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049693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史传中的勾践形象及其评价摘要:摘要:勾践.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因“卧薪尝胆”而名垂千古,不少学者也对勾践的性格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在国语中以借助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论和行动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深得民众,顽强复国。是褒义的。 吴越春秋创作的笔法更近于小说。浓烈的复仇情绪是这部书的突出特点。侧重勾践这样一位复国复仇的形象,隐忍成大志,更多的是赞勾贬吴,能忍人不能忍之辱,最后复国灭吴的伟绩。史记独特的纪传体详细的,客观的记录下了勾践其人其事,让后人在赞叹“卧薪尝胆”的勇气的同时,也

2、看到了勾践急功近利,忘恩负义的一面。是客观的从各个方面对这位英雄人物进行描述。人物形象丰满。本文将试从国语史记 吴越春秋有关文章论述中越王勾践的形象加以分析,并重点探讨所属文化背景不同,勾践的形象侧重点的不同,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以期我们对汉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研究,也有利与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对勾践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关键词:关键词:国语 ;史记 ;吴越春秋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忍辱图强;范蠡;文种2目目 录录摘要:.1关键词:.1目 录.2一、 国语 史记 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形象.31 事迹.32 性格.6二、 国语 史记 吴越春秋作者对勾践的评价.7三、后世学者对勾践的评价.81、勾践“能

3、忍人不能忍之辱”.82、勾践“能吃人所不能吃之苦”.8四、勾践再评价.91、勾践是心狠手辣的.92、勾践是阴险狡诈的.9参考文献.93一、一、国语国语史记史记吴越春秋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形象中的勾践形象1 事迹1)求贤、招贤、纳贤采用范蠡之计大败吴师。公元前 496 年,吴王阖庐趁越王允常病故,新王勾践刚立之机,兴师伐越。在这危急关头,越王勾践重用精通军事的范蠡,由他任指挥,并采纳范蠡战法,先让死囚挑衅吴师,再用军队攻打吴师,并在檇李大败吴师。檇李之战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一个光辉战例。这场战争的胜利,固然体现了范蠡杰出的军事计谋,但也说明,初接王位的勾践在危难时刻是

4、一位重用贤人的国君。任用范蠡、文种之策,忍辱求和。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檇李之战中,吴王阖庐受了伤,不久病故。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也趁新吴王夫差刚立位之际,兴师伐吴。结果在夫椒之役中,越军大溃,越国存亡垂危。这时,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回答:“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遣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文种也说:“盲目出兵,指挥有误,终于如此,悔之无用,事在人为,保越存人,以便再图。 ”勾践便采纳了范蠡、文种等贤臣的建议,卑词厚礼,忍辱求和。他令文种守国,自己带着妻子及范蠡等人赴吴为质。任用范蠡、文种等贤人兴邦强兵。勾践返国后,立志报仇雪耻,兴

5、邦复国。在众多贤臣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发奋图强”的改革措施,最重要的是招贤礼士,重用人才。范蠡长用兵作战,勾践委以兵权;文种善理国政,勾践举国于种,同时重用英勇善战的诸稽郢等众多将军,重用善长经济的计然,以及善长外交的逢同。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从而使越国人才济济,他们各司其职,各显其才。勾践重用人才,知人善任这一做法在他振兴越国、报仇雪耻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众多贤臣的辅佐下,越国的国力得到很快的恢复与增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听从范蠡计谋,最终灭吴称霸。由于任用一帮贤人来治国治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举国上下要求灭吴雪耻的情绪十分高涨。在这种

6、情况之下,勾践也没有独断专行,而是认真听取范蠡的劝告。如公元前 482 年,吴王夫差率领吴4国精锐部队北上参加黄池之会,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卫姑苏。吴军出发不久,越王勾践就急于出兵攻吴。范蠡建议暂缓出兵,因为吴王“兵始出境不远,闻越掩其空虚,兵还不难也” ,时机尚未成熟。数月以后,吴军到达远离吴国的黄池。范蠡认为时机已到,建议抓住战机,对吴发动突然袭击。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陷吴国都城姑苏。等夫差闻讯返回吴国,局势已无可挽回,不得已而求和图存。范蠡认为当时吴军主力仍完好无损,不能很快消灭,建议越王许和,班师回越。公元前 478 年,吴国遭受空前大旱,仓廪空虚, “市无赤米” ,民怨沸腾。范蠡认

7、为灭吴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建议勾践迅速出兵,攻打吴国。公元前 476 年,吴王夫差派人求和。正当勾践优柔寡断,意欲与吴约和之际,范蠡对勾践说:“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之为灾” 。力劝勾践彻底灭亡吴国,不要许和。在范蠡的影响下,勾践没有同意夫差的求和要求,终于在公元前 473 年,越军攻破吴城,夫差自杀身亡。 2)卧薪尝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公元前 496 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

8、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在夫差面前一幅感恩戴德五体投地的奴才相,感激夫差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宽宏仁慈。勾践一面花言巧语,一面暗藏杀机,忍辱负重。这个天才戏子直把一出走狗戏演的出神入化,莫辩真假,面对任何难以忍受的屈辱都逆来顺受,没有一丝怨颜恨色。勾践在夫差面前毕恭毕敬自称贱臣,小心翼翼,百依百顺

9、。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表明勾践是个可以隐忍到底的人,即使是处于人生的低谷,做了吴王夫差的阶下囚,依然能够心存报负,奋发图强,最终得以报仇雪恨,成就霸业。3)对内安抚民心 战败之后,勾践首先做的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所乏。”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如此为民着想的国君怎能不让百姓为之动容?非但如此,他还颁布一系5列利于百姓又助于富国的法令来笼络民心。自然有父老兄弟主动提出报仇一事,而勾践起初的推托更是坚定了他们的决心。而后又激起他们羞耻之心,所谓知耻而后勇。于是,

10、 “父逸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从他安抚民心表明了勾践待人谦卑与恭敬。在语言方面,他以谦逊的态度认真听取大夫文种的意见,并及时安抚百姓,承认自己的过错,请百姓给他改正的机会。在行动方面,他体贴百姓,葬死问伤,吊忧贺喜,迎来送往,去恶补乏。同时,他还积极鼓励生育,积蓄力量;抚恤死者家属,收养孤寡疾贫;厚待知名人士,磨砺报国志向;礼遇各方贤人,使其心念温情。他还与夫人亲自耕织,免除百姓赋税,稳定民心,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勾践的这些做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得越国迅速恢复元气,壮大实力。还表明了勾践具有超人的胆识、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宽广的胸怀。4)对外麻痹吴王

11、在国家迅速恢复生机的同时,勾践又采取许多办法麻痹吴国,恭谨事吴,贡献美女、玩好、方物、巧匠,以娱夫差,消除其对越的戒备;迎合夫差率精兵急于求霸之心,导吴北进中原,耗损其国力、军力。造成吴国内耗。勾践年年月月按时给吴国纳贡,使夫差始终相信他是真心臣服。继续贿赂吴太宰伯嚭。派出奸细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君臣关系,使夫差杀害忠良。勾践又以越遇灾害为由,不时向夫差借粮,使吴国粮食储存减少,而越国则储备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苏台,勾践派人运去特大木料,说是“神木” ,夫差非常高兴,扩大了姑苏台的设计,使吴国更加劳民伤财。勾践又施美人计,为夫差的姑苏台选送美女。其中有一叫西施的,不仅美貌无比,且有

12、才识,是由范蠡在芋罗山上选得,并经过了训练。夫差得到西施,极其宠爱,以至言听计从。突出表现他善于总结,决策英明,使他的身上闪耀着励精图治,忍辱图强,深谋善政的战略精神。 5)勾践灭吴周敬王四十二年前 478 年(勾践十九年) ,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又遇大旱,仓廪虚,百姓饥饿,多就食于东海之滨的机会,再次建议勾践乘隙攻吴。战于笠泽,越军以两翼佯动、中央突破、连续进攻的战法,突破吴军江河防御,乘胜连续追击,夺占吴国大片土地(见笠泽之战),三战三胜,大败吴军于笠泽(今苏州南),从根本上改变了吴、越力量对比。勾践二十一年再次伐吴,自周元王元年(前 475)开始,对吴都吴(别称姑苏,今江苏苏州)实施长达三年的围困,吴王夫差被越军长期围困,力不能支,遂派王孙雒袒衣膝行向勾践求和。勾践于心不忍,正要应允,范蠡上前说:“大王您忍辱受苦 20 余年,为了6什么?现在能一旦抛弃前功吗?”转头又回绝王孙雒说:“过去是上天把越赐予吴国,你们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吴赐越,我们不敢违背天命而听从你们的请求。”王孙雒还要哀求,范蠡毅然鸣鼓进兵。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求和不成就自杀而死,临死时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勾践葬吴王而诛太宰伯嚭。终于勾践二十四年(前 473)一举灭吴雪耻。2 性格1)灭吴前:谨慎,谦卑灭吴前,勾践待人谦卑恭敬,遇事诚挚热忱,勾践待人谦卑与恭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上,一是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