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938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原来所不知道巴菲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作者:范卫锋1、巴菲特还住在家乡奥马哈的那套老房子里,这成为其节俭人生观的招牌动作。不过,原来他有 5 套房子,但只在其中两套居住。2、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传奇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前总经理唐纳德?基奥一家,在 50 多年前就是巴菲特家的街坊邻居。巴菲特当年初出茅庐搞投资,去过基奥家几次,屡次降低“投资门槛”拉委托资金,但最后仍然被拒绝。3、我一直认为,巴菲特对于媒体的情有独钟,如他对华盛顿邮报的著名战例,不光是出于投资价值的估算,他对于政治一向热衷。 滚雪球印证了我的想法。他的父亲上大学时就主修新

2、闻,后来是在爷爷的坚持下,才“放弃了高脑力、低收入的新闻行业” ,转而销售保险,开始了家族的金融生涯。巴菲特家族与传媒世家就此擦肩而过。4、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坚决的抄底爱好者。现在看来,这是有遗传的,不管是基因还是文化遗传。在 1929 年开始的大萧条中,巴菲特父亲打工的银行倒闭了,比失业更惨的是,他的钱也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 1930 年 8 月 30 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个时候,父亲作了一项绝不逊色于儿子的勇敢决策:他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全世界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此时距离市场的底部还有七八年!) 。随后,尽管美国天灾人祸不断,罗斯福的当选又让他深恶痛绝,

3、但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日渐走上轨道,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萧条中奇迹般地日益改善。范卫锋相信,这一段成功地“过早抄底”的家庭经历,根深蒂固地、从童年时期建立了巴菲特在绝境中的乐观主义信仰。5、人们一直竭力从巴菲特的童年中,找出日后成为股神的线索。但在我看来,这种努力基本告于失败,仅有一些的案例也过于牵强附会。比如,巴菲特从小喜欢收集瓶盖,当然包括他后来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瓶盖,可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他放弃了收集过瓶盖的其他公司(包括百事可乐等 N 家汽水公司)呢?6、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之所以热衷股票,往往是因为打工不如意,生意更不好做。但巴菲特在专业投资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是个成功的个体户。童年时

4、期的送报卖口香糖之类,可以不算。14 岁时,他已经靠课余小经营,赚到 1000 美元(1944 年) ,15 岁时,他投资了父亲的建材公司,还用自己赚的 1200 美元,买了 40 英亩的农场。(5 年后,他以两倍的价格卖掉了这个农场)17 岁时,身家 5000 美元(相当于现在 5 万多美元)7、大多数股民炒股十几年仍未见过中金公司的 CE,但巴菲特10 岁时就和父亲拜访过西德尼?温伯格华尔街历史名人,当时高盛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特出门时拥抱了他,问“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巴菲特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在这次拥抱 68 年之后(2008 年) ,他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投资/援助高盛。如同可口可

5、乐的瓶盖、少年时送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与投资对象的关系,常常能够追溯到几十年之前。8、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其政治风格和儿子在投资圈内一样:孤狼主义。不在政治/投资的人际圈中过份拉帮结派,以政治/投资理念(而非人际关系)决定投票/股票的选择。9、巴菲特属于典型的蔫坏小孩。不善运动乒乓球除外;不善泡妞连姐姐都不乐意带他玩,因为嫌他太土;不善交际在读了戴尔?卡内基的书之后有所改善,时常去百货商店偷东西,专门去抛空老师喜爱的 AT&T 股票。这种青春期的挫败曾造就无数伟人/恶人,而巴菲特把全部的青春期动力用于一个领域:赚钱。10、PIMC(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旗帜人物比尔?

6、格罗斯,当年上学时精研赌术,据说是靠赌博赚钱读完大学。巴菲特与众多投资大师一样,年轻时对赛马颇有心得,并和朋友写出自己的马经稳健之选 。他利用父亲的国会议员“特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帮他从国会图书馆,把几百本赛马预测的书全部借出来。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道路和一般人类似,都曾琢磨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只不过他在 30 岁以前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刚开始入市。11、打算效仿巴菲特在大学里做生意、赌马的学生务必注意,尽管巴菲特不爱埋头苦读,但成绩不坏。他的同学回忆, “在会计课上,导师还没有把 200 个学生的考卷发完,他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尽管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

7、。这一点和比尔?盖茨类似。12、巴菲特曾经泡妞无数,但屡战屡败,他惟一一个成功追求的女孩,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苏珊。从传记来看,与其说巴菲特追到了苏珊,不如说他用巴菲特式的耐心“耗”到了苏珊。 在社交场合,他的话题永远是股票和政治在大萧条过后不久的年代里,股票可不是一个好话题。作为国会众议员(论级别,相当于咱的中央委员)儿子的身份,并没有给他的情场生涯帮什么忙。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确颇有古罗马之风。例如,巴菲特父亲在华盛顿当“大官”期间,他在老家的公司被合伙人霸占了,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在中国、日本或者任何一个亚洲国家吧?13、巴菲特的父亲是共和党议员,不幸遇到了罗斯福上台后连续 20 年的*党统

8、治。 (在有史以来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底部) ,他们深信*党将把美国经济拉入深渊,美元终将变成废纸,于是买农场、买金项链、甚至买食品储存听起来似曾相识?没错,2008年到 09 年,类似的论调同样充塞坊间。14、巴菲特亦曾痴迷于技术分析,加尔菲德?德鲁关于零股交易法的书,他读了三遍,还研读爱德华兹和麦基的书。直到发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巴菲特才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理” 。范卫锋当年最早接触股票时,苦心攻读最力的是丁圣元翻译的那两本巨著,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还有一本是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分析 。技术分析这东西,给你研究市场心理的一些工具,在天气预报上,属于“看云识天气” ;在医术

9、上,充其量是“望闻” ,还算不上是“问切” 。15、巴菲特第一次去参加股东会的公司,叫马歇尔?韦尔斯公司。它是当时北美很有名望的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这家公司如果将利润分红,每股可分 62 美元,而当时它股价只有 200 美元。买了它,相当于买一只利率高达 31%的债券。大萧条过后,美国股市这样的股票不少,格雷厄姆的公司当时也投资了该股票。人是经验的动物,见过大萧条之后股票当垃圾的岁月,难怪格雷厄姆在 50 年代以后,几乎找不到他认为能买的股票了。16、凡是对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GEIC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巴菲特在拜访 GEIC 后不到 48 小时,抛售了自己投资组合中 75%的

10、股票,重仓买了 GEIC(300 股) 。这是很违背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理念的。当时 GEIC 是 8 倍的市盈率,其他保险公司的市盈率比它高。很多保险业分析师认为巴菲特疯了:GEIC 只是一家市场份额不到 1%的小公司。价值投资的教条主义者们要注意了,全世界价值投资的掌门人,第一次的经典战役,是投资一家规模很小、管理优秀的成长型股票。格雷厄姆经常提醒他,这公司的股票太高了。的确,牛市是属于年轻人的,大萧条之后的牛市尤其如此。17、巴菲特视之如父亲和教宗的格雷厄姆,对于金钱远不如巴菲特热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完全是两种人。巴菲特走的是平民路线的反精英文化,而格雷厄姆是人中龙凤的精英主义,他用法语阅

11、读雨果、用德语阅读歌德、用希腊语看荷马、用拉丁文看维吉尔,喜欢写剧本,创作十四行诗是他的乐趣,在几个笔记本上写满了他的发明设想。除了不停变换的红颜知己以外,他对于凡间俗人俗事毫无兴趣。做他的学生、客户是一件幸福的事,做他的短暂情人也不错,但做他的太太就未免痛苦。范卫锋觉得,格雷厄姆之所以在 50 年代中期关闭了他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觉得市场已经超越了 1929 年的高点,有点恐高症,或者说,他已经看不懂眼前的市场,激流勇退;另一方面,艺术和美女的乐趣,对他来说远远大于赚钱。对这位在大萧条及其余波中度过主要投资生涯的投资学术宗师,也许人生大于投资。18、在名与利之间,格雷厄姆显然更重视前者。他居

12、然把自己打算投资的目标股票,直接写入教材、在课堂讲授,不怕别人免费跟风(这对于基金管理者是极为不利的) ,甚至还有点以此为乐。而他的徒弟巴菲特则对其投资绝对保密,连客户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管中窥豹。19、在格雷厄姆公司 20 年经营期里,它的年收益率比市场高出2.5%。熟悉基金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巴菲特的岳父,和他家算是世交。他惟一的这次泡妞成功,多多少少沾了共和党家族的光。巴菲特父亲惟一一次失败的国会议员再竞选活动,就是其岳父当年一手策划的。21、从滚雪球的细节来看,很难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是否曾经“爱”过巴菲特。这取决于大家对于爱情的定义。22、巴菲特从不借钱炒股?这是

13、个历史的谣传。21 岁时,他父亲协助他从奥马哈国家银行贷了 5 千美元,这相当于他当时净资产的 1/4。23、巴菲特一边做投资,一边在奥马哈大学教夜校,讲股票。这既是巴菲特家族传教士传统的延续,也是他推销自己的阵地。当年中共起家,也是大办夜校。在课堂上,人们要比晚餐闲聊时更容易被你“教育” 。24、范卫锋感觉,巴菲特父亲在政治上颇有清流之风,有点“拗相公”的脾气。1952 年,他拒绝支持党内明星艾森豪威尔,因此与共和党闹翻,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巴菲特日后的投资风格,俨如其父的政治风格。25、范卫锋觉得,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马克思,巴菲特无疑是列宁的

14、角色。没有列宁,马克思也就是欧洲 N 多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永远无法得到现实的检验;但好处在于,也因此无法被“证伪” 。巴菲特做格雷厄姆手下时,做过一桩套利交易。但他比套利走得更远,自己下注于股票的单向未来走势,而不是锁定利润,这一单生意看出他们俩位一生的区别。尽管巴菲特后来早已自成一派,但他始终不“改旗易帜” ,坚持高举格雷厄姆理论的红旗,这是他的人生智慧。26、格雷厄姆颇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风范,他不会去拜访公司管理层,因为他认为这意味着努力去获取内幕消息,即使合法,也胜之不武。他只用公开消息和其他投资者竞争。没错,内幕消息,时下基金界美其名曰“调研” ,这是在法律边缘游走的艺术,正是价值

15、投资界的马克思不耻的手法。27、格雷厄姆激流勇退之后,巴菲特谢绝了接班的机会,自立门户。1955 年底,25 岁的巴菲特杀回奥马哈小镇。当时,他有17.4 万美元,每年的生活费是 1.2 万美元。自从他怀揣 9800 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截至 1955 年,每年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1956 年 5 月 1 日,巴菲特联合公司成立,20 世纪最大的雪球正式开滚。28、巴菲特的第一批“客户” ,主要是亲戚、发小、世交、挚友。在那个年代,离开纽约和波士顿搞金融、堂堂研究生去做个体户、有了钱不买房喜欢租房住,都是凡人所不为的。1956 年时,证券业并不显赫。苏珊对人介绍丈夫是“证券分析师”时

16、,别人有时候以为是检查防盗报警器的。证券的英文 security 也有“安全保卫”的意思。29、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帮助,绝不仅限于思想与精神。他退隐江湖后,介绍了很多重要的客户给巴菲特。全国价值投资精神领袖的推荐和传人地位,对于创业期的巴菲特意义不言而喻。格雷厄姆激流勇退,将品牌和客户资源传给弟子,这是师父的智慧;巴菲特青出于蓝,却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只争实利不求虚名,这是徒弟的智慧,都不简单。30、巴菲特的私募基金开张第一年,跑赢市场 4 个百分点。他干过一桩漂亮的投资,购买总部在奥马哈的一家保险公司的股票,这公司当时没上市,属于一级半市场。1919 年各地农民买入成本是100 美元,50 年代时,有一个家族开始以每股 30 元吃进,而当时该公司每股盈利是 29 美元(1 倍的市盈率) 。巴菲特发现大有油水,派人开车去全国找农民收购,一路把价格拉到了 100 美元3 倍的市盈率。31、巴菲特也曾做过庄,在邮市。他曾做庄 4 美分的蓝鹰邮票,一共收集了 60 多万张,控盘了,共花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