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化与遗产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50260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文化与遗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文化与遗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文化与遗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文化与遗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文化与遗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文化与遗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文化与遗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杭州西湖将于 2009 年 1 月正式申遗。7 月 16 日,杭州西湖申遗领导小组宣布了 这一消息。与此同时,杭州西湖将在今年 8 月全面启动申遗整治工程,修缮整 治方案于近日对外公示。根据杭州市公布的整治方案,整治将涉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等著名的“西湖十景”。 据介绍,为了西湖申遗,杭州将对西湖景区周边建筑的高度进行限制,超 出标准的建筑将做降层与外观整饰处理。对周边的建筑群也将按照传统建筑风 貌进行整治。 确定申遗范围内古树名木的统一保护措施,根据历史资料进行调 整和修复植物品种,突出地方传统的景观特

2、征。在尽可能恢复南宋年间形成的 西湖景观和意境的同 时,不破坏西湖的申遗价值和尽量尊重西湖历史发展中的 文化累积。 “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 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道出 了西湖申遗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事实上,在众多专家眼中,西湖的人文景观也远超于自然景观。原浙江省 文物局局长陈文锦认为,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然风貌、历史发展和人文活 动相辅相承的历史。 据了解,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能满足 OUV(全球突出普遍价值)6 项要求 中的 1 项即可,而西湖经过测评符合其中 4 项,分别是传播

3、与影响价值、典范 价值、 人与环境互动价值和精神与文化价值,这无异为成功申报添加了重要砝 码。而同时,原定 2010 年申报的丝绸之路因故推迟一年,也为西湖提前成功申 遗创造了机 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湖申遗已然胜券在握。首先,西湖不是奇山异水,要让 其他文明形态国度中的专家们读懂西湖,就必须让他们先理解中国文化。不然, 再优美的西 湖,在外国专家眼里,只不过是一片生态环境保存完美的自然湖山。 这就对申遗环节中文化价值的阐释技巧提出了非同寻常的要求。 同 时,真实性是申报世界遗产的最基本前提。据史料记载,康乾时期 “西湖十景”标志物,一般都是由御碑、御碑亭、御书楼、围廊小院等建筑围 合而成的。

4、但在目 前,这种格局在现有的“西湖十景”中基本无存,如果全部 恢复,有的已经不具备环境条件;反之,如果过分拘泥于恢复康乾时期的格局, 是否又会给人以假古董之 嫌? 显然,西湖不是自然风景与文保单位的简单叠加。在目前,杭州市民已经 习惯了现有十景的环境,改造后的西湖十景会不会还是原来那个西湖十景?改造工程会不会 给申遗减分?看看西湖沿岸的视觉污染和建设性破坏,尤其是湖 东岸的高层建筑,这样的关心和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据悉,对“西湖十景” 加以改动的方案,首先 在专家层面就引发不同的看法。 根据计划,杭州将在 2009 年 1 月完成西湖申遗文本和规划的制作和正式递 交工作。2009 年“五一”前

5、要完成西湖申遗整治工程。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6 月,请专家团提出问题并整改。第二篇杭州西湖申遗努力已历经数年,当初雷声之大,直到今日依然依稀耳闻。但花开花落又一载,今年的西湖还是没有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 27 届世界遗产大会已于 7 月 5 日在巴黎结束。在本届大会上,中国政府申报的项目:三江并流、十三陵和明孝陵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 29 处自然、文化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欢欣鼓舞! 然而,作为一个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 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在浙江这块水土上成长,有着深深故乡情的浙江人,我们还是感到

6、一丝遗憾!浙江作为一个文化大省,自然与历史所赐不少,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被国家列入申遗“预备清单“的项目共 有六处之多。其中尤其是西湖,其申遗努力已历经数年,当初雷声之大,直到今日依然依稀耳 闻。但花开花落又一载,今年的西湖还是没有能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道浙江申遗之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西湖申遗之路还要走多远? “ 更将何语比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隋唐建府治以来已有 2200 多年了。钱塘自古繁华,五代时 它曾是吴越国的都城,到南宋时这座城市发展到鼎盛期,不仅成为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 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 这不仅是一座有着独特文化风格的城市,它还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端

7、。在漕运地位非凡的 古代,运河的终点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虽历尽沧桑,依然留下了古城墙、 古井、古窑址、穿越西湖的堤坝拱桥和古朴而又精致的民居、寺庙及店铺,还有四时皆美的 山水风景,富有个性的园林建筑。杭州这座城市的质地,是精致的,亦是厚实的。 而一汪西湖,正是杭州城的顶顶骄傲之所,其美名扬天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 是此湖。“那一泓含情脉脉的碧水,曾使无数骚客写下赞美的诗篇。然诗篇终究不能够全盘 勾染湖光山色,故当时的文人学士就有“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之感慨。 西湖四周可供寻访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许多与之有关的典故和传说,如白蛇传、济公 传等,一直以来也是人

8、们口中的说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更为杭州增添了历史 文化底蕴。飞来峰造像、慈云岭造像,是继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之后承前启后的稀古石刻; 苏白两堤经过历史变迁依旧保持原来风貌。岳庙、于谦祠、张苍水祠更体现出杭州市民浓 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西湖边这些园林的造园艺术在世界造园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但“望湖楼下水如天“也罢,“淡妆浓抹总相宜“也罢,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心里总是不好受 的。特别是对于一直自认为是天堂居民的杭州人来说,西湖申遗的路还是走得太久太久了。 遗产热的杀伤力 确实走得太久了。早在 1999 年,西湖就被列入我国“世界遗产“申报的“预备清单“,时至 今日,已经是整整 3 年过去了。

9、 真的很难让人理解。要论条件,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绮丽风貌世无伦比,西湖蕴藏 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世界上也是寥若晨星的。为什么就会是别人,而不是西湖呢? 苦苦思索中,有人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们认为,这与现如今的“遗产热“密切相关。“遗 产热“正飙袭世界,有了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就等于有了名声,等于被评上了世界级“名牌 “。而被评为名牌,就意味着世界各地游客的大量光临,游客的光临就意味着经济有了新的增 长点,经济的增长则带来了更多可见或不可见的利益和好处。如此一来,有名有钱的事大家 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一窝蜂地争先恐后来争这块奶酪。但是来争奶酪的人多了,不见得奶 酪就做大了。据了解,中国目前进入

10、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的已有 70 多个项目,另外还有近 40 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备。而联合国于 2003 年宣布,为了全世界有更多国家能申报到 世界遗产,今后每个申报国每年只能有一个项目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表决。这也就是说, 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只有一个名额可能进入“名录“。 奶酪只有一块,争的人多了,便奇货可居,于是竞争的焦点便自然而然地从本身的条件扩 充到申报工作是否做到家上去了。按照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这样的分析也并非没有道理,却 也不无偏激。也许竞争的内容中会涉及到其它方方面面,我们没有调查过,所以不敢说,但至 少还是要看项目的自身条件的吧,至少目前被列入清单的项目也都有

11、它们自己的一技之长吧。 但无论怎样,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竟才是正途。 现代化的陷阱 以前的西湖是“三面云山一面城“。 老杭州们曾深情地回忆:“过去在西湖内泛舟往东是一片绿树,绿树后面是什么,看不到,就 给人一种联想,就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过去的 建筑普遍较低,而且绿树成荫,所以只见其树,而不见其建筑。更关键的是,在绿树后面的这 片城池,曾经古色古香,气宇不凡。城市的风骨,往往就体现在这古意中。有专家说,如果把 西湖和这古城捆绑在一起申遗,那简直是傲视群雄啊。 而现在根本没有这种意境、这种感觉了。浩瀚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仿佛象千万辆坦克一 般,压过了这古城池的大

12、部分土地。现代化的暴风所到之处,古迹纷纷垂死,高楼拔地而起。 有人戏称,现如今你若在西湖中游玩,往东看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堵“高墙“,而且“墙“的高度 还在逐年增高。这“墙“也就是林立在西湖东面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它们可能是饭店、银行, 也可能是商场或者办公楼。而且建造年代越近,楼层就越高,真是“欲与天公试比高“,好像谁 越高就越有看头,就越有发展前途。 有人认为,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杭州必须 要扩容,否则人口如何安置?生活如何提高?城市如何发展?而离西湖较近的地带,无论在 地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离西湖越近,人们便越喜欢,换句话说,这是“黄金

13、 地段“。因此,当城市需要发展、扩建、改造时,西湖地段就会首当其冲。西湖三面云山一面 城,三面环山格局既定,人们只能蜂拥而上在“一面城“上下工夫。于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有 不捅破云霄誓不罢休之势。尤其到了九十年代后,建筑总量上升、饱和,可怜的“一面城“也 就逐渐形成了“一堵墙“。问题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问题依然愈演愈烈-城市面貌 日趋千篇一律,单一的城市文化难成气候。 分析并非没有道理。但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与杭州同居天堂地位的苏州就有自己的 做法。苏州刚开始走的也是改造古城区的路子,但结果却发现根本无法彻底解决城市发展问 题,可是他们发现的早,所做出挽救的决定也早,也干脆,再回头去开

14、发新城区,保护旧城区。 现在的苏州可谓工业、旅游两不误。苏州园林也及早的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而且还争 取到了明年第 28 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权。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毕竟都不是活物。一个城市如果斩断了它的历史,这个城市还有什 么说头呢?道理大家都懂,甚至一些没有什么历史的国家都在大力保护自己的准历史,那么我们号称有几千岁的老城市呢? 城市的现代化,如果不考虑如何保护遗产,而是一味地去改造,去重建,对历史文化遗产 来说,这样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 理念需要理清 在保护西湖资源上,有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南山路的改造,比如雷峰塔的重建。 很多人对这两项工程都颇多微词。比如雷峰塔,原先的古塔破了、倒

15、了,再去修它、建 它,这无可置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要修、要建,还说要重现塔的风貌,最起码要建成 原来的样吧。结果呢,一座本来挺古朴的塔,现在却修建得富丽堂皇。里面还搞了一座电梯。再比如南山路的修建,本刊前几期也做过相关的报道,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也有不少,其中 最令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把旧的、有杭州特色,有西湖特色的东西拆了,重新建造新建筑。 而为了增添旧意,又从别的地方搬来一些古董。比如西湖南线有景点叫“洪氏会馆“和“周家 老宅“,这都是从安徽歙县三洋乡搬来的古建筑。本意也是好的,是为了添古意,但这是人家 皖南的文化遗产,它体现的是皖南古建筑的风格,不具有杭州特色,表现的完全是另一种建筑

16、风格。同样是江南水乡,绍兴、宁波、苏州的建筑风格都与杭州差别很大,更勿论安徽了。 如果说这毕竟还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少还能够接受,那么,将西湖南岸的郭庄中一个 非常有杭州特色的小木头门给拆了,换成了日本式的,这恐怕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了。 据一些老杭州回忆,在原来平湖秋月的西面,以前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园林,即哈同花园, 后来成了浙大教职工的宿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夏承焘教授解放前到五十年代就住在这 里,他曾作诗“游人羡我水边楼,我羡游人泛泛舟。白鸟一双来又去,羡它无羡又无愁“以记之。 由于这园林为一犹太人所建,以高墙围之,50 年代就被以“人民的园林应该是开放式的,而不 是封闭式“的名义给拆了,拆了高墙和大部分亭台楼阁,只留下一幢二层楼房。现浙江博物馆 前原来应该是花园中一非常美丽的水榭,也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水泥地和几个生硬的 栏杆,一直延续至今! 可见,历史毕竟还是在进步的,但概念的理清还是必须的。毛昭晰教授提出:在西湖申 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概念-什么是遗产?什么是文 化遗产?遗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