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52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内容与工具维度从内容与工具维度, ,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从内容与工具维度,深度解剖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 #长篇、专业、慎入# A-A+森歌巴乐 2013-10-09 08:47 10 在线教育投稿 本文原载于搜狐教育频道教育看天下栏目,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年前的“十一”期间,忙里偷闲,兑现对某人的承诺,乱扯一篇互联网教育产品散谈 ,后来追悔莫及,再不想触碰“教育”这个被赋予了太多“社会使命”的字眼。 我不是“做教育”的,我只是个学习者,感兴趣的只是关于学习,尤其是网络上的语言学习。 被过度渲染的各种“对立” E-learning,不是 E-education, “

2、教育”那么沉重的话题我背负不起。原本很平常的事,只因不幸被再度捧成热点,于是就招来很多自称“做教育”其实却一直将“培训” 、“辅导” “教学”和“教育”混为一谈的人,不厌其烦地过度渲染各种“对立” 。 首先,过度渲染“互联网”与“教育”的对立,典型表述是“教育的事,终究得让做教育的人来做” 。我不清楚在这些人眼中,所谓“教育的事” ,外延究竟扩展到了多大范畴。譬如在实体环境中,建教学楼的、生产文具的、出版和印刷教材的、制造和安装多媒体设施的、搭建和维护教务系统的、代理招生的这些是否也该统统算由专业“做教育”的人来做的?其实互联网就是“环境” ,所谓的互联网公司“涉足”教育,绝大部分涉足的相当于

3、这些事。 其次,过度渲染“线上”与“线下”的对立,典型表述是“学习 MOOC 毕竟替代不了真正上名校” ,然后列举各种差别,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不是每个人在何时何地都有条件上名校。谁都明白,在网上听歌、观影、看球不同于在演唱会、影院和比赛现场的感觉,网上聊天也不同于面对面交流,但总有人,而且是很多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仍要采用这些形式。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有许多想学却原本无法学到的东西,我们是通过网络才学到的。 再次,过度渲染“廉价”与“优质”的对立,典型表述是“用户应为更优质的内容付出更高的费用” 。然而事实上,Wikipedia 这样的开放百科、Khan Academy 这样的公开课

4、程、Duolingo 这样的学习产品并非不优质但却没有让我们付费。在网上,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用户量级的扩大, “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对于真正想学的人,通过获取可以无限复制的内容,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完全可以是廉价甚至免费的。只有获得“为特定用户量身定制的人工服务”才需要付出更高的费用。而对普通用户来说,大多时候,这样的“人工服务”不是必需。 总有人将教育培训机构和学习网站摆在“内容供应方”的角度,纠结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内容与工具两个维度来看现在的一些互联网语言学习产品的模式、想解决的需求及掣肘。 教材内容的核心 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机构是内容的演绎者,学

5、习网站是内容的传播者。以英语学习为例,真正控制内容命脉的是培生、麦格劳希尔、剑桥大学出版社等等这些拥有上游版权的机构。尽管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培训巨头很早就创立了大愚文化传播,构建了切入出版链的重要一环,以沪江为代表的学习网站也通过对编辑部和社区用户的原创内容进行整合,作为与出版机构合作的一种形式,但大家都清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没有谁能从根本上扭转内容产能上的强弱之势。 当然,这里所指的内容,仅仅是教材层。培训机构在其基础上,可以创造出新的派生内容。但不容置疑的是,迄今为止,教材仍是最核心的内容层面。 在很长时期里,无论是自学还是跟班,大多数人课外学英语最常接触到的想必就是培生出版、外研社引进

6、的新概念英语 。各类机构、网站或民间达人,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各种形态、公开或未公开的学习资料不下百千。新东方依托这部教材的各种演绎,每年能带来一两个亿的营收。而各种新研发的教学形式中,出版机构的授权更是重要的依托。沪江探索录播直播互动结合的“欧加” ,教材用的是剑桥国际英语教程 ,新东方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倍学” ,教材用的是剑桥标准英语教程 。新东方在线总裁孙畅早在前年年底接受 i 美股采访时就曾明确提到过“剑桥开发教材用了 11 年,我们(新东方在线)开发平台用了一年, (线下)学校培训老师用了一年。 ”不久前,俞敏洪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也提到:“(从剑桥和哈佛引进的)内容除了要解决

7、如何落地,还要设计出线上线下互动的立体模式,有些产品需要组建专门团队甚至合资公司,在中国重新研发。新东方要把这个内容库、产品库、系统库搭建起来,至少也得十年时间” 。这清晰地诠释出了三者间典型的共生关系:外来的内容供应方,拥有产品研发优势的线上机构,拥有教学服务优势的线下机构。后两者的角色是对引入内容进行更好的演绎,并探寻相互之间的结合方式。 课程内容的演绎 诚然,如前文说过的,教材是核心的内容层,却不是唯一的层面。从教材这一层出发,向下或向上都还可以延伸。 向下延伸出来的,就是演绎的结果,也即“课程” 。网上能够作为“内容”的课程,无论是文本、网页、Flash、音频、视频,还是对其中两种或多

8、种方式的混搭,实质上都可被视为通过网络发行的“非正式数字出版物” ,是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多媒体化了的教材。尽管这么说不够严谨,但这种“课”确已不再是如线下那般的“服务过程” ,而是被记载下来的“成品” ,理论上是可以被复制和传播的。 这一变化,导致了至关重要的差别。比如有很多“不能讲、不便讲、不愿讲”的东西,尤其对于品牌机构来说,就无法转变成线上内容。 何谓“不能讲”?很多未经授权的教材、资料、真题,在线下培训中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什么麻烦,但一旦拿到线上来,将成品标价售卖,稍微做得大些,就难免被当成靶子。 何谓“不便讲”?为了消解枯燥,不断聚焦,在线下培训中通常会穿插一些段子来活跃气氛,作为授

9、课过程中的调剂当然没问题,只是某些内容放在网上实在有悖“高端大气” 。 何谓“不愿讲”?总有些“不传之秘”原本是可以反复掏出来应对一波又一波学员的。尽管网络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将影响面放大,但大部分机构仍然对“开放”心怀戒意。 更何况,即使以上问题都绕过了,也只是又绕回一个老话题,上课和录制节目是两码事。 演绎的魅力,在于互动的过程本身。对整个过程再完美的记录,也无法重现一样的精彩。 就如将经典题材拍成电影,终究要结合影视工业特有的表现方式进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把舞台剧下面的现场观众换成高清摄像机。 看录播课程的学员接触到的,可以是精心制作出来的输出结果。这实际上降低了师资门槛,提高了对制作水平

10、的要求。但这却并非传统培训机构的强项。 录播内容的“出版” 早前常有互联网公司试图直接从培训机构拿录制好的 “内容” ,最终却发现是行不通的。绝不仅仅是对方“不想给” ,而是大多培训机构真的没有现成的能拿到网上产品化的“内容” ,他们擅长的是做服务。语言类品牌机构中,仅新东方、沪江、环球等寥寥数家拥有大规模、成体系的录播课程库,而他们网校的合作教师在全行业高水平教师群体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因为绝大多数拥有优质师资的线下机构出于种种原因,并未配备相应的线上产品团队。这就意味着,只寄望于从网校拿课程而完全不介入生产环节的平台注定面临“内容稀缺”的处境。去年百度文库上线课程平台,试图将录播视频像文档

11、一样聚集起来,和已有格式的阅读文档共同构建起更完整的内容闭环,一度曾考虑推出付费观看的课程,后来却还是停止了推进。云课堂运营经理孙志岗曾在微博上言道“一切靠视频版权保护而做的在线教育都是伪在线” 。的确,只要是纯做内容,无论包装了多少层,都是数字出版的菜,而不是教育培训的。百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文库平台扭回了和出版商挂钩的方向,而将教育培训方面的想象空间留给了搜索入口级的中间页“百度教育” 。 针对上述的“内容稀缺” ,垂直网站也在寻求解决方案。沪江在今年教师节上线了同时面向学校、出版机构、培训机构和个人的网校合作平台。从渠道推广的角度看,这很像俞敏洪提出过的线下合作方式, “比如新东方可以

12、提供一个地面平台,不仅是网上平台,你的项目跟我合作,我把你的项目同时开到新东方七百家店。 ”与网店等以往平台不同的是,沪江网校合作平台将早先服务于自有课程的、从研发到运营的系统进行了产品化,是一种深度合作、共同创建产品的形式。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推广,就连对内容进行“宜学性”加工这个二次创造的过程也是双方协力完成。这种看似过重的形式不适于快速扩张,但却相对容易把控内容标准和体验品质。只不过,一个通常被定性为“内容提供方”的机构做平台,即使将合作领域主要圈定在自身内容不覆盖的非语言类,也还是难免会面临各种疑虑。 知识内容的解构 以上讲的,是由教材向下延伸出“课程”的情况。在现实中, “教”和“学”

13、并不总是共存的两面。学习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上课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若反过来,由教材向上延伸,追朔更本源的内容,那便是成体系的“知识” 。 信息服务领域巨头麦格劳希尔集团总裁 Brian Kibby 曾说, “不管怎样,想要变革学习,就必须要变革书籍” 。若要摆脱对教材层的依附,唯一的方式,只有解构知识本身。 但如果做这一步,就会深切感受到不同类型学习之间的差异有多么显著了。从当年网龙旗下 91up 的“知识兵工厂”到后起的猿题库,都是涉足到了更基础的内容。倘若放下商业模式,单说产品本身,在针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训练方面做得已很不错。但一旦横向扩展,就面临极其艰巨的挑战。 继公务员考试

14、、司法考试之后,瞄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猿题库将覆盖领域扩展到了考研政治。单从市场考虑,很多人会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一步推出的只有政治,而没有数学和英语? 原因就在内容本身的差异上。 我们来看,用 91up、猿题库这种形式最容易应对的公务员行测,有哪些特点: 1.用户之前通常没有对此进行过专门学习,需要在短期内复习、补充大量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这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并不属于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分布在许多相互独立的体系中。 3.这些独立的体系还能再往下层层拆解,直到很细的点,同一层的知识点学习顺序不受限制。 4.实战(做题)过程中,几乎每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和技巧与之关联,易于实现查漏补缺。

15、 相对而言,考研政治是接近这些特点的。学生往往只为备考而抱佛脚,时间短,信息量大,对广度的要求重于深度,对其中的每个点不去特别精钻,通过背记与勤练能迅速看到收效。 而语言学习则截然不同。题库模式固然也可以用到语言类考试中帮学生在应试技巧方面得以提升。但几张试卷只能大致衡量出水平的高下,却很难直接通过错题锁定到很具体的知识点。 因为语言原本是作为交流工具的,原本就不是按知识点来学的东西。与其将语言学习与历史、数学等学科归为一类,不如说它更像演奏、驾驶等某项技能。除了知识体系的搭建与掌握,表达能力的塑造与锻炼,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培育和养成。 线索内容的序列 语言学习领域,在国内虽也能看到像以图片

16、联想为特色的百词斩、以词根派生和阅读扩展为方向的扇贝这样将方法融入工具的精品。但绝大多数基于数据的产品都集中在词汇这个层面上。因为只有词汇还算是可以“各个击破”的。而综合语言能力很难被数据化,许多时候,我们说不成话,并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没学好哪个词、哪个短语或哪条语法。 把一部经典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涵盖的知识点拆出来后,就会发现,里面的语法条目和词汇数量并不比一部普通教材讲得丰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在于“拆”而在于“合” ,在于编排系统的科学性,在于如何将有限的语法、词汇以循序渐进的课文贯穿起来。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世界上经典的语言课程,都会设计出一条明晰有序的学习线索。Pimsleur 的线索是场景,是从少量单词短语扩展到简单会话片段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让初学者快速搭建起完整场景;Michel Thomas 的线索是扩句,是从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相关词素的对比扩展到句式对比的过程,特别注重核心动词用法,让初学者快速对语法框架形成整体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