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97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车站小学 何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 18 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

2、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二、简单分析目前家庭教育的状况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不可没有自理能力。但是,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们,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不知该怎么对孩子好,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这即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生活的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小开始,就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有意识的让孩子拿一些东西,把一点小的东西丢在地上,让孩子捡起来,发现

3、地上有垃圾(废纸类等等),教孩子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手脏了,看着他自己洗手,并教他怎样洗干净,等等,要记住,当孩子很完整的做完一件事以后,一定要拍手夸奖、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激起孩子做事的兴趣。 1. 家长本人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做完了。第三方面就是,孩子不会做,孩子做不好自己再做更麻烦。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普遍存在着上面三种心态。如,有一个男孩,现在是初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中下等,

4、在家里,除了看书学习以外,整天就坐在自己屋子里发呆,他父母很焦急,担心他有什么问题,其实他的智力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是这个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与家里人说话,他说他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跟父母说什么,小的时候他只管吃和玩,其余的事情父母都替他做好,上学以后,父母就只让他学习,给他请了许多家庭教师,还给他买了电脑,家务事一点也不用他操心,连他的自行车没气,都是家里人给他打好了他才骑。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父母满意。你问他想没想过父母因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的心理焦虑,他说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和他没关系,学习成绩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愿意,他就会考好。从这个男孩身上可以看出

5、,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切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这个男孩一定认为父母既然能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处理好这种焦虑,自己完全不用理会父母的这种焦虑。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养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因此,强化家长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溺爱,对教育孩子来说自然不是个好事,反之,打骂孩子也不一定会起到多好的效果,比如说,家长强制孩子做事,当孩子做事做不好的时候,有的家长不是耐心的去教孩子怎么做,而是非打即骂,

6、挖苦、数落、讽刺、讥笑,等等都来了,使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做,在这个时候,在孩子的心理就会对家长、对劳动产生逆反心理,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不愿做,也不敢做,怕挨骂。索性就不做了。年龄大一点了,就是有一点的自理能力,做的也不会有条有理。3.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同时,家长对孩子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蝶或收拾房屋也要

7、注意这一点。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要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给孩子让了步,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这会给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效果和家长的教育权威带来威胁。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他们做家务就算完事,而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4. 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

8、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家长还可以做些示范,如教子有方的家长教孩子做家务所采用的“三步教学法”,就是一种示范的方法:首先是大人先做一次示范表演,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然后,家长和孩子再一起做一遍,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那些较复杂的动作。最后,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遍,大人在一旁观察指导。孩子如有兴趣,可以让他们反复多做几遍。如果孩子总也做得不好,家长切不可性急,更不能漫骂

9、或挖苦,主要是以鼓励为主,肯定他做的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孩子感到自己再加把劲就可以做好了。当孩子把事情做好之后,要表示特别高兴、开心,并鼓掌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他把事做好了爸爸妈妈特别高兴,这样也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三、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

10、: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

11、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

12、口。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四、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

13、建议,仅供参考。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

14、。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四、总结21 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