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050211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 2015 年 06 月 30 日 09:27 观察者网 我有话说(205 人参与)春节期间,上海高校博士生返乡笔记中“知识的无力感”的观点,女研究生回乡记述 中学老师“现在我都不和学生说读书有用了”的豪论,爆棚网络引发争论。这是典型的 “读书无用论”的论断。最近十几年,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社会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 场,在网络上也经常沉滓泛起,兴起网民大讨论。本来是不想参加这些没趣的讨论的。但是,6 月 22 日腾讯新闻报道一则高校食堂变“自习室”考研族备战的图片新闻, 让我有了说几句的冲动。至笔者动手写这篇短论已有 3218 个评论。这些评论中,挖苦讽刺 考研

2、族、赞成“读书无用论”的居多,他们的论据大底是没读书的人还当老板赚大钱,苦 逼读书的给这些人打工、赚生活费,然后还配备各种图片、段子,不得不让人觉得读书还 真没用。不赞成“读书无用论”者属少数派,他们大多讲得都是大道理,拳拳之心,苦口婆心, 恨不得所有人都接受他们的观点后中国就超越美国了。他们讲的无非以下几种观点:一是 无力的不是知识,是个人;二是读书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三是学历与个人成功不能 划等号。这些道理太高大上了,好像马克思主义老太太讲的,让人听起来空洞无物,容易 睡大觉,自然是说服不了多少人,连我这种读了不少书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两派人 还在打,谁也没说服谁,该读书的还在读书

3、,没读书的继续不读书。鉴于反对“读书无用 论”者的道理讲得太抽象,太阳春白雪,让人敬而远之,我下面反其道而行之,就八股文 式地罗列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争取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干货。一、拿不识字的老板跟大学生相比不公平不是对老板不公平,是对大学生不公平。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盛传一个叫做这名 单你认识多少?的帖子。该贴列了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 9 人,第二排列的也是 9 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 龄、洪秀全、袁世凯等 9 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

4、是当时落地秀 才。结论是“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 。很明显,这则帖子意指会考试的人并不一 定在社会上混得好(书呆子嘛) ,而考试不行的人往往在社会上更吃得开,更容易成功。很 明显是在为“读书无用论”背书,而且它很迷惑性,让人很难反驳。但是,其背后隐藏着 成功比例的问题,却没有人去追问。自隋唐开科举至清末而废,一千三百多年间,中国历史上个共产生 700 多名状元,近 11 万名进士。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且多数在文 史上有较高造诣和成就,包括帖子列的 9 位状元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可以说,只要进 入了状元进士行列的人,就有 99%的机会获得成功。也就是

5、说,他们的成功具有必然性。 而历史上的落地秀才是不计其数的,其中能产生一些有成就的人而为历史所记住并不足为 奇,但起几率是多少呢?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是万分之几?总之概率不会很高,能够 像李渔、顾炎武、袁世凯他们这样落地而逆袭成功的,纯属于偶然事件。那么,在这样一 个成功概率面前,你是希望寒窗苦读走必然成功的道路,还是等待偶然性的降临?同样,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取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大有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至 少超过十二亿人吧,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 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确

6、实,上过大学而未能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但是取得成功大 学毕业生的也同样大有人在,君不见各行各业凡是优质(资源多、权力大、关系硬的)岗 位莫不是大学生在充任,成功者的比例占多少呢。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想,没有读过 大学的成功者在所有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中的比例,肯定要小于读过大学的成功者在所有读 过大学的人中的比例。简而言之,上过大学的人要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我们只盯着几个没上过大学而赚了钱的人的时候,却不愿意看到没读过大学亦没赚到钱 的人更多;当我们只盯着读了大学也没赚到钱的人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读了大学且赚到钱 了的人更多。根源就在于,我们把没读大学而成功的人看成了多数的代表,

7、把读了大学而 没成功的人也看成了多数的代表。所以,不识字的老板是少数,才成了新闻,成了关注的 对象;读了大学而成功的人是多数,所以没有新闻价值,大家都不关注它,拿不识字的老 板与大学生比较,自然对后者就不公平啦。读书无用:你见过几个乔布斯二、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才是正常的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头份工作,工资不如洗车工、快递员,甚至不如工厂流水线 上的工人;乃至,许多硕士、博士毕业后拿到的工资待遇远不如自己的初中毕业的同学。 这样一对比就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们很沮丧,对读书的前途感到绝望。事实上,用不着沮丧,要把这事看得很正常。因为,公司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一 定程度上会看你的学历和读书的年限,

8、但这些因素占的分量不会很重。老板主要是依据你 给他创造的价值来给你定工资待遇的。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稀缺性,你的价 值越大,表现得越稀缺,老板就越重视你,给你开的工资就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 创造多少价值,当然拿不到高工资,这很正常。之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给老板创造高 价值,与大学教育的性质有关系。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是综合性、基础性的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知识面、 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一种学习 能力和创造潜力。它是综合性的,不是专业性的。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的培训,可以在 短时期内完成,比如你要学挖掘机,你到蓝翔技校培训

9、个半年即可投入一线操作。但是基础教育不同,它所培养的人才不可能像技术人才那样很快见效果,拿起来就可 以用,它对实际操作一无所知。因此,它的基础能力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有个重 新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与工作实际的专业领域、发展平台与机会 相结合的过程,即专业化过程,所花的时间不会太短,往往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三 年当中,因为是一切重新开始,重新学习,所以你的工作必然不会具有创造性,对老板而 言暂时没多少价值,老板当然不会给你高工资。而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的你的同学,经过 多年的历练,早已适应了工作环境,成为熟练工人,自然能够创造较大的实际价值,工资 较高也就不奇怪了。等

10、到三年之后,你在工作岗位上的专业化业已完成,进入了专业化的 工作状态,你在大学时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工作进入快速上升时期,工作的爆发力极强。那么,你创造的价值就很快会远远超越你初中毕业的同学,你的工资也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毕业后的前三年时间,你工资的涨幅不会太大,而三年之后则会成倍增长。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专业化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一个具有基础能力的人进 入某个专业领域,重新学习、探索和钻研的时间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这三年之内对 专业领域的既有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熟知,熟知之后方可有创造。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

11、学制设计中,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是三年。所以,给你的建议是,找到首 份工作后,前三年不要嫌弃它工资低,平台低,格局小,就随意变换工作。这不利于自己 的成长。前三年,要沉下来潜心钻研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真正利用公司给你的平台 使自己专业化,武装自己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熟练工人。三年之后, 如果老板没看到你的价值,不给你加工资,或者你觉得现有的工作岗位或者公司平台已经 不能成长自己了,那么就可以考虑更好的工作平台了。这个时候,你到哪里去都是人才, 而你初中毕业的同学依然是熟练工人。三、毕业后要经营好大学同学关系因为大学同学是你一辈子的资源,没上过大学的人就没有这部分资源。有人会觉的

12、大 学同学不重要,毕业之后跟自己差不多,也是苦逼的很,买房子要借钱,也没法向他借, 什么忙也帮不上;加上各自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也无暇顾及同学之情。于是慢慢地关系 就淡了。但我要说的是,大学同学作为关系资源,并不是大学毕业之后的若干年就可以提现出 来的,而是要等十年到十五年之后,它才会成为你和你家庭成长的重要关系资源。这个时 间之后,你的大学同学,包括你自己,都已经是各自单位的中层领导,占据一些重要的岗 位当然,大学的层次越高,这些岗位就越重要,其掌握的资源就越丰厚、越稀缺。而 且,大学本科同学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就业面比较广,虽然同一个专业毕业,但是却 分配到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就业。这样

13、,每个同学所持有的资源禀赋就完全不一样,也 就是资源的异质性较强,同学之间就可以形成“资源互补” ,通过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相 互给予和利用对方的资源而使各自都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相反,硕士同学,尤其是博士同学,虽然各自都掌握了较优质的社会关系资源,但是 他们的就业面比较窄,一般都是在同一领域就业(如科研院所) ,因此资源的同质性较强, 难以形成互补。譬如,你在这个高校做社会学研究,你同学在另一个高校搞社会学或政治 学,你们所掌握的资源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很多资源你有的他有,你缺的,他同样缺,不 能形成较广泛的互补和交换。所以,本科同学的资源互补是最具广泛性的。回到读书这个问题上来。如果你没有上

14、过大学,大学同学这个“天然”的资源就不会 有,也就是缺了后面事业、家庭和人生发展的很重要的一块资源。你说要不要上大学呢?还有一个问题,对现在正在填报志愿的高中毕业生很重要的,就是到哪上大学的问题。 上大学,当然是越是名牌的大学越好。今年的高考状元榜陆续揭晓。我想起,前面几年有不少内地某些省份的高考状元放弃 国内高校,跑到香港的高校去大学。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人的选择很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四年之后回到内地,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一个大学同学(夸张一点) ,他后面的人 生历程中就没有大学同学这个人脉资源,所有的一切他要重新去搭建,要耗费比其他人更 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而如果他们选择在内地上

15、大学,上的一定是清华北大复旦 这样的国内名牌,他们毕业之后的大学同学资源就是国内最优质的。何怕前路不顺畅呢。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那些认同“读书无用论”的人,放眼长远点,不要只盯着眼 前那芝麻小利。你有大学同学吗?赶快建个大学同学微信群吧。四、进体制拿死工资未尝不可前两年很多人都要往体制里钻,说就是死也要死在体制里。大家笑得腰都酸了。还有 报道说大学生毕业后去争环卫工人的岗位,因为这样可以进体制。也遭来网络痛扁。当然, 最近听说政府体制不好混了,因为“八项规定” ,油水少了,很多人开始退出这个体制。有 人为此叫好。无论叫好叫坏,我要说的是,进体制拿死工资未尝不可。这个社会很俗气, 整天给大学毕

16、业生算钱,下面我再俗气一回,算着钱给大家看看。中国以前是单位社会,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单位将职工从摇篮到坟墓的事情都 包办了。社会多元化发展之后,依然还存在许多体制性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现在,要进这些部门单位工作,必须有学历,会考试,也就是要大学生。在外人看来, 在这些单位工作,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清闲得很,但是工资待遇也不高。尤其是跟在体 制外如外企、包工头、经商做生意、出租门面、自由职业者等相比,拿到手上的钱确实少 得可怜,每月都等的都是那笔死工资,不像人家那是活钱。我有一个亲戚,跟我同龄,高 中没毕业,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一家电脑城的小角落里摆摊修手机,一年的收入在 15 万至 20 万元之间。本人博士毕业,在一所 985 高校做副教授,年薪也只够得上他的一半,买房 装修还得找他们借钱。许多进入体制的大学生有跟我一样的遭遇。不是说修手机不应该赚 那么多钱,而是自己掂量着钱袋的时候总很沮丧的,囊中羞涩还强装欢颜。逼格倒是很高。 于是,很多人就想着不如不读书,更不要读什么博士,进什么体制。不过,沮丧归沮丧。且不说读书进体制有更高的逼格,单说读书进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