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复习要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34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要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复习要点复习要点放射医学技术专业初级(士)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复习要点1.焦片距的选择:一般肢体(75100cm) ;胸部(180200cm) ;婴幼儿胸部(100cm) ;近距离摄影(胸锁、颞下颌关节)3550cm。2.滤线栅(被检肢体厚度15cm 或 60kVp)3.吸气与呼气的应用:平静呼吸不屏气(手、前臂、下肢、躯干) ;平静呼吸下屏气(上臂、颈部、头部、心脏) ;深吸气后屏气(肺部、隔上肋骨) ;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隔下肋骨) ;缓慢连续的浅呼吸(胸骨正位) 。4.照片标记内容:X 线片号及片序号;摄影日期;被检肢体的方位;医疗机构名称;被检者姓名;其他。5.

2、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目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双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6.矢状面: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7.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眶线:外耳孔上缘至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与解剖学的水平面平行,与同侧听眦线约呈 12角) ;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25角) ;听口线: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与同侧听眦线约呈 35角) ;锁骨中线:经过锁骨中点并与矢状面平行的直线。8.垂直投射:X

3、线中心线与地面垂直时;水平投射:X 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时。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端倾斜时;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端倾斜时。9.矢状方向:人体矢状面;前后方向:前后;切线方向:与被检肢体局部的边缘相切。10.命名原则:投射方向;位置设计人姓名;身体与胶片暗盒的相互关系;被检肢体姿势;被检肢体的功能状态。11.颌顶位(下上轴位):顶部贴近胶片暗盒,X 线 颌部顶上;右前斜位(第一斜位):右前部靠近胶片,X 线 左后右前;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左前部靠近胶片,X 线 右后左前;右后斜位:右后部靠近胶片,X 线 左前右后;(效果与右前斜位近似)12.上肢摄影注意事项:至少包括一端关节;骨长轴胶片长轴;1

4、张片 2 位置,肢体同一端胶片同一端,关节面在;较厚部位使用滤线器;婴幼儿常规摄双侧,以便对比;FFD=75100cm。13.下肢摄影注意事项:与上肢基本相同。与上肢等厚部位应略增 kV;股骨颈等较厚部位应用滤线器;足的跗骨与趾骨体厚相差大,全足正位摄影用高 kV、低 mA。14.骨性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连接而成。15.胸骨后前位:可应用近距离摄影,条件:低 kV、低 mA、长 t。16.肋骨摄影:采用:隔上肋骨前后位、隔下肋骨前后位、肋骨斜位、肋骨切线位、肋椎关节前后位。17.脊柱体表定位标志:C1上腭;T4-5胸骨角;L1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L3脐上 3cm;L4脐。18.颈椎斜位

5、: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椎弓根及关节突关节。19.颈椎侧位:照片显示:17 颈椎以正常生理曲度显示于照片正中;各椎体两侧缘重合,无双缘现象;椎体骨纹理、椎间隙及关节突关节显示清晰;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椎前软组织层次清楚。20.腰椎侧位:照片显示:全部腰椎呈侧位显示于照片内;椎间孔投影于照片正中;各椎体边缘及椎间隙显示清晰;椎体后缘无双边影像;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清楚。21.骨盆解剖及体表定位: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嵴最高点连线脐和 L4 棘突;髂前上棘是摄片定位的重要标志;耻骨联合尾骨;屈股时臀部可摸到坐骨结节。22.成人胸部正位(常规后前位)摄影 FFD=150180cm,侧位及斜位为

6、 100cm;心像 FFD=180200cm。心脏摄影检查体位:后前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肺部病变检查的常规摄影体位是:后前位、侧位。23.胸部正位(后前位):用途: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等病变;了解心及大血管的形态和大小;协助诊断心的瓣膜病变和先天性疾病等。24.胸部正位:照片显示:照片包括两侧胸廓、肋膈角及前部肺野。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两侧胸锁关节影像与棘突距离相等。胸骨、心及脊柱影像重叠。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的边缘锐利,图像清晰。摄影条件恰当时,肺野密度适中,胸部影像层次丰富,对比良好,纵隔内可显示 14 胸椎影,心影边缘处的肋骨隐约可见。肺位于纵隔两侧,为感光较多的影像。肺内带

7、中部为肺门影,有放射状伸向肺野的肺纹理。纵隔右下方的弧形缘为右心房,上方为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复合影。纵隔左下缘为左心室,向上依次为肺动脉段及主动脉结。25.肺部前凸前后位(前弓位):用途:检查肺尖处病变,避免锁骨及前肋骨的遮盖。26.腹部摄影注意事项:前 12 日内食少渣少糖食物;前 1 日晚,睡前服泻剂;当日晨禁食,先透视。肠腔内粪便气体多,应行清洁灌肠。除新生儿外均应采用滤线器摄影技术;观察液体平面或腹腔内游离气体时,应采用立位(腹部站立前后位)或卧位水平投射(腹部侧卧前后位-利于显示气体及气液平面,应取左侧卧位) ;FFD=90100cm;应包括整个腹部。27.腹部仰卧前后位:照片显示

8、:为全腹部正位像,膈及耻骨联合摄入片内,两侧包括左右腹壁,脊柱居中与照片长轴平行,双侧髂骨影像对称。上部腰椎两侧可见肾轮廓影,腰大肌边缘清晰显示。结肠内若有气体则显示出肠腔轮廓。28.头颅:应用解剖:共 23 块。除下颌骨由颞下颌关节,舌骨由韧带连接外,其他骨之间皆借骨缝和软组织连接;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 8 块。额、枕、顶骨(左右) 、颞骨(两侧) 、蝶、筛;围成颅腔。面颅 15 块。鼻、泪、腭、颧、鼻甲、上颌(成对) 。梨、下颌、舌(单一) ;组成眼眶、鼻腔、鼻旁窦及口腔。前后径:眉间至枕骨最远点的距离。横径:两侧颞鳞缝上缘间的直线距。高径:枕骨大孔前缘至颅顶最高点的距离。29.头颅指数:

9、=头颅最大横径/头颅最大前后径100;因人而异;中头型的头颅指数:7080;短头型的头颅指数:80;长头型的头颅指数:70。30.头颅摄影注意事项:颅底骨折患者,不能摄取颏顶位颅底片,摄取头颅前后位及仰卧水平侧位片;凹陷骨折采用切线位摄影;一般使用滤线器,小部位可免用;FFD=8090cm;(一般为 100cm) 。31.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与人体组织间的对比度大,显影清晰;无毒性、刺激性小、副作用少;理化性能稳定,能久储不变;易于吸收和排泄,不再体内存留;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口服无臭无味,易被患者接受。32.对比剂的分类:阴性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阳性钡剂医用硫酸钡碘剂无机碘碘化钠有机碘经

10、肾排泄离子型泛影葡胺、复方泛影葡胺、碘肽葡胺(新泛影葡胺) 、双碘肽葡胺(碘卡明)非离子型甲泛葡糖(碘葡酰胺) 、碘苯六醇(欧乃派克) 、碘曲伦(伊索显) 、碘必乐、优维显经肝排泄口服碘番酸、呲罗勃定(碘普酸)静注胆影钠、胆影葡胺油脂类碘化油、碘苯酯、乙碘油、乳化碘油33.阴性对比剂特点:原子量低、比重小、易被 X 线穿透的低密度物质;空气和氧气:吸收较慢,有产生气体栓塞的危险;(空气最慢)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大,不会产生气体栓塞,但吸收较快;用途:蛛网膜下腔、关节囊、腹腔、腹膜后和纵隔。34.阳性对比剂特点:原子量高、比重大、不易被 X 线穿透的高密度物质;常用钡剂和碘剂;X 线衰减系数大于周

11、围组织;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较小。35.硫酸钡:胃肠道造影;碘化油:心血管造影;甲泛葡糖:理想的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造影剂,对心、脑组织毒性低。(高危病人)静脉尿路造影及心血管造影。36.对比剂引入途径:直接引入:胃肠钡餐、钡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生理排泄:口服或静脉注入胆系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37.碘过敏试验主要方法:静脉注射试验(较可靠,临床常用) ;(注射 15min 后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口服试验;眼结膜试验;舌下试验;皮内试验。38.碘造影剂产生的过敏反应及处置:轻度:面部潮红、灼热、眼和鼻分泌物增加、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等。处置:不需治疗

12、,减慢注药速度或暂停注药。重度:休克,循环及呼吸功能衰竭,表现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气喘及呼吸困难。处置:立即停止造影检查进行急救。39.腹部加压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行静脉肾盂造影时;轻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重者:意识障碍,甚至心跳骤停。急救措施:立即去掉腹部压迫物(最有效) ,同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40.气体栓塞急救措施:迅速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41.胆系造影的禁忌症:肝硬化及肝炎;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道急性炎症;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对碘过敏者;急性胆道感染。42.口服法胆系造影:碘番酸或碘阿芬酸 成人用量 6g/次,

13、体重80kg 服双剂量;服对比剂后 1214h 可较好显示胆囊充盈及浓缩情况;显影满意后服脂肪餐,30、60、120min 各摄片 1 张,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及胆道显影情况;造影前准备:摄胆系平片;前 12d 吃少渣食物;前 13d 中吃高脂,使胆囊排空,晚无脂食物;当日禁饮食。43.静脉肾盂造影:又称:静脉尿路造影;常用对比剂:泛影葡胺、泛影钠;造影前准备:摄取全尿路平片,清洁肠道,做碘过敏试验;造影方法:腹部压迫:a.压迫点在两侧髂前上嵴连线水平;b.压迫球呈倒“八”字形放置;c.压力为(80100mmHg)5.33kPa8.00kPa;d.防止对比剂进入膀胱;e.观察全尿路时应解除压迫。注

14、药后 7、15、30min,各摄肾区片 1 张;摄影技术:疑有肾下垂可在摄全尿路片时采取站立位,疑肾盂积水应加大对比剂剂量。照片显示:不显示肾上腺。注意事项:腹部巨大肿块不能施行加压法。44.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禁忌症:对碘过敏;严重心血管病;甲亢;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45.子宫输卵管造影:经子宫颈口注入;常用碘化油;兼有治疗输卵管阻塞作用;禁忌症:生殖器官急性炎症;子宫出血、经前期和月经期;妊娠期、分娩后 6m 和刮宫术后 30d 内;子宫恶性肿瘤;碘过敏。46.体层摄影基本原理:支点固定,X 线管与胶片相对移动;单向移动式轨迹(水平移动式弧形移动式)直线轨迹;多向移动式轨

15、迹园、椭圆、内圆摆线(草花式) 、螺旋线、正弦线、随意线形。体层面=指定层=预选层。一般机械角照射角;照射角大,体层薄;照射角小,体层厚。区域体层照射角范围:10;干扰影:包括晕残影、核残影、线阴影和畸变影;体层厚度:体层照片上成像清晰的组织厚度;层间距:某体层面中心至相邻体层面中心的距离;固定支点式体层装置:支点固定;调节床面高度改变层深;焦点支点胶片间距离固定不变;放大率不变;照射角可调。体层摄影体位选择:欲摄平面尽量处于水平状态;尽量避开层外高密度组织;X 线管运行方向尽量与层外组织长轴垂直;观察液气平面采用立位体位;层外高密度组织尽量置体层面以上。利用 X 线照片定位、定层:行正位体层摄影用正位片定位,侧位片定层;行侧位体层摄影用侧位片定位,正位片定层曲面体层常用于: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上颌窦、鼻腔。可调支点,固定支点。47.乳腺摄影:软 X 线摄影利用 X 线光电效应;常摄取侧位和轴位片;屏气曝光;FFD=4050cm;40kV;48.眼内异物定位检查:主要目的:在明确异物存在的前提下,确定异物的位置;定位最准确:角膜缘定位环法。49.医用 X 线胶片:包括:(双面药膜)普通 X 线胶片、口腔用 X 线胶片。(单面药膜)软组织 X 线胶片、CT 胶片(分色片) 、荧光缩影胶片、X 线复制片;分类:一般摄影用 X 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