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547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路演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產業集群成長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 一種“撒網”模型- 34 -產產業集群成長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業集群成長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 一種一種“撒網撒網”模型模型 薛瀾薛瀾 陶海青陶海青1 本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技術聯盟演進和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批准號 70072017)、 “不同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家認知網路研究”(批准號 70401005)資助。1 薛瀾,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博士,現任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常務副院長,兼 21 世紀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陶海青,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兩岸經貿關係 學術研討會學術

2、研討會- 35 -內容提要:內容提要:企業家社會網路是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社會資本。文章在產業集群成長的背景中研究了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的規律。文章發現,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類似於一個“撒網過程”:在產業集群出現階段,企業家的社會網路主要由局限於狹隘區域的強聯繫所組成;在產業集群的成長階段,企業家的社會網路主要由跨區域的弱聯繫所組成;在產業集群的成熟階段,企業家的社會網路主要由地理範圍更廣的強聯繫所組成。關鍵字:關鍵字:產業集群 社會網路 聯繫在以往的主流經濟理論中,經濟主體之間的關係是在預設了理性的經濟人前提下的“原子式”的個人之間的關係(章華,2002,p43) 。例如 Hayek

3、的“自生自發秩序” (spontaneous order)理論中,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即主體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這樣的處理方法在保證了理論的抽象概括力的同時也不得不削弱了該理論對現實現象的解釋力。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主體之間的關係往往是不平等的,他們的行為總是受到一定的社會關係的約束的。而按照Burt(1992)的看法,經濟主體所處的社會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競爭優勢,有著不同社會結構地位的主體在關係中並不是完全平等的。這種作為主體間關係總和的網路對主體與組織的活動有著重要影響。例如,網路被認為是企業家獲取資訊、資源、社會支援以便識別與利用機會的機會結構(Aldrich and Zimmer

4、 1986) 。而且,根據主體在市場以及社會網路中地位的不同,可以分為企業家主體與非企業家主體,這兩種主體各有不同的社會網路特徵。另外,人們已經從人口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以及企業家分類法四個角度對企業家精神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分支顯示,企業家是一個不同的團體,並沒有一個單一的企業家輪廓(Gartner 1985) 。這樣需要根據不同的具體環境來分析不同的企業家特徵,否則特徵與成功之間的聯繫還是難以捉摸(Murray B. LowMurray B. Low、Eric Abrahamson,1997,p422) 。為此,在文章裏,我們將把對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納入到產業集群成長的背景進行分析。同時

5、,為了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產業集群演化中的內在規律,文章主要考察內生型產業集群演化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特徵。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在產業集群成長背景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呈現出一個“撒網”形狀。產業集群成長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 一種“撒網”模型- 36 -一、企業家社會網路涵義一、企業家社會網路涵義社會網路被認為是由提供諸如資訊等資源的聯繫所組成1(Putnam,2002) ,是主體獲取資訊、資源、社會支援以便識別與利用機會的機會結構(Aldrich and Zimmer 1986) 。產生社會資本的聯繫可以在個體層次與組織層次產生,儘管它們常常主要歸因於相關的個體行為者。這些聯繫可能是直接與間接的

6、,它們的強度可能發生變化,並且產出(關於聯合或連接的社會資本)取決於的網路類型(Per Davidsson、Benson Honig,2003,p308) 。社會網路在個體與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 Granovetter(1973)的經典研究中,他強調了在獲取資源中維持一個外部弱聯繫網路的重要性(關於任務的潛在資訊) 。弱聯繫是個體之間的鬆散關係,這相對於原子式家庭中發現的那種緊密聯繫。弱聯繫在獲取資訊中是有用的,這些資訊否則是很難或者成本很高地被定位。相比之下,關於強聯繫的一個例子同胞或父母在啟動行為某些方面中提供幫助。因此,諸如來源於家庭關係的強聯繫提供了獲取資源的可靠、堅

7、固渠道。而從網路背景來看,來自更高社會經濟團體(更高階層地位)的個體更可能具有更多的金融與人力資本賦予;並且根據社會相似性原理2,來自更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團體也更可能在他們社會網路中擁有與他們具有相似商業環境的個體(Alistair R. Anderson、Claire J. Miller,2003,p22) 。社會網路理論家把他們的很多注意力關注到了網路的結構特性(Adler Tsui and OReilly, 1989)與影響(Cialdini, 1987) 。 3 Ibarra(1993)認為個人網路四個被檢驗的共同特徵是規模、聯繫的力量、密度、以及範圍。 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兩岸經貿關係

8、 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37 -Szulanski 1994; Hansen 1999; Szulanski 1996; Uzzi 1996, 1997) 。而(尤其疏遠而且不經常的相互作用)弱聯繫更可能是創新資訊的源泉,因為強聯繫往往與其他聯繫進行連接,而這些強聯繫是一個知識搜尋者所非常接近的、並且因此搜尋者已經知道了交換中的資訊(Granovetter, 1973) 。弱聯繫不僅能夠作為發現工作的工具(Lin,1988) ,而且可以作為思想(Granovetter,1982; Rogers 1995)及技術建議(Constant, Sproull, & Kiesler 1996)擴散的工

9、具。網路的規模是對網路的一個基本的衡量,一般說來,有較多關聯的網路的人們能獲得更高的收益(Boxman,DeGraaf 和 Flap,1991) 。然而,如果一味地考慮網路的密度而不考慮這些連接分散性的話,可能會導致對網路作用的高估。這方面,Burt(1992)作了較為細緻的研究。Burt 首先從區分冗餘性聯繫(redundant contact)和非冗餘性聯繫(nonredundant contact)開始。非冗餘性聯繫表示為一種斷裂,在直接的意義上是指沒有直接聯繫,在間接的意義上是指有著排他性的聯繫。Burt 指出,一個網路的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

10、)往往取決於一個網路的非冗餘性聯繫的數量。網路中的位置狀態指主體是否處於網路中心位置以及擁有結構空洞的數量。衡量主體在網路中的中心位置模型包括位置中心性模型和聲望模型兩種。1)位置中心性模型起源於 Bavelas 和 Leavit(1951)對交流網的研究。行動者中心性的測量方法之一就是計算其中一個行動者介入的關係占網路中所有關係的比重。2)對於行動者來說,測量他在網路中的位置的另一種辦法就是測量他在網路中佔據的位置的聲望。而結構空洞(structural holes)是指兩個聯繫之間的非冗餘的關係(Burt, 1992) 。如果主體擁有由非冗餘性聯繫所形成的結構空洞,這就意味著,空洞之間的資

11、源流動和資訊流動必須要通過該主體才能實現。所以結構洞實際上確實導致了一個資訊的更大數量,尤其對於那些具有對認知高度需要的行為者(Anderson, 2002) 。這樣,該主體就在網路中處於非常關鍵性的位置。根據,Burt(1992)的分析,適合企業家進行創新活動的網路結構中具有下面幾個特徵。1)企業家具有相當數量的強聯繫,這些強聯繫一方面保證了企業家對某些資源有著較強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保證了企業家能夠分享較為牢靠的信任關係。2)與企業家有著直接聯繫的連接數占網路中總連接數的比例較高,企業家處於網路的中心地位,並享有一定的內部聲望。3)除了直接聯繫之外,企業家還通過與之直接聯繫的主體間接控制著

12、一定數量的次級簇(secondary cluster) 。這樣的結構被稱作蔓簇結構(vineclusters) 。企產業集群成長中的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 一種“撒網”模型- 38 -業家通過維持有限數量的一級聯繫,可以間接影響數量眾多的次級聯繫。通過這一策略,大大拓展了企業家的影響範圍。特別是,4)企業家可能處於兩個非冗餘性聯繫之間的關鍵性位置,即擁有結構洞,從而享有資訊優勢和控制優勢(Burt,1992)1。概括地講,社會網路主要影響了行為主體對資訊與收益控制。Alistair R. Anderson、Claire J. Miller(2003, P31)認為,某人社會資本與社會網路資源的特性

13、與範圍也影響了一個企業家識別與跟蹤機會的能力,這種機會能夠提供一種具有贏利率與成長增長可能的業務。社會網路作為一種平臺起作用,依據這種平臺,外部環境的機會能夠被很容易地感知。而另一方面,在Granovetters (1985)認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是嵌入在一個具體、進行中的社會關係系統中,並且這些關係促進並限制了主體的利潤與租金搜尋行為。經驗研究發現社會資本與企業績效(Baker,1990) 、產品創新(Tsai & Ghoshal, 1998) 、以及產業範圍網路的形成(Walker et al., 1997)正相關。同樣地,個體的社會資本有助於獲取工作與地位(Lin, Ensel, & Vau

14、ghn, 1981) ,並且強化了個體的力量(Krackhardt, 1989) 、職業流動性(Podolny & Baron, 1997) 、企業的經濟績效(Baker, 1990) 、並且也影響了 CEO 的薪水(Belliveau, OReilly, & Wade, 1996) 。二、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路徑二、企業家社會網路演化路徑雖然我們已經分析了企業家社會網路的主要組成部分與特徵,但是Gartner(1985)研究的結果是並沒有一個單一的企業家輪廓,而(Murray B. LowMurray B. Low、Eric Abrahamson(1997,p441-422)進一步提出,企業家

15、精神是一個依賴於環境的社會過程,需要根據不同的具體環境來分析不同的企業家特徵,否則特徵與成功之間的聯繫還是難以捉摸。我們認為企業家社會網路屬於企業家精神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必須把企業家社會網路納入到具體環境中進行考察。在這裏,我們把企業家社會網路納入到產業集群成長的背景中進行研究。由於產業集群主要指相同形式組織的種群在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2,因此以產業集群成長的這一背景意味著把企業家社會網路納入到空間與時間兩個主要維度進行研究。根據組織形式來定義一個產業促使我們可以利用生態學家已經研究組織種群3演化的成果,並且發現產業集群成長具有類似的三重 S 型曲線模式4。生態1 Granvotter(20

16、00)把企業家的因為處於此類在網路結構的位置的狀態稱為“橋樑” (bridge) 。2 在這裏,我們引用了 Murray B. Low、Eric Abrahamson(1997,p440)關於產業的定義:相同形式組織的種群,具體地說,如果組織使用相同的投入與技術、生產相似的產品、以及服務相似的顧客,那麼組織 具有了相同的形式。 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兩岸經貿關係 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39 -學家認為,三重 S 型模式可以通過競爭與合理性的聯合效果得到解釋。合理性包括認知與社會政治維度(Aldrich and Fiol 1994) 。當產業與組織在某一地方集中起來時,認知合理性就存在了(Hannan and Carroll 1992,p.41) 。當強大的社會行為者與制度支持了這個產業時,社會政治合理性就存在了(Stinchcombe 1968) 。這兩類合理性對於組織創建是重要的,因為他們增加了生存的概率。首先,在開始階段,競爭與合理性都是弱的。弱的合理性使得組織創立與生存變得困難,即便那時是低度競爭。第二,在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