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049936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卷 2010-07-13 22:12:24| 分类: 高考真题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安徽卷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 1 至第 4 页,第卷 第 5 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语言知识的考查由 4 道题组成,涉及到汉字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语意连贯等四个 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意明确,不偏不怪,但有一定的迷惑性。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隐秘 黯然失色 独挡一面 化干戈为玉帛B涵养 合盘托出 惺惺

2、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C鼓噪 出神入化 难辞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D膨涨 抑扬顿挫 不绝如缕 如坠五里雾中答案:C。 难度不大,语料都是常见词语,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A 项“独挡一面” 中的“挡”应为“当” ,B 项“合盘托出”中的“合”应为“和” ,D 项“膨涨”中的“涨” 应为“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 目。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C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D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

3、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答案:A。 A“粉墨登场”:本来意思是指画好了妆,上台演戏。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 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了政治舞台。该题的出错率估计会高,主要是对“粉墨登场”这 个多义成语的理解,从考试的角度看,这个题目有点偏。 B“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 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C“完美无缺”:美好而完备,没有任何缺点或不足。 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 情感得到充分抒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 教育、优质的教育。

4、B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 有短时小到中雨。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 的油层擦肩而过。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 B 项自相矛盾,江苏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C“由于”滥用。 D 项语序 不当, “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对于数学研究则还

5、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 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ZA B C Dx答案:C。 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倒是第二句的衔 接较难,很多考生很容易受到迷惑选了,导致答案错误。其实与句应该是解说关系。二、 (9 分,每小题 3 分);M社科类文章阅读选用的是文艺理论家、北大教授金开诚的文艺随笔艺术与京剧的伴奏 , 设选择题三道,分别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推断能

6、力。文章内容和题 目都由一定的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j金开诚|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 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 “默契” 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 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 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 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 ,那么创作与 欣赏

7、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 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 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了“尽 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 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 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并不 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

8、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 门、花点子,并在托腔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 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 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 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现在只就新 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的 精细之处,整个听

9、觉既然处于极为粗略的宏观状态,就不能不感到京剧的唱腔与伴奏是过 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 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到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 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 一种。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 的默契。注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5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

10、决定的。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答案:D。 A 项过于具体化,B 项主要因素是“心理定势” ,C 项理解不准。6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伴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答案:B。 “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是为了说明“老观众也并不保守” ,

11、 “双方的 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 循守旧的观念。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人京剧艺 术的佳妙境界。*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 京剧艺术的舞台。(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 契就可能形成。答案:D。 A 项看文中“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 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可知

12、错误。B 项和 C 向的判断缺少逻辑,过于武断。三、(9 分,每小题 3 分)q古文阅读选用的材料是明代许獬的古砚说 。这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散文,考查的内容分别 是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句子、对文章内 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这类文章考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见过多次,但在高考语文试题 中出现则是在分省命题后才有的。材料看似有难度,其实很容易读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J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 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 辨其

13、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 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 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 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 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 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 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 所有

14、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 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 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僇(l)辱:羞辱,侮辱。 哓(xio)哓:吵嚷。 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 遗物。w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

15、: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答案:B。 “示”是“给看”的意思。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z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答案:B。 都是转折连词, “但是、可是”的意思。A 项虽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第 一个是“它” ,指古砚;第二个是“其中”的意思。C 项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 “那么” ; 第二个表转折, “可是” 。D 项都为助词,第一个为“的” ,第二个意思更虚

16、,不要译出。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Q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 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 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 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答案:D。 “批判精神”倒是有一点,但要说“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属无中生有。参考译文: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