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0858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根据xx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决定从 2013 年起,在全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中实施以下办法。一、考试对象考试对象为:当年参加报考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参加 xx 市市区中招体育考试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须有学籍;返市生、复读生、往届生等社会考生须持有xx 市市区户口。二、考试项目从 2013 年起,xx 市中招体育考试将继续选择能全面体现学生耐力、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项目,具体如下:项目 男 女1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2 掷实心球 掷实心球3 1000 米跑 800 米跑三、成绩评定(一)

2、计分方法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两个项目满分别为 15 分,长跑项目满分为20 分,体育考试总成绩满分为 50 分。体育考试成绩均记入考生升学考试总分。(二)对体育考试特殊情况的处理意见1.因肢体、视力、听力残疾且持有残疾证的初中毕业生,填写体育考试免考申请表 (见附件 2) ,家长签署意见、学校负责初审盖章并报送体育考试考务办公室登记审查后,即可免考体育,其体育成绩按上一年度中招招生范围的当地学生体育考试平均成绩计算(2013 年按当年的平均成绩计算) 。2.因病、伤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初中毕业生,由社区(乡镇)卫生医院或县、市级医院出据诊断证明,填写体育考试免考申请表 (见附件 2) ,家长签

3、署意见、学校负责初审盖章并报送体育考试考务办公室登记审查后,也可免考体育,其体育成绩按满分的 60%计算。3.因病、伤和女生月经期,暂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可在考试当天测试前,由考生学校带队教师,持考生准考证及本人或家长的书面申请和证明,向考点负责人申请办理缓试手续,经同意后方可缓试。缓试学生统一由当地考务办公室安排在当地体育考试最后一个单元进行考试。4.学生在体育考试中因病、伤等突发事件而中止考试,已考项目成绩有效,未考项目按无成绩计算。如申请缓试,经主考批准后,已考项目成绩无效,在当地体育考试最后一个单元重新考试。对于缓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参加考试的,一律按因病、伤免考统计计分。5.体

4、育考试是一次性考试,没有补考。每位考生只能在当地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参加一次体育考试,三个项目都考完的考生,不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记入该生升学考试总分,不能因成绩差、分数低另行补考。6.凡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犯考试纪律的考生,一经查实,体育考试成绩按 0 分计算。(三)xx 市中招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见附件 1)(四)考试规则1、800 米和 1000 米(1)在 400 米环形跑道上进行。(2)站立式起跑。弧形起跑线出发,起跑口令发出前越过起跑线为犯规。起跑后不分跑道。跑程中不得踏进跑道左侧跑道线,不得推、拉、阻挡他人跑进,不得有他人带跑。(3)考生跑完全程,按秒表记录的分、秒记录成绩,不足一秒

5、不计取。(4)考生以 15-20 人左右编为一组,每个考生一次考试机会。2、掷实心球(1)在坚实、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投掷区宽度 4 米,长度不少于 20 米。实心球重量为 2 千克。(2)考生站在起掷线后,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双手持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将球经头上向前掷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或任一脚)可向前迈一步。(3)投掷过程中,脚和身体其他部位触及起掷线或起掷线前地面均为犯规。(4)成绩判定是以实心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至投掷线的后沿成垂直丈量。(5)考生可掷三次,计取最好成绩。3、立定跳远(1)在坚实、平坦的地面上进行。落地区域宽度 2.5 米、长度不少于 4 米。(2)

6、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原地两脚同时起跳。起跳前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起跳线或线前地面,两脚不得移动或离开地面。(3)成绩判定是以考生身体着地的最近点至起跳线后沿成垂直丈量。不足一厘米不予计算。(4)考生可跳三次,计取最好成绩。四。组织实施(一)组织领导1.市、县(市)中招体育考试均要设立考务办公室,考务办公室主任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由考点主考担任。考务办公室下设监考组、总务组、纪检组等。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办法和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当地体育考试文件,部署考试方案,选调、培训考务人员,处理违纪行为等。2.每个体育考点均须明确主考一人,副主考若干人。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各

7、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体育考试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对监考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检查场地、器材;做好考场的各项组织工作。考点和考试中发生的有关问题,应由主考负总责,并及时将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考务办公室。3.监考组的主要职责是:对考生进行审核;分项目对学生进行测试;当场宣布每位考生的考试成绩和进行成绩登记。总务组的主要职责是:按要求提供场地、器材;做好考点的治安保卫工作;做好考务人员、考生的服务、医疗和救护工作。4. 纪检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考务人员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发生的违犯考试纪律的现象;对群众反映和检举揭发的事例进行调查、核实及处理工作。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均要依托纪检组,严格考点纪律巡视监察

8、制度。5.市、县(市)体育考试均应选调思想端正、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考务和监考工作,并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考务、监考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体育考试的文件精神,熟练掌握考试规则和器材的操作要领,对工作一丝不苟,确保考试工作公平、公正和准确。(二)考试方式体育考试为现场集中测试,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 xx 市教育局体卫站和各县(市)教体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当场公布成绩。(三)考试时间1.全市中招体育考试应于每年的 4 月 1 日至 5 月 30 日之间进行,具体考试日期由市教育局体卫站和各县(市)教体局自行确定。各县(市)应在当地考试前一周,向市教育局体卫站报送考试工作方案。2

9、. 全部考试项目必须在一个单元内(半天内)连续完成。因天气原因等特殊情况中断考试,不能在一个单元内考完三个项目的考生,经考务办公室批准,已考项目成绩无效,考试时间另行安排。(四)考试顺序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为先行考试项目,这两个项目考试不分先后;女生 800 米、男生 1000 米跑为最后进行的考试项目。(五)场地器材中招体育考试应在免受外界干扰、且具有四条以上环形跑道的400 米田径场上进行。考试器材应符合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标准。考前要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在体育考试中,我市市区将继续使用智能型仪器。各县(市)教体局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用智能化测试仪器,力争 2013 年全市所有中招

10、体育考试考点全部实现电子化。(六)考试纪律1.各县(市)教体局须根据本办法制定出本县(市)体育考试工作方案,做到严密组织,严肃考风,严格纪律,公平、公正和准确,确保体育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2.凡徇私舞弊、违犯考试纪律的考务人员,一经查实,立即停止其工作,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3.凡有意破坏考点秩序,故意延误考试时间的人员,一经发现,交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五、考生须知1.注意考试前的身体状况,保证不带病、不带伤参加体育考试。长期伤、病(尤其是心脏病)学生,残疾学生应在考试前按有关规定办理体育免考手续。避免出现伤害事故。2.参加体育考试应穿着运动装、运动鞋或轻便装、平底鞋。鞋底不得有

11、铁钉、胶钉或塑料钉。3.参加体育考试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考试后应及时整理带走自己的衣物。3.考试期间,要认真遵守考场纪律和考试规则,尊重并服从考务员、监考员的指挥和判定。4.在体育考试中因病、伤等突发事件而中止考试,已考项目成绩有效,未考项目按无成绩计算。如申请缓试,经主考批准后,已考项目成绩无效,在当地体育考试最后一个单元重新考试。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缓试的,一律按因病、伤免考统计计分。5.体育考试是一次性考试,没有补考。每位考生只能在当地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参加一次体育考试。三个项目都考完的考生,不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记入本人升学考试总分,不能因成绩差、分数低另行补考。6. 考试成绩当场

12、公布。考生对考试成绩有疑问,应与带队教师联系,由带队教师持考生的准考证和成绩单,在本单元考试结束后,到考务办查询。7. 考生对考务工作有意见,应通过学校以书面方式向考务办公室反映;考生对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可以直接向市、县(市)体育考试纪检组举报。8.体育考试考场为封闭考场,无考务证件、未经考务办公室批准不能私自进入考点。六、其他事项1.全市体育考试收费标准,要严格按照关于规范我省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豫教财199896 号)中每生 10 元的规定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超标准收费。2. 各县(市)教体局要加强对当地体育考试,特别是农村地区体育考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临近县城的乡镇学校可以到县城的考场参加体育考试。距县城较远乡镇学校的体育考试,可以采取送考下乡的方式,尽可能在乡镇范围内组织,以确保考生的安全和体育考试工作的质量。3. 全市各初中学校,在体育考试前,不仅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更要强化安全教育。一定要告诉学生和家长:在报名参加体育考试时,既不要隐瞒病情,也不能虚报疾病,做到不带病、不待伤参加体育考试。在体育考试中,要特别注意交通和饮食卫生安全,坚决杜绝因体育考试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4.本办法解释权属 xx 市教育局体卫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