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865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品德中融入生活在品德中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培育品德在生活中培育品德全椒县二郎口小学全椒县二郎口小学 王光金王光金摘要: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很多年了,可我们很少把改革的目光投放在常识课上,常识课教学仍然是循规蹈矩,方法陈旧,内容空洞,和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思品教学与生活间的关系,目的就是让思品教学走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思品教育,不再把思品教育变成强加于学生头脑中的空洞教育。本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唤醒思品课教师们在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从而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关键词:关键词:实效性和针对性 引进 互相进入 生活化

2、 价值引导 大课堂 生活即教育一位伟人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中的“口头思想教育” ,不能把品德教育联系与生活,这种思品教育其实是空洞的,纸上谈兵的,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一、学生的生活实践一、学生的生活实践小学思品课程的重要资源小学思品课程的重要资源儿童的生活是丰富的,灿烂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单纯的,无功利性的。小学的思品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等都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能把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 “充实教学内容

3、”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思品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家长的爱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2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

4、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二、课本剧的角色扮演二、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思品教学方式生活化思品教学方式生活化脱离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各种活动和角色扮演中形成和实现。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

5、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如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角色演出,然后我再去掉文中服务的人,再让学生表扬,通过对比表演。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更重要的是表演之后,学生对“哪些人是为我们服务的,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

6、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 ,在“换个角度看同学”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筛选一些在班级中产生问题纠纷的典型案例,3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假如你能站在他的角度你又是怎么想的?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在生活中应多为他人着想,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真正教会学生如何体贴他人,关心他人。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

7、、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如教学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三、作业三、作业“生活化生活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

8、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持久不衰的学习热情,当然离不开作业的“生活化” 。1.让课前预习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在教学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做一调查:“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同学们对身边的同学上网情况很了解,做调查也很积极,收集回来的数据都很真实,到上课时讨论辩论都很热烈,效果也很好。这样做既让学生锻炼了采访调查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思考网上交往的利弊,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2.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课后拓展的大课堂。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思想品德的学习是“人人必需

9、”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思想品德的强烈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总结归纳,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吃穿用哪里来一课,我布置学生回家自己调查,或向父母和其他人请教,追根求源:我们的吃穿用哪里4来?下一堂课把答案带回班级展示。由于这项活动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操作起来很方便,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完成,这一做法不仅让学生对我们的吃穿用的来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学会珍惜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四、生活实践四、生活实践让思品课走出课堂让思品课走出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

10、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 ,要“在生活中找教育” 。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留住大自然的绿色”一节时,在课前调查中,我们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

11、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呢?我们向学校少先队提出倡议,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同时把所看到的拍成照片以及文字材料文字放到有关网站上,这既是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又是对全社会的呼吁。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今年“学雷锋”活动在我县校园开展得如火如荼,其实这就是把品德教育融于生活的体现。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 “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儿童走进5生活。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江苏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作者:王光金作者:王光金 男男 二郎口小学教师二郎口小学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所在单位邮编:所在单位邮编:239531 电话:电话:15805503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