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11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自己收藏的觉得很有用故上传到百度与大家一起分享!“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 9 中国农民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032004 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指导教师:胡景北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伍敬群(020009)1.导论12. 经济增长模型12.1 三部门增长模型 2.2 对数差分模型 23.经济增长的源泉33.1 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3.2 劳动力就业转变对增长的贡献 44.参考文献5表 1 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增长的贡献5表 2 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劳动力再

2、配置效应和净增长6表 3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1982-1997)6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摘要: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GDP 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8%上为了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胡永泰和蔡昉、王德文认为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劳动力再配置1.导论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GDP 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8%上如 1979-1993 年平均增长 9.34%1979-1984 年平均增长 8.86%1985-1993 年平均增长 9.66%(以上为官方公布的数据)

3、(胡永泰1998)为了探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不少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些不讨论资本增长的巨大作用而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中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劳动力的再配置的作用如胡永泰、蔡昉、王德文等学者胡永泰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 (以下简称劳动力再配置 )文中将 GDP 增长分解为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1-)(/)+(/)+(/)+(1-)(/)其中:增长=(/)+(/)+(1-)(/)的增长可分为劳动再分配效应和净增长劳动力再分配效应=(/)净增长=(/)+(1-)(/)然后

4、据不同 取值和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劳动力再配置作用提高了增长率使之在 1979-1993 年增长了 0.9%-1.3%,在 1985-1993 年增长 1.0%-1.6%由于中国存在低生产率的农村劳动力这个大“贮水池“他认为从中期来看占 1.2%的劳动力再配置作用对增长有着支撑性的贡献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有支撑性的贡献他还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政府在“九五“期间几乎可以保证达到 8.0%的增长目标蔡昉、王德文合作发表的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以下简称劳动贡献 )将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利用回归函数 lnYit-lnYit-1=0+(lnLit-lnLit-1)+(lnK

5、it-lnKit-1)+(lnHit-lnHit-1)及相关数据得到 1982-1997 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 8.01%中劳动力的配置效应是 1.62%他们也认为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和胡永泰的结论相近劳动力再配置和劳动贡献两文中都认为中国改革后劳动力的再配置或者说农业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的部门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 经济增长模型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不同经济增长模型采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最方便和常用的方法以上两文中也采用这种生产函数模式采用不同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达式分别提出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2.1 三部门增长模型劳动力再

6、配置文中将经济增长以三个部门为基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每个部门产值都可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商品增值系数 的也不同=(1-)1- 其中:=, =部门占的份额, =部门占劳动力的份额, =部门占资本存量份额, 部门 1=第一产业(农、林、渔业), 部门 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部门 3=第三产业这样增长可被分解为几个部分它们源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1-)(/)+(/)+(/)+(1-)(/)其中:增长=(/)+(/)+(1-)(/)的增长可分为劳动再分配效应和净增长劳动力再分配效应=(/)净增长=(/)+(1-)(/)净增长是包

7、括技术进步的剩余其中 (/)=(2/2)-(1/1)2+(3/3)-(1/1)3重新配置从农业中流出来的劳动力(20 和30)将产生一个正的劳动配置效果条件是:(2/2)-(1/1)0,部门 2 的劳动生产力高(3/3)-(1/1)0,部门 3 的劳动力高将不同的 用于每个部门的生产函数从而得到分解方程:(/)=(/)+(/)(1-)+(/)+(/)+(1-)(/) 以上是胡永泰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贡献份额公式.2 对数差分模型劳动贡献文中根据刘遵义等人(Lau et al.1989;李坤望1998)的实证模型描述经济增长的函数形式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

8、函数另一种表达式 Yit=Ait(Lit)(Kit)( Hi)考虑了人力资本的作用 Hit通过一定的数学简化得到以下差分方程:lnYit-lnYit-1=0+(lnLit-lnLit-1)+(lnKit-lnKit-1)+(lnHit-lnHit-1)选取的变量及相应的数据包括:(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1978100 )去除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得到的;(2)物质资本我们采用了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折旧额来构造分省的物质资本存量并且也采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1978100)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山西、陕西、西藏数据空缺;(3)劳动力采取了分省全社会年底从业人员数;(4)人

9、力资本采用了分省 6 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代表各省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受教育程度用年份来表示文盲为 0 年小学为 6 年初中为 9 年高中为 12 年中专为 13 年大专为 14 年大学为 16 年利用对数差分模型得到了下列回归结果: lgdp0.0630.465llabor0.240linvst20.555ledu(2.825) (1.946) (4.385) (2.030)F(3,107)55.33 R20.608 AdjR20.597式中lgdp 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分llabor 是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差分linvst2 是上年末物质资本存量的差分ledu 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差分lg

10、dp0.0630.465llabor0.240linvst20.555ledu 是此文的对数差分模型3.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通过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制度和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而形成的(林毅夫等1994)中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资源重新配置带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结构的改善和外资的引进、对外贸易的扩大等等从而推动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3.1 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于官方增长率的计算来自不同基年例如以 1980 年的价格作为计算

11、1981-1990 年这一时期增长率的基年价格以 1990 年的价格作为 1991 年以后的基年由于两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作用用 1990 年作基年换算的 1990 年以前的增长率将使这一时期的平均增长率降低如果用一致的 1990 年基年价格重新计算1985-1993 的年均增长率从官方的 9.7%下降到 9.4%官方也存在测量不准的问题(胡永泰1998)所以胡永泰认为平均增长和平均增长百分点的估计方法不及对各自可能范围进行估算的方法在该范围内包含了真实情况也就是确定增长率、增长各自可能范围的上限或下限这样真实和就在此区域内增长的最高限额估计值由官方数据提供(以一致的基年计算)估计值的最低限额从

12、经出厂价格指数平减后的工业产值计算得出胡永泰将有关统计数据分别代入上述三部门增长模型中的公式中还假定 =0.4、0.5 和 0.6( 的值越高资本对增长的贡献就越低的增长率就越高)来计算增长的范围并用复合增长率替代算术平均增长率可得到表 1 和表 2表 1 说明了每个因素对增长的贡献他通过测量实际工业产出的两种方法(官方方法和出厂价方法)和三个 值(0.40.5 和 0.6)来得出每个要素贡献度估计值的范围中国的高投资率和低初始资本存量导致 1979-1993 间资本存量年增长 9.8%资本积累使增长了 3.9%-5.9%;劳动力规模扩张使增长 1.1%-1.6%这意味着 1979-1993

13、年间增长对增长的贡献为 1.1%-3.6%表 2 把增长率分解为劳动再分配和净增长率需要注意的是有关部门间劳动分配的官方数据应严谨使用对农业劳动的官方估计是建立在户口登记基础上的,由于农业人口流动尤其是流向沿海的乡镇企业所以该估计是过高估计值官方对该流动人口的估计是 8000 万而世行的估计则为 1.5 亿官方估计(8000 万)不包括在其本地区内的 2000 万流动人口鉴于这种资料性问题设计了两组劳动力再分配效应和净增长率的数值在表 2(一)中是通过使用有关部门间劳动分配的官方数据来给出劳动再分配效应的最低值表 2(二)假设自 1984 年来移民为 1 亿其中 60%移民都有工业就业机会表

14、2(一)表明:劳动力再配置对 1979-1993 年经济增长只添加了 0.5 到 0.7 个百分点这与现实中明显增长着的农业劳动力外流恰好相反这进一步表明部门间劳动力分配的官方数据必须调整以反映出已经发生过的人口迁移表 2(二)表明:劳动力再配置作用提高了增长率使之在 1979-1993 年增长了 0.9%-1.3%在 1985-1993 年增长 1.0%-1.6%结果是净增长就整个时期而言增长了 0.2%-2.3%在 1985-1993 年增长了-1.1%-1.9%从表 1 和表 2 中胡永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 1985-1993 年中出现三例净增长为负值的现象表明利用出厂价指数可以理解真实的工业产出量第二第二期较低的净增长是自然的速度的降低反映了这样的事实由于“1978 年改革“释放出来的增长的一部分是经过长达 10年的“文化大革命“和中央计划的过度管制之后在经济效率上的一次恢复农业改革构成了初始高的净增长的大部分第三当考虑到迁移来自农业中的劳动力再配置构成了在整个时期增长的 37%-54%在第二个时期增长的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