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217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来源燕谈网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城骁:【回城骁:价值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们是在偏好中认识到价值的,而人们的偏好不仅有强度上的 差异,还有质的或类型上的差异。前一种差异,是从理论上讲,偏好可以包含无限多个选择 点,所以无法用真与假、是与否的二值逻辑来加以分析和判断;而后一种差异,由于究竟有 多少种价值即价值分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所以难以判断哪一种偏好是更好的 或更合理的问题。而这两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得对价值问题的分析,又存在着无限多种理 论上的可能性。由此亦可见,相对于形而上学、认识论而言,价值哲学还处于哲学的萌芽期, 尽管伦理学、政治哲学乃至美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城骁兄认为价值的

2、质是客观的,但价值的质并不等于价值。我理解城骁兄的意思,没有 主观的欣赏、审美、乃至欲求和需要,就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我想这个思路还是 立足于康德哲学的。但这里有一个麻烦之处,要把这种思路贯彻到底,就必须追溯到价值判 断的主观性的来源,也就是康德的先验理性,于是就会出现有刀提出的那种问题:一是从实 践上讲,有一个谁有资格代表理性来做出判断的问题?即先验理性本身的资格问题;二是, 通过先验理性的理论分析所得到的“客观有效性” ,如果在实践上就意味着主体间性(例如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 ,那么如何看待价值偏好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一个难以回 答的问题。当然,人们也可以说,这些问题其实

3、与康德哲学都没有关系。因为康德只是说明 从先验理性的角度来看必然是什么、以及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他并没有说从经验理性、工具 理性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可能有各种偏好上的差异。不过,这样理解的话,康德哲学的实践 意义就被掏空了。我想,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识的来源和价值判断的根据问题。哈特曼有一句名 言:“价值即本质” 。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价值不仅是事物内在的质性,而且就人的认识来 说,我们对事物的真正的、本质性的认识,其实都是通过它向我们显现出来的价值质性。换 言之,价值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价值从客观方面来看的那种质性,与我们关切价值时 的那种从主观方面来看是欲求、需要、情趣以及偏好的特性,

4、是内在地统一于价值认识中的。我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说明哈特曼这一见解的重要性,我只是直觉地感到,这其中可能 隐含了解决价值问题的复杂性的一种重要的思路或线索。如果价值认识与本质认识,只是我 们从两种视角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看待事物时所使用的不同的术语,但它们原本是同一的 因为它们的对象是同一的,那么我们把价值看成是事物的另一种语言、另一种质性,也 许就只是把我们自己的偏好误认作是事物原本自在地具有的东西。不过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 的理论问题尚无头绪,我也只是说说而已。这一两天忙于结束某文稿的片断。所以回复晚了。 】-蝈蝈兄的回应中,第一段是一个引子,最后两段提到哈特曼的“价值即本质” ,似乎与 我

5、们的讨论并无直接关系(其中提到的“核心问题” ,可待后续) 。在我看来,就我们的讨论 的分歧看,最核心的是第二大段。我确实强调,没有主体的“欣赏、审美、乃至欲求和需要,就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 价值” ,但这个立足点未必就是“立足于康德哲学” 。很多哲学家是这么看的,比如我提到的 斯宾诺莎的话,桑塔耶纳的话,足以管中窥豹。甚至我认为,就连舍勒也应当是这么看的 (我没有读过他的书,是从他的现象学立场推断的) 。若以美学为例,现在中国学界几乎达 成了一个共识:“在人类之前就有美”是一个伪命题,离开“美感”来谈“美” (审美价值) , 是柏拉图主义。有些美学家甚至主张,美就是美感。美学中的柏拉图主义

6、,即把美等于超感知的“美本身” ,早已被抛弃了。承认价值源于主观,不等于否认价值的客观性。我以为价值可以是客观的,前已指出, 价值若是纯粹主观的,那就不可能有普世价值,也不可能有价值哲学了。而且我还举例说明 哪些价值可以是普世价值,比如美、爱、自由。但是显然,蝈蝈兄所说的“客观价值” ,或价值的客观性,与我所说的大有不同。我们 的讨论,一开始就是瞄准价值的客观性的。而我也已经指出,我不是在实在和观念的意义上 承认价值的客观性的。我以为“客观”只能有那么几种:或是观念(这是几何学、数学的世 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我们无法修改一个“三角形”的观念) ,或是实在(大致是 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世界

7、) ,还有一种“客观” ,严格说来是“客观性” ,我说过,它是判断 的“普遍有效性” (这是康德的客观性) ,或是主体间性(这是现象学的客观性) 。有这么三 种客观或四种客观,我主张的当然不是前面两种,而是后面的“客观性” 。蝈蝈兄说:“如果在实践上就意味着主体间性(例如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 ,那么如 何看待价值偏好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以为这完全不 是问题,我早已表明立场,价值源于主观,它有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不是自然而然顺理成 章吗?价值的客观性,绝不意味着所有的人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人又不是机器,不是复印 机,怎么可能完全一样?正是由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趣

8、味,才导致价值判断的差异。但是, 价值判断的差异,绝非否认价值的客观性。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可等同。盖格尔就说过: “有关美的相对性的知识并不能消除美的客观性。 ”比方说,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你我 的具体的价值判断肯定不同,有“差异” ,但是,你我都认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极有价值。你我的不同,在于你坚持价值在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之中,是这个“在之中”的东西保 证了价值的客观性,并且你认为,即使全世界都无人体验、感受、接受、享受米氏的作品, 他的作品也是自在地具有价值的。在我转述的这个长句子中,我认同前面半句,反对“并且 你认为”之后的半句,我以为这有观念主义的嫌疑。蝈蝈兄为了否认我对你的观念主

9、义的质 疑,使用了舍勒的理论,主要的观点在于,舍勒认为,价值的质是客观的。由于蝈蝈兄的介绍,我们现在面对着第四种客观性(似乎是第四种) ,其实我也承认 “价值的质”是客观的。我还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康德的“美的规范”比如格式塔心理学的 “事物本身固有的表现性” ,我认为这种客观性是存在的。但是,蝈蝈兄由舍勒的观点出发, 否认价值是主观的,我以为却是走得太远, “打击面太大” 。我发现我们的分歧主要在这里。所以,蝈蝈兄指出的:“有一个谁有资格代表理性来做 出判断的问题?即先验理性本身的资格问题” ,我以为这个问题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或者 说得含蓄一点,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俩的分歧,可以暂时不考虑。 (

10、当然也不是不能回答,简 单地说, “先验理性”是无人身的理性,不存在“谁有资格代表”的问题。 )需要考虑的是舍 勒所说的“客观” ,到底是什么“客观”?舍勒的“客观” ,就是“现象学的客观” 。为什么加上“现象学的”四字?因为这四个字 是关键。盖格尔早已指出:“我们决不能把一种现象所具有的客观性现象学的客观性 与具体的客观性或者实际的客观性混为一谈。 ”为什么我说蝈蝈兄“走得太远”了呢?因 为在我看来,蝈蝈兄似乎是把现象学的客观性与实际的客观性混为一谈了。我以为,现象学 的客观(性)是不可能脱离主观的。在现象学的视域中研究价值,必定是把价值作为现象来 研究的,现象学的“现象”是什么?它恰好是将

11、实际存在加以还原得出来的,是意向性客体。 意向性客体是不可能离开意向性行为的,所以现象,既不是作为观念的客观,也不是作为实 在的客观(即不是自然科学、物理意义的客观) 。蝈蝈兄在介绍舍勒的观点时,是这样说的:“只要价值物存在,价值就存在。但价值不 是价值物本身,例如把凡高的向日葵撕掉一个角,哪怕是很小的一个角,它的价值就会 大打折扣,甚至不再有价值,但承载这副画的物体并没有太大的损害,甚至可能看不出有什么损害。由此亦可见,价值是人们所偏爱的事物的质料或质性,但不是事物本身。 ”这 种观点正是经过现象学还原得出的。舍勒所说的价值,并非“事物本身”的价值,而是把物 经过现象学还原之后得出的“质料”

12、或“质性” 。这种质料或质性的“客观性” ,显然只能是 现象学的客观性。我再说一遍,我承认这种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与我前面讲的“主体间性”的客观性,是不是两回事呢?按照我的 理解,蝈蝈兄似乎认为它们是两回事。但在我看来,恰好相反,它们就是一回事。现象学还 原可能是主观的、个体的行为,我对月亮的现象学还原与蝈蝈兄肯定不同,因此即使是舍勒 所说的价值的“质料”或“质性” ,也可能是言人人殊,惟有“主体间性”才能真正保证现 象学的客观。所以,实际上,胡塞尔正是用主体间性来保证生活世界的“同一性”或“客观 性”的。我想这样我就说清楚了:价值判断有个体差异,源于个人的意向性;而价值判断之 所以具有

13、客观性,是由于价值是“主体间性的意向性客体” 。生活世界,并不是自然科学的客观世界。在我看来,如果把“客观”理解为观念的客观, 或是实在的客观,即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客观,那么,我只能说,价值不是客观的。在价值并 不是自在的“事物本身”的价值的意义上,我根本反对价值是客观的。但是我为什么又承认 价值可以是客观的呢?因为价值的客观性,是现象学的客观性。现象学的客观性,是不能脱 离主体的客观性。在这个意义上,蝈蝈兄反对价值是主观的,是不成立的。但是,如果从现象学拒斥心理主义的角度看,蝈蝈兄反对价值是主观的,又是可以成立 的。 (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差别,我强调的是“价值源于主观,但可以具有客观性” ,这与

14、“价 值是主观的” ,并不是一回事。 )实际上,如果按照近代哲学所使用的“主观“客观” (比如 笛卡尔的两分的、对立的主客观) ,我们完全可以说,价值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 希望这不会被视为是绕口令。-蝈蝈:城骁兄的回贴,我得细细琢磨后才能回复。这里先表个态,城骁兄另开一贴来讨 论,确有必要。原来我开的那个贴子,一是因为有反动物保护主义的讨论在前,二是因为燕 谈讨论哲学问题的人太少,城骁兄和卓立兄都好久不来,我没有可与之讨论哲学问题的对象 (指稍微专门一点的哲学问题) 。现在有城骁的加入,情况就不一样了。待我理清头绪,再作回复。望城骁兄见谅。-心中有刀:【抽象的价值实际上只是一个公用的符

15、号承认价值源于主观,不等于否认价值的客观性。我以为价值可以是客观的,前已指出, 价值若是纯粹主观的,那就不可能有普世价值,也不可能有价值哲学了。而且我还举例说明 哪些价值可以是普世价值,比如美、爱、自由。 】美、爱和自由并不是客观的价值,而是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在表述各自价值观念时公用 或通用的符号。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信仰上帝,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声称信仰上帝,但前 者和后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都用了“上帝”这个词,就认为基督教徒、天主教 徒和长毛一样信仰上帝,或者认为对他们而言,上帝是同样客观的存在。-城骁:有刀兄:这就关系到“客观”到底指的是什么。我自然承认,价值总是对于人而言的价值

16、,人是 价值判断的主体,不存在脱离了人的“自在的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归根到底,价值是主 观的。但是,我说过我不在观念和实在的意义上使用“客观” ,我所说的客观,并不是说, 在我之外、人之外的事物。以前我们在教科书上说的, “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客观,不是价值的客观。我说的客观是主体间性的客观。或者说得通俗一点, “小我”是主观的, “大我”就是客观的。实际上,许多哲学家就是 在大我的意义上使用“客观”一词的。在这个意义上,普世价值就是客观的价值。普世价值 恰好并不“抽象” ,而是那种人人都可以直接体验到的价值。承认普世价值,并不会剥夺每个个体的价值判断的权利。比方说,人人都认为美是价值, 但如何对待这价值,可以截然不同。尼采可能觉得,没有了美,这世界毫无意义,是美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