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研究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50161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颈椎病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颈椎病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颈椎病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颈椎病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研究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病研究报告颈椎病研究报告总论总论一、颈椎的正常解剖一、颈椎的正常解剖脊柱的组成: 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 1 块尾骨,借椎间盘、韧 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 成。 4 个生理弯曲:颈曲、胸 曲、腰曲、骶曲。 椎管:位于脊柱的中央, 容纳脊髓及被膜和脊神 经根等。 椎间孔:两侧共 23 对, 由相邻上、下两椎弓根 组成,有脊神经和血管 通过。7 个颈椎均有横突孔,内 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横突末端各有两个结节, 结节间有脊神经沟。 3-7 椎体上面有椎体钩, 俗称钩突,与上位椎体形成钩椎关节,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 上下关节面基本呈水平位,斜度小,椎间关节灵活性高,稳定性差。 椎体较小,椎间孔

2、相对较大,神经根占其一半。 2-6 棘突末端分叉二、颈椎病的定义二、颈椎病的定义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 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 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为颈椎病。 这个定义包涵了三个基本内容: (1)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 变;(2)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3)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 3 个内 容相互联系.缺一小可。所以.确 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诊 断原则:(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 现(即临床症状和体征);(2)影像 学显示了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 退行性改变;(3)影像学征象能够 解释临床表现。三、颈椎病的分型三、颈椎病的分型颈型颈型:有

3、颈部症状和压痛点;X 线 片颈椎有曲度改变、不稳定等表 现;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神经根型神经根型:有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 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能除外胸廓出口综合征、 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脊髓型脊髓型: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有颈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应 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稍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椎动脉型:有颈性眩晕、可有碎倒史.旋颈试验阳性.X 线片有颈椎节段性小稳或 钩椎关节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4、除外椎动脉 I,II 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确诊应行椎动脉造影等。此型争 议大,待进一步研究。 交感型交感型: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痛等一系列植物神 经紊乱的症状.X 线有颈椎节段间不稳或退行性改变.椎动脉造影无异常.需排除 心脑血管疾病等。本型的依据也有较多争议。 其他型其他型:指颈椎椎体前方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并经食道钡剂 透视检查证实等。四、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四、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目前研究表明, 颈椎病是机械性压迫、化学性刺激的综合病理反映。 1 1、颈椎脊柱力学失衡、颈椎脊柱力学失衡: 现代生物力学理论认为, 颈椎的损伤可加速颈

5、椎的退变, 静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退变的影响是通过破坏颈椎两柱或三柱中的结构, 动力平 衡的失调可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 既可以有椎间盘的突 出、椎体骨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的机械性因素, 也可以是椎间盘退变后产 生的炎性物质、细胞因子等化学性因素。以上各种因素协同作用在颈部, 造成 颈部肌力平衡失调, 最终导致病变的椎体、椎间盘、韧带等刺激或压迫相邻近的神经根、血管、脊髓等而发生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表现。2 2、椎间盘化学性炎症释放、椎间盘化学性炎症释放: 炎性细胞因子既是椎间盘退变的结果。PLA2, PGE2 和6-K-PGF1引起的炎性反应是盘源性颈痛和颈部神经根炎的重要发病

6、机制。退 变的椎间盘可以产生自身免疫反应。IgG 是退变椎间盘中的一种重要炎症介质, 可能在盘源性颈痛以及神经根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 3、椎间盘营养通路的研究、椎间盘营养通路的研究: 椎间盘营养供应主要通过椎体-软骨终板-椎间盘界 面的通透作用, 软骨终板钙化、椎体-软骨终板界面血管芽的萎缩将直接影响椎 间盘的营养供应.椎间盘内外的渗透性下降, 有氧血液供应减少, 代谢废物排出 受阻,椎间盘内环境处于低氧高酸状态, 出现“低氧-退变-衰老“状态。 4 4、椎间盘代谢功能的研究、椎间盘代谢功能的研究: 代谢组学的研究认为, 应该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 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 以代谢组学来研

7、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代谢组学与 传统的中医学在“系统”的思想上有着相同之处。颈椎病中医诊断分型代谢组 学模型的建立更有利于指导颈椎病的治疗。 5 5、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 从出生到80岁, 椎间盘的水含量下降69% 88%。 型胶原由于分泌合成它的椎间盘细胞经常受到失稳状态中非生理平衡的作用力, 其基因处于不能转录或者关闭的状态, 无新的型胶原合成, 并在激活的胶原 酶、明胶酶作用下,分解加剧,整个椎间盘型胶原的代谢失去平衡, 椎间盘胶 原结构框架出现变性、损坏、松散紊乱。 6 6、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机制、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机制: 退变椎间盘释放的IL-1、IL-6、T

8、 NF-、b-FGF 等细胞因子是进一步促进退变的重要因素; T GF-、IGF- I 可逆转由bFGF 引 起的软骨细胞退变, 促进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合成, 成为保持椎间盘生物性能的 积极因素。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合成受到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 彼此构成网络机 制。 7 7、椎间盘细胞功能的研究、椎间盘细胞功能的研究: 软骨终板钙化层软骨细胞增殖,成为肥大型软骨细 胞, 进而分化为成骨细胞, 不仅阻碍椎间盘营养供应, 降低新陈代谢, 而且软 骨内化骨导致骨赘形成; 非钙化层软骨细胞由于凋亡而功能降低, 分泌细胞外 基质能力下降, 加速了椎间盘退变。王拥军等证明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是软 骨细胞凋亡,

9、并应用转基因与基因敲除模式小鼠、RNAi 等方法, 发现了Runx 1 及亚型MASNS、MRIPV 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 成为理解软骨细胞生长与分化机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五、颈椎病的推拿手法五、颈椎病的推拿手法颈椎病的治疗手法大致分为整骨手法( 旋转类手法、拔伸牵引类手法) 和理筋 手法( 各类软组织手法和推法、揉法、拿法) 两大类。整骨手法可以调整颈椎 的静力性平衡, 理筋类手法则可调节颈部的动力性平衡。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 手法手法:滚法、四指推、拿、按、摇、扳、搓、抖、拔伸 取穴与部位取穴与部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合

10、谷、手三里、外关、颈部、 患侧上肢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 1、患者坐位,医者在其后用滚法或四指推在其肩、颈部放松。 2、按揉风池、风府、天宗、拿风池。 3、按揉曲池、合谷、手三里、搓肩关节、抖上肢,拔伸指关节。 4、摇颈部。 5、患者去枕,颈部拔伸法。 辨病加减辨病加减: 1、神经根型者,加:颈部压点痛的按揉弹拨,颈部旋转扳法或定位扳侧扳,低 重量、较长时间的颈椎牵引。2、精髓型者,加低重量长时间的颈椎牵引(40min60min,35Kg) 3、椎动脉型者,加头面部常规操作,低重量较长时间牵引。 4、交感型者,加按揉双内关、心俞、三焦俞、膻中。各论各论一、颈型颈椎病一、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1、 1、颈肩痛及肩部酸沉胀痛,颈项部发僵发硬,肌肉痉 挛,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或钝厚感,项韧带剥离、压 痛,头颈部活动受限; 2、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3、除外颈部扭伤(俗称“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 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因颈椎间盘退行变所致的 肩颈部疼痛。 中医分型中医分型: 风寒湿型:颈、肩活动不利,恶寒畏风,以痛为主,颈 部僵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临床检查临床检查 1、颈部自然伸直时,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有的人颈 部偏歪,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颈部肌肉痉挛,散在 压痛点。 2、颈部触诊检查患节棘突间及两例可有压痛,但多较 轻,多无放射痛。另外,压头试验和臂丛神经牵

12、拉试 验阴性,四肢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X线检查除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外,正位片可 见相邻钩椎关节间隙不等宽,两侧应力位片上约有l/3 病例椎间隙松动。少数病例可看到椎体边缘增生和项 韧带钙化等表现,但也有的病人X线片上没有改变或仅 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 治治疗疗方方法法 1 1 单一推拿治疗单一推拿治疗 在颈型颈椎病的推拿治疗中,不同手法的应用往往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按揉 类手法能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牵旋手法在即刻 止痛起效时间、疼痛消除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口服根痛平。手法的不同组合, 疗效亦不同,如以中医正骨八法为基础的屈颈定位斜扳手法可对颈型颈椎病患 者进行

13、定位整复,临床疗效优于狗皮膏外敷。仰卧位推拿间歇拔伸法可有效地 调节颈段脊柱的生理曲度。从“大椎包”入手的仰卧位牵引下微旋手法可增加 椎间距离及椎小关节间隙,调整椎小关节移位,逐渐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并进一步缓解软组织痉挛,消除疼痛症状。理脊通脉手法则是通过按揉牵引 点穴拿颈 理脊推脉等序贯手法放松椎旁及肩部肌肉、提高机体痛阈从 而起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松解粘连,减轻疼痛等作用,研究表明理脊通脉手 法比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2 2 推拿与其他疗法配合治疗推拿与其他疗法配合治疗颈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颈项肩背部,或过度劳 累,或颈部长期不正确姿势

14、等造成颈项肩背部气血痹阻所致。在临床实践中发 现,在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针灸、中药外敷、导引等方法综合治 疗,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配合中药治疗在联合应用中,中药的选择或是以经典古方为主,或是根据自 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处方治疗。而推拿的治疗手法选择上也各有不同。 郑荣文以蝴蝶双飞、项肩背部、弹拨按揉颈项肩部、拿颈项部及肩井、摇颈 椎、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等手法治疗,并运用葛根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近期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组。赵敏奇等在治疗中针对寰枢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 C2 C6 后关节旋转错位、C2 C6 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者、 颈椎曲度变直者采用不同的整复手法,同

15、时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总有效率 为 95. 6%。 廖善军以弹拨颈项肩背部肌肉配合中药内服蠲痹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 92. 31%, 明显优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 马林以颈肩部肌群、压痛及痉挛部位为重点施以揉捻弹拨、拿揉、端法等,并 自拟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剂口服治疗。 张宗明运用揉捻法、动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配合自拟中药内服治疗, 治疗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压痛、曲度改变等主要症状表现分布及程度 明显优于治疗前。 刘克龙以川枝注射液注射到颈肩背部压痛肌硬结四周,并配合按揉、法作用 于颈项肩背部,总有效率为 96%。 配合针灸治疗综合分析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文献表明,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颈型

16、 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 蔡少忍采用推拿手法结合水针治疗,其中推拿以拇指推法、弹拨法、点穴法、 正项旋扳法、提拿法及掌揉法为主; 水针疗法主要是在病变点注射 10%葡萄糖 注射液 10mL 加复合维生素 B 注射液 2mL 的混合液,对椎间失稳达到一时性的 内固定作用。 吴际生采用电针针刺双侧风池、第 6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旁开 1 寸处,并结合颈 项部点、按、揉、端提牵引、头部旋转及枕部提拿等手法,以缓解颈部不适症 状。 黄刚采用薄氏腹针配合局部不定点旋转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软组织痛点 及条索状硬结直接行松解,以调整颈部静态和动态平衡。 杨国法采用针刀疗法结合手法上提颈部,轻柔旋转,以进一步松解挛缩的肌纤 维。 李亚军取项背正中线刺激点 3 8 点、颈第一侧线进行针刺治疗,结合颈项 部揉、拿、捏、提捻、弹拨等手法治疗以调整颈部肌群的协调平衡,疏通经络。刘元奇等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电针大椎、天柱、百劳、大杼、颈夹脊 穴,以及坐式牵引疗法治疗,疗效优于电针、牵引治疗。 配合其他外治法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