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053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健康心理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有重要位置。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成长。1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表扬、一个赞扬,都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第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闪光点

2、,对学生有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向上。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的学习气氛,会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能在宽松的气氛中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学生的害怕、说慌、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都是由于教师心理不健康造成的。2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良

3、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人工心理环境,指导学生解决冲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自我设计,自己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教育资源。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教师的心境、情绪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影响教育环境,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好,而且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发展起着刺激和作用。3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观察模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同样包括学习做人,学生的社会经历有限,需要具体可感的样板,学生容易从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4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应对客观环境和发生的一切,使自己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相互协调,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平衡,这样便会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因而能尽快地化解矛盾、解决冲突,有效、及时地处理好各类问题,其工作效率必然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教师工作效率高,学生具有较强的摸仿性,学生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学习质量自然就高。5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人的躯体性疾病

5、、生理缺陷都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理,例如喜爱、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健康。但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愁、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如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失眠、偏头痛、胃痛等。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使学生心理受阻,从而导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影响学生正常发展。教教师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标准准一、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一、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

6、工作。 至从你决定当老师的那一刻起,你实际上就选择了你的职业特点,效益周期长, 花费时间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且,需要的就是你要有能力,改变培 育对象(对现在的社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对象学生了,还包含家长, 一般是一个孩子有对应的六个家长,如果家长有离异的话,还要增加。)让培 育对象走上“正道”,由于要服务的对象增多了,你还要无条件,不分时间地 服务,也是说,你的工作性质,已经决定为不分白天黑夜,随时有问题,随时 解答。对于这个问题,有以下有趣的选择题: 你如果想挣钱,请不要选择做教师;你如果只想每天工作八小时,请别选择做 教师;如果你不想起早,你别选择做老师;如果你不想熬夜,你别选择

7、做老师; 你如果每周只想工作五天,请别选择做教师;你如果懒得与品行差的人打交道, 请别选择做老师;你如果不想抽空了解政治形势科技动态,请别选择做教 师二、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二、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每天,每节课,我们不应该被情绪感染,应该跳 出三界外,学生犯了错,受了委屈,你不能再发火,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迎接各种挑战、责难,哪怕是家长、学生与你发火,你要有能力调控自己,并 且同情弱者,春风般化解暴戾情绪,才能说明你的成熟,说明你的教育艺术成 熟。三、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你每天有同一种方法上课的话,你自己 也会累的,听者更累,千万别以为,你的教育教学方

8、法独到,其实可能真的是 陈词滥调的催眠曲,只有经常的更换口味,才能让学生不疲劳,也就是独创适 合你的徒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成效地拔高成绩,你才能在短期内被认可。这 是为教者的重要能力,当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了。四、良好的人际关系。四、良好的人际关系。前面已经说了,你不止是与一个班的学生打交道,还与他们的家长两代人打交道,甚至,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还要与他们的 亲戚打交道,还要与他们的好朋友打交道(尤其有些他们的朋友可能是你的领 导,或者是领导的朋友),还要与班级的任课老师打交道,还要与其他的也许 一年后又要打交道的非现任班级老师的老师打交道,还要与竞争对手打交道, 还要与学校各个部门打交道,

9、还要与校长打交道,。复杂的圈圈,你没有 驾驭能力,你做教师将非常被动,你当然郁闷而心理不健康了。五、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五、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以上都能轻松应对的话,这个能力就显得很 简单了。否则,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心理健康的要素。六、防止教师心理枯竭。六、防止教师心理枯竭。树立成功的信念: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喜欢自己、 悦纳自己,能力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压力是进步的动力,专注自己的事,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七、注意心理调适。七、注意心理调适。客观评价自我、克服错误思维方式,经常保持自得其乐、 笑口常开、助认为乐,选择合理宣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实行目

10、标转移法。 建立开放的、协调的自我。八、克服非理性信念八、克服非理性信念ABCABC 理论。理论。 A 活动事件B 信念C 情感和行为结果。决定人的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 身,而是对事件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变其情绪 和行为反应。不要退缩、回避,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强迫倾向。九、采用自我防御法。九、采用自我防御法。将具有威胁性或痛苦的念头与感情排除以外,来克服 压抑。将不愉快的实践当作没有发生,以求得心理平衡。用其他方式弥补自己 的过失与内疚等等方法进行自我防御。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师心理须达到如下标准和要求。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师认识过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动方面

11、的内容。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并能在 教育岗位上表现自己的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 能力等。悦纳教师职业: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等。一个心理健康的教 师,应该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的要求,还要了解自身 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等。稳定积极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 而且情绪反应适时、适度,情绪自控力强,能承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方 面的压力,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境。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具

12、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 力、坚持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一 般都乐于与人交往,并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 同事、领导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对教育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判 断,能接受教育事业的各种新事物,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并能主动 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我国心理学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教师角色的认识,即对自己了解恰当并能愉快地接受自身职业,这是教 师心理健

13、康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教师这种专业身 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2、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这种环境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心活动背景。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是否乐观和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 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效果。3、抗教育焦虑。4、教育独创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必须 具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反过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独创性也成为心理健康的标 志之一。5、心理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学生领导、家长以 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育人际关系。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能够适应发展、革新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事 业的新事物

14、,积极改造不良环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