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854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当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问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新农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对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进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一、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贫困山区与发达

2、地区、贫困山区城镇与农村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率先开放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山区与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同时,自上世纪 9年代以来,农业农村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明显低于城镇发展,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以郧西县为例,2005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9,而 2000 年这一比例为 1:2.1。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这样我们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很困难。所以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向广

3、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是遏制地区差距、城乡发展距离拉大的趋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贫困地区市场需求,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加大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特别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有利于拉动对钢铁、水泥、器械等行业的消费需求。同时,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生活宽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必然推动各地地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植特色经济,加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水平,从而建立起农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样,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

4、长。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贫困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农村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贫困地区基层政权功能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三难”,即农民难组织、科技难推广、文化难进村。中央适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着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使广大农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和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意志。所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农村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主要制约因素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随着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和税费政策的实施以及村办企业改制等原因,原来主要

5、依靠土地承包收入、三提五统及企业经营收入为来源的集体收入,现已成了无源之水。目前村级集体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机动地的承包收入,但随着新增人口增加,机动地已所剩无几,其带来收入也了了无几;山坡荒滩收入,但也十分有限;村中集体房屋出卖和出租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集体经济收入下滑或恶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农村干部工作报酬得不到保障,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必然会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一大批优秀村干部流失。后果之二是无力顾及生产和公益事业的发展。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或者缺失,不仅大大降低了村集体权威和力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后

6、果之三是村庄一些日常事务如农村道路、自来水、农田水利、环境卫生整理和维护甚至包括防火、防汛和村民会议等皆出现了无人参与、无人可调的尴尬局面。采用一事一议等方式,虽理论上存在着可能,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操作。 2、农民增收乏力。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

7、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 2005 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3、基础设施欠配套。近年来,由于各级财政在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和沼气池建设等给予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提供了一定资金补贴,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但也应看到,由于集体经济不断萎缩和国家财政一时难以顾及等原因,农业生产中一些基础设施出现了供给不足和陈旧老化等现象。据调查,现有农村中的农田设

8、施和农业机械大多是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建设和购置的,如今大都已严重老化和破损,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势必会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此外,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大多数村庄文化、体育、卫生、公共安全设施较为缺乏或陈旧,农村居民既缺乏诸如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基本活动场所,也缺乏公共的浴池、厕所、排污及生活垃圾处理等基本卫生设施和防火、防灾等公共安全设施。另外,当前村镇规划与建设面临的主要政策约束是土地调整问题,由于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农村建设用地空间极小。 三、贫困山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

9、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必须从单纯地发展农业转变为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必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始终坚持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用农业企业化的进程来衡量干部的实绩。要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注重村级经济发展,在财政、税收、土地

10、征使用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村级组织自主建设新农村的实力。大力发展以民办、民有、民营、民享为特征的民营经济,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鼓励村干部、农村能人施展才干、创业致富、带富一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争创业,家家谋致富”的良好氛围。 2、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实现我县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我县农业要立足山区实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优势产业,千方百计把优势做优、特色做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

11、“一粒粮”(粮油)、“一块根”(黄姜)的同时,继续下大力壮大“一棵菜”(蔬菜)、饲养“一条虫”(蚕桑)、养肥“一群羊”(畜牧)、晒(烤)黄“一片叶”(烟叶),统筹发展其他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依托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搞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大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带动能力强的资源型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建设一批在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尽力激活“一帮人”,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维护权益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促进农村剩

12、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进一步壮大劳务经济。同时,积极引导外出打工能人,回乡投身发展农村工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不断形成农民新的增收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孤有所养、难有所帮”,努力解决一些“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的问题。 3、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为切入点,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投工、投劳、投资,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

13、实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继续实施好土地整理开发、农村安全饮水、退耕还林工程、长治七期工程、秦岭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债沼气项目、亚行贷款农村能源项目、生态公益林保护、广电和通信及公路“村村通”工程等项目,着力解决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工程建设。一是要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我县,始终把“生态立县”战略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推进中与退耕还林、土地整理、产业基地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庭园经济结合起来,大力推广“三结合”沼气池,积极发展以“畜沼菜(果)”为模式的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

14、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统一。二是推进“公路、电话、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乡村水泥路建设步伐,提高有线电视、电话通村到户覆盖率,切实改变农民行路难、农村信息滞后的局面。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和实施有关项目,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尽快修复配套库、塘、渠和提、排水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四是努力做到村容整洁。当前要以“百镇千村”为抓手,积极探索不同特色的整治模式,多层次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把村庄整治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发展。要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新型

15、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依托阳光工程,使 18 岁以上、45 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至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建立健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积极开展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

16、民。 5、健全基层组织,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劳务转移与维权、新型合作医疗、特困救助、养老、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和完善“党员先进性明白卡”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做率先致富、崇尚科学、弘扬正气、勤奋敬业的模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