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195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通货膨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并且应针对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并且应针对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现从货币政策角现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的措施度提出治理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的措施,实现中国实现中国.*9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并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并 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的措施。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的措施。 答:(1)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1992 年底- 1993 年底,经济生活出现乱投资、乱集资、乱拆借等混乱

2、现象,在投资膨胀、消费基金膨 胀的情况下,加之农业歉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等原因,使 1994 年全国物价上涨幅度成为 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 对于世界各国的每一轮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轮通货膨胀, 其类型与成因也有可能不同,现就近年来通货膨胀现象,具体分析类型成因。 从 1992 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就清楚地显示出由最初的需求拉动型 向最终的成本推进型转化的轨迹。1992 年,在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刺激下,国民经 济扭转 1991 年攀升乏力的局面而跃人急速增长期,当年 GNP 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等迅速增长。这一年货币投放量和信贷规

3、模也迅速增长。地方政府、企业、外商甚 至居民个人投资信心增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开发区建设活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规模增长过猛扩张,拉动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扬。1993 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外贸 进大于出,人民币市场汇价迅速下跌。经济结构矛盾再次突出,能源、原材料特别是铁路 运输的“瓶颈,制约趋强,农业等基础投资增长缓慢,国家重点建设、农产品收购等正常 需用的资金却严重短缺,迫使银行追回贷款,致使货币供应量急速加大。由于当时的金融 秩序混乱,全国普遍出现了乱集资乱拆借现象,而且大部分资金流向沿海和发达地区用于 炒作投机,形成泡沫经济。正是在上述过热的需求拉动的形势下,从 1992 年第

4、四季度开始, 物价攀升速度开始加快。1993 年 18 月继续攀升,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是需 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针对上述问题,1993 年 6 月,中央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控制信贷和投资规模为 主要内容,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法律手段的 16 条宏观调控措施,平抑过热的经 济。从 1994 年开始,又着手一方面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的投资;另一方面为解决经济体制的缺陷,加快了宏观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整体推 动了包括财税、金融、外汇、价格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通过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经济 运行态势向正常方向扭转。但是,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出现

5、了与 1993 年以前不同 的现象:a在零售物价不断上涨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从 1993 年 5 月起逐月下降,生产 资料市场明显表现为供大于求,库存积压增加,企业相互拖欠严重。b农村物价上涨幅度 明显高于城市,从 1994 年物价上涨的结构可以看出物价上涨主要发生在粮、油、禽、蛋、 肉类等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领域。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 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从表象看,1994 年通货膨胀的直接诱因之一是部分地区受灾减产而 造成的农产品价格上扬。从深层看,是由于近年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关于农 业问题的认识误区,导致政策偏差,从而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投入不足,农业

6、生产条件恶 化,致使农业基础削弱、发展滞后的矛盾集中爆发。显然,这部分物价上涨并非总需求拉 动的。c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是上升的。1994 年以来,成本上升是导致物价全 面上涨的重要原因。并且,成本上升的企业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大体是:基 础原材料、能源涨价;工资支出增加;税赋折旧率提高;贷款利息进成本等等。在农产品 领域,除了受灾减产造成的临时供应短缺外,政府主动调整了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收 购价格,成为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原因。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家提 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并不能遏制农民收入下降的趋势,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农副产品的市 场价格也难以回落。总之,

7、 1994 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主要是成本推进型通货 膨胀。(2) 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弊多利少。通货膨胀只是在开始阶段的极短时间内, 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就长期来看,对经济只有危害,而无任何正效应,通货膨胀对整个社 会经济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具体表现为: 对生产领域的危害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浪费。通货膨胀使得物价普遍上涨,使生产者不 能区分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而常常误人歧途,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同时,在通货膨 胀期间,价格较高的部门生产扩大,价格较低的部门生产萎缩,造成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 资源浪费。其次,通货膨胀促进生产衰退。再次,通货膨胀影响技术。一方面使技术改

8、造 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使部分生产热销产品企业不重视技术改造。 对流通领域的危害 由于物价上涨不均衡,因而商品一般都流向价格上涨较快的领域,破坏了商品的正常流通。 同时由于各地区、各种商品涨幅不平衡,商品盲目逐利流动,甚至出现商品倒流的不正常 现象。并且物价的持续上涨,使人们不愿储蓄货币,出现增加消费的倾向,进一步加剧市 场供需矛盾,导致流通领域紊乱。 对消费领域的危害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上涨,人们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说明了居民的实际收 入下降,也即居民的消费水平下降。再加上通货膨胀使得投机盛行,市场混乱,使一般消 费者的损失更大。 对分配领域的危害 通货膨胀在分配领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

9、社会成员来说,最主要的是改变了原有收入 和财富占有的比例。由于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产品售价的调整要快于成本和工资的调整, 价格上调的好处被利润收入者占有。而工资收入者工资的调整往往落后于物价的调整导致 其货币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还会引起名义货币收入增加,从而使公众进入更高的累进税 级别,以前要纳更多税,于是公众的一部分收入无形地给了政府。 (3) 通货膨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并且应针对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抑制通货膨胀的 对策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现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我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的措施,实现 中国宏观经济的“软着陆”。 整顿金融秩序 首先是制止违规拆借资金,规范货币市场。中央银行 1993

10、 年 6 月已要求各商业银行清 收违规拆借资金,实现了四停,即停止了新的违规拆借,停止了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 融企业的拆借,停止了省级以下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停止了对银行自办经济实体的资金 注入。货币市场 1993 年 11 月趋向正常化:拆借利率下降;拆借期限缩短;拆借资金用途 合理。 其次是清理、整顿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应严肃查处乱设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越轨从 事金融业务的行为。同时,金融机构的审批和监管应步入规范化;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 行与其他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经济实体在人、财、物方面彻底脱钩。 再次,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业务行为。对于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资本金来源 高级管

11、理人员任职资格等进行清理规范、稽核检查,加大查处力度。 扩大资金供给,保证重点建设资金需求 首先是灵活调剂中央银行资金。针对清理违规拆借引起一些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城市信 用社的多余资金无出路,而一些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生头寸紧缺、支付困难, 其总行又无力解决的情况,央行应融资债券,通过人民银行的各地融资中心,拆借给当地 国有商业银行分行,解决头寸不是问题,同时向四大国有增发贷款。这种收缩适度、调度 集中、保证重点(主要是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和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做法对“软着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是强化管理,确保重点建设。国有银行应新增信贷规模 投向农业;把信贷资金集中投向能

12、源、交通等基础行业;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 应主要投向国家重点项目。 灵活利用利率杠杆,加强利率监管 中央银行已于 1993 年 5 月和 7 月两次提高存贷利率,恢复了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 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法定利率,禁止通过“储蓄大战”、 “利率大战”等变相提高利率,严厉 查处违规行为。 强化中央银行总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首先是集中信贷资金调控权,集中管理信贷资金。其次是加强信贷规模管理,严格控 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为了从严控制信贷投放,强化贷款规模管理,对全部银行金融机构 的放款进度实行按季控制,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发放贷款,规模不得突破;对固定资产投资 贷款,尤其是房地产贷款实行

13、指令性计划控制。第三,重申信贷原则,严禁挪用信贷资金。 特别禁止挪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这对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降温能 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实行汇率并轨,协调本外币政策 第一,干预汇市,稳定汇率。1993 年 6 月外汇调节中心人民币大幅贬值,为此,为了 稳定汇率,人民银行应抛售外汇,使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稳定。第二,汇率并轨,实施 “对冲”操作,抵制基础货币投放。第三,加强对国际商业贷款的控制,对中长期贷款实行 外债余额管理,对短期贷款实行规模管理,以减轻因国际收支顺差而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实行银行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 为了防止农副产品收购中给农民“打白条”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四家国有商业银 行应进行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的分离。 调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开拓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首先,金融调控目标实现由直接目标向间接目标过渡。其次,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 债比例管理,开始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应强调国有商业银行的统一法人体制和统一流动 性管理。第三,发展货币市场,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是扩大再贴现业务,推广商业票 据使用,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商业票据贴现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