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12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恩施市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恩施市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 调调 研研 报报 告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及时总结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乡中心小学,对两校实施“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先后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 5 次,发放调查问卷 200 余份,收集到意见和建议 8 条,实地参观了两校的教改成果。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现辖 17 个乡镇

2、、街道办事处。全市国土面积3972 平方公里,总人口 80 万。现有初中 25 所(其中农村初中 21 所),在校学生 31703 人;小学 146 所(其中农村小学 139 所),教学点 71 个,在校学生 50585 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将近 80%分布在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城乡学校发展极不均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我市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大力推广”的原则,今年 8 月,率先在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乡中心小学两校开展试点,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行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施州民族小学是恩施市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一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示范学

3、校,办学条件达到省一流水平,教师队伍面向全市公开招考,专业化水平较高,建校三年来,学校以培养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现代人才为2目标,把本土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以传统经典文化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着力实施“养成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智慧课堂建设、名师培养、城乡共建”五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德”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先后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 “湖北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 、 “湖北省书画特色学校” 、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教育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新塘乡中心小学位于离市区 70 多公里的新塘集镇,占地面积 13720 平方米,校舍建设面积 65

4、17 平方米。现有教师 40 名,17 个教学班,学生 900 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半寄宿制农村中心小学。该校教师中, 50 岁以上的就有 10人,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科教师结构不平衡,缺乏艺术、体育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整体办学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主要成效二、主要成效两校初步形成了“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协作机制,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交流协作中不断提高,教学互访、实践研修等教学研究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创新,挂职跟岗、支教帮扶等有序的教师流通机制正在形成,施州民族小学充分发挥管理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

5、力拉动了新塘乡中心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协作机制初步成型。一是协作机制初步成型。一是建立了捆绑管理机制。在认真分析两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两所学校实行捆绑管理。二是二是建立了教师协作机制。按照市教育局“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荣辱与共”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3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两校教师共同进步。三是三是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以远程教育资源网及施州民族小学校园网为主要平台,建立起了“网络办公协作区” ,两校教师统一使用一个电子办公系统,开展教学对话与交流。教学方式明显改变。一是教学方式明显改变。一是集体备课体系日臻完善。以教研组或

6、学科组为单位,以导学案的探讨和编写为重点,抓好常规集体备课。采取施州民族小学选派学科指导员、教师定期互访等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二是二是教研形式不断创新。改变了以往听课、评课等肤浅的教研形式,以“问题研究”为主,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通过“送课下乡” 、跟岗研修、汇报交流、上过关课等形式,强力推动教学改革,在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新塘乡中心小学教师教学方式明显改变。三是三是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四个优化,即“教学情境优化、自主学习优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优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有力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

7、新塘乡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一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一是办学行为得到规范。由于整合了两校教学资源,新塘乡中心小学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得以落实,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二是艺术教育彰显活力。以“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为切入点,施州民族小学定期派专业教师或选送视频资料到新塘乡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辐射作用,有效推动了新塘乡中心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三、主要做法三、主要做法推行联校管理,实现理念共享推行联校管理,实现理念共享4一是一是校长互访定思路。为了实现理念共享,提升管理水平,两校管理层进行了多次互

8、访调研,在交流探讨中明确了“一体化”办学的基本思路、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施州民族小学校长袁敏先后六次带领该校领导班子到新塘乡中心小学现场办公,共商发展大计。二是二是中层干部互访定措施。就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艺术教育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交流意见,成立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校本培训等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活动计划。三是三是教师互访促提高。新塘乡中心小学先后组织教师 26 人次,到施州民族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活动。同时,施州民族小学就学校管理和该校“智慧课堂”理论到新塘乡中心小学进行了现场培训。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施州

9、民族小学充分发挥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新塘乡中心小学的工作指导,带动该校共同发展。本学期,施州民族小学选派一名中层管理干部到新塘乡中心小学任校长,先后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18 节,派专业教师指导该校艺术教育 8 次。在全面推进“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还把整理好的民歌单和摄制好的民族舞送到该校供师生使用。开展跟岗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开展跟岗培训,实现优势互补。一是一是建立跟岗机制。两校制定了跟岗学习时间表,分三个层次有序实施跟岗研修:决策层跟岗学习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中层管理人员跟岗学习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跟岗学习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本学期共有

10、 65 人次参加了“跟岗学习” 。同时,建好跟岗学习档案,为教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二是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新塘5乡中心小学 24 位教师主动拜师,与施州民族小学 24 位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一对一”贴心帮扶,互促共进。三是三是推行联校教研。两校积极开展集体备课、 “送课下乡” 、上过关课和汇报课等活动,采取同课异构或一课多轮等形式,有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联校教研活动中,两校教师上过关课 126 节,施州民族小学选派 9 名骨干教师,亲临指导新塘乡中心小学文科、理科、综合三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 18 次。四、问题与建议四、问题与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打造城乡学校发展

11、共同体试点工作中,两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管理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后阶段工作中不断予以解决。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英语、艺术学科师资力量薄弱,艺术教育进展艰难。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交通不便、学校食宿条件差等因素制约着“一体化”办学模式向纵深推进;学校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教师互访交流的正常开销。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应试教育思想在少数教师中依然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思想落后影响了高效课堂幸福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校园文化建设缺

12、乏亮点。德育工作滞后,校园文化生活单调,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强化师资培训。一是强化师资培训。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帮6助新塘小学培养中层管理干部,抓好班主任队伍跟岗培训。二是二是加强教学互访。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专题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实践研修,引领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三是三是创新校本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同伴互助与实践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德育工作。改进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德育工作协作区

13、。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等互助活动,实现城乡孩子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开展“班级发展共同体”联谊活动,开展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学科竞赛等联谊活动,开展城乡学生“生活体验”及“献爱心”活动,让城里孩子感受农村孩子的纯朴,让乡里孩子增长见识。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研究。围绕高效课堂幸福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个人课题的研究与管理,以“问题研究”为主,重视和支持小课题研究,突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防范机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切实保障两校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二是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找准两校在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上的契合点,选取适合两校校情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三是三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在确保办学效益的前提下,采取校长轮岗、教师有序流动等措施,五年内教师流动比例达 20%以上,逐步达到师资均7衡。四是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两校活动经费按照一定比例纳入预算,确保教学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