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079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解决什么 王玮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聪慧的温岭人民以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 济奇迹和辉煌,不断书写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话。但近年来,我市的先发优势不断减弱,标兵越 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传统主导产业受资源、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压力很大。面对新的形 势和任务,要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再创辉煌,要实现“三个温岭建设”的奋斗 目标,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 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1)受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温岭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之一,

2、人多地少、 陆域资源匮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素制约将长期存在并愈加严峻。如电力,我 市迅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和薄弱的电网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由于电网承载能力不够,电网结构性制 约突出,出现“卡脖子”现象。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0.4 亩,加上我市的农保率高达 86%,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可用土地尤为稀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 700 多立方,仅有台州平均水资源量的 40%和全省平均的 三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决定了我市再也不能走粗放型发展之路,必须进行产 业转型升级。 (2)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在产业结构上,我市几大支柱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 型产业,技术密

3、集型产业发展滞后,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上还未形成规模。在企业组织结构 上,规模企业虽达 1500 多家,但上亿元企业仅 107 家,特别是上 20 亿元企业只有 1 家,与省内先进 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在产业层次上,我市的鞋业、水泵等传统优势行业,多年来主要依靠低成本扩张、 低价格竞争,产品层次较低。随着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逐渐弱化,产品差异化竞争日趋明显,我市的劳 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企业难以再做大做强,甚至在经济危机等情况下面临倒闭的风险。我市大多数 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被压低的劳动力和环境、土地、原料成本这种成本洼地形成的落差上,当地基逐 渐抬高,利润落差将越来越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

4、现温岭新一轮的腾飞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二、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很多地方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战略,而我市与这些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地方 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市情实际,进一步细化,制定温岭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一是因为我市民 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而大企业却少之又少,这就决定了我们能腾出吸引好“鸟”的“笼” 很少;二是由于受交通、资源、市场、人才等因素影响,我市很难在短期内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 发展创意产业,“腾笼换鸟”我们要考虑“旧鸟走了新鸟在哪里”。针对我市大多企业是低、小、散 的民营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等现状,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位为:“凡鸟

5、成凤” 为主,“引凤筑巢”为辅。这样就决定了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的主体是 企业,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技术的环境,提升企业创新技术的能力,保持促使企业 创新技术的足够的压力。 三、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一)培育有利转型升级的社会文化意识,塑造发展之魂。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诺 基亚公司通过十多年的转型升级才彻底告别传统林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市很多 企业在创业初期敢为人先,创造了温岭民营经济的神话,然后,在先发优势逐渐丧失后,很多企业仍 满足于现状,包括我市的一些干部也认为我们的民营经济规模小、机制灵活,遇到经济危机时一些

6、小 的民营企业甚至可暂时关闭躲避危机。这样的理念严重的阻碍了我们的产业从现有的基础向高一级的 层次发展,一旦市场、劳动力价格等优势丧失,我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我市将失去经济跨越发展的大 好时机。因此我市在目前经济危机环境下更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和习惯,通过加强规划和宣传,让全 社会充分认识产业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树立重视实业、鼓励和提倡艰苦创业,诚信经营 的扎实的产业精神,要有在产品上做精、做细、做出特色的意识,要有树百年品牌的雄心和耐心,要 把产业转型升级理念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只有这样才会把眼光放远,从当前、今后、长远几个阶段2来考虑产业、企业、产品的发展问题,也只有这样才会从过去被

7、动的跟随市场发展,到把握趋势而逐 步领先于市场。 (二)加大政府投入,加速提升主导产业,强健发展之本。 (1)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我市龙头企 业利欧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只占营业收入的 3%,与国际上通常占 5%才有竞争力的差距较大。为了加快产 业转型的步伐,我们要加强政府投入引导。一要在总量上进一步提高。我市 2007 年全市本级财政科技 投入达到了 3013 万元,虽然在总量上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市缺乏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多数 企业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因此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科技创新的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政府财政投入。二要进一步

8、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要完善科技重大支持项目制度,加强对传统主 导行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选择一到两个行业重点扶持,发挥示范效应,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全面 提升。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动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 强,抢占行业技术前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劲。要增加资金加大对小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 策,特别是一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进而引导数量巨大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 技术创新。三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解决科技创新融资问题。除了通过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实行技改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手段外,还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民间资本介入,实现投资主

9、体多元 化。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担保公司,还可财政投入部分资金作为“核心资本”,发展成为若干家带有风 险投资性质的“地方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吸纳数倍于己的民间资本进入,形成倍数效应,形成中小 型投资公司,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或采取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再出租给中小科技企业的模式。(2)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 的自主创新能力,关系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一要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引进。突出引进领军 人才。引进人才的目光一定要放眼全国、甚至面向国外,不仅要引进的高新技术和现在企业管理人才, 更要引进能够引领高新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关键

10、人才;突出重点产业。根据我市产业发展 前景规划,明确主攻方向,重点立足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如泵与电机、新能源产业等。二要坚持政 策先行,不惜成本引进。由于我市周边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级人才较少,同时由于工作、生活等 因素,高级人才难以长期留住。高级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市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难以吸引 外来投资。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完善人才待遇保障机制,舍得财政投入,用较好的人才公寓、人 才津贴、安家补贴等来弥补其他条件的不足;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奖励机制,进行事前评价、事 中评价和事后评价,改变以学历定人才的标准,对作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必须建立人才资助机制, 对引进的领军型人才给

11、予创业资助、贷款担保、重大项目资助等配套支持。三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办 法。引智上创新形式,合作共建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组织协调企业、单位、职业教育学校多渠道加 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扩大覆盖面。借鉴总部经济的模式,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设立规模 较大的科研工作中心,先从急需科技创新的主导产业着手,解决部分人才难以引进问题;培养上突出 重点,着眼稳定形成人才发展持久动力。我市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突出抓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 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行业比武、岗位竞技等活动,发现和储备高技能人 才,纳入全市高技能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各类人才在职深造,每年选派各类优

12、秀专业技 术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带薪脱产进修或短期培训。采取聘请专家讲学,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在我市举 办 MBA 培训班等方式,对有发展潜质的企业经理进行重点培养。与各大专院校联系,在温岭建大学生 实习基地,吸引大学生到温岭实习,宣传温岭宣传企业,带动更多大学毕业生到温岭工作,为企业自 主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倾力打造服务平台,完善配套功能,夯实发展之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政府要做好单家企业难以完成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加 强企业、区域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产学研经济实体,主导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各类科研工作站,人 才培养基地等,实现行业某些共同技术的共享,打造一体发展、融合联动、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创 新平台。二是集中服务平台。将政府投入投向各类面向企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企业家之 家,人才俱乐部,咨询公司等,而社会服务机构向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政府投入在其中起“杠杆”作3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向政府指向的目标。三是政策指导平台。加强各类政策的宣传 指导,加强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加强对重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准确把握产业发 展和转型的方向,通过政策指导平台等合理的途径让企业分享这类信息。(作者单位:城南镇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