自身修养1、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坚持吃早餐, 体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用脑过度; 四是积极休闲,选择文明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娱悦身心;五是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

11、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大学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网络沉溺、暴饮暴食、节食瘦身、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不从事体育运动、抽烟酗酒。2.修养和完善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应当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管理情绪, 情绪反应适度正常,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3.亲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 开阔视野。(二)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

12、视程度还不够,只有部分高校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和研究机构。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高校应该必须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为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生源地进行分类, 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进行归纳、整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对新生要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二、三年级学生要关心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

13、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或情绪得以松弛和宣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注重集体荣誉和团结精神,克服学生注重自我的思想意识。4、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通过开办学术讲座、创办心理健康刊物和网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要利用网络、墙报、广播、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

14、意识,如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各种生活技能,的能力。5、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高校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老师,在开展心理咨询的过程中, 应该坚持信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异同性原则、坚持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和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等。美国的一位资深心理医师曾断言, 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远工程,高校要把心理健康作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能够全面健康成长。公共事业管理孙锐200925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