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214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常的古今意义(谈谈仁义礼智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常五常”的古今意义的古今意义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专业:对外汉语年级:09 级姓名:金思学号:2094080793“五常五常”的古今意义的古今意义摘要摘要:“五常”被儒家认为是个体修养,改良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庄子则说这 些道德条目是为了“大盗”服务的。二者观点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对“五常” 的理解偏差照成的。庄子可以说是厚黑学的祖师爷,他所揭示的仅仅只是一种 道德的暂时性现象,其论调首先在做人基础的原则上来看,便是错误的;而儒 家的“五常”既具有暂时性,也具有永恒性,其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 与作用也是不同的。由此可以得出, “五常”论在平等社会,即现当代仍具有其 不容抹杀的重要意义。

2、关键词关键词:五常;儒家;庄子;道德条目;现当代“五常”又称“五典” ,即五种行为规则。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 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意义,且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 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 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 生焉。 ”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 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

3、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背离)是也。 ”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 ) ,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 。一、等级社会一、等级社会在这一时期, “五常”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孔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及庄 子的“为大盗” 。然而,首先就“五常”其意义在于“维护等级制度”这一观点 来看,庄子的“五常”论调就显得过于苍白了。 1.孔孟儒家思想孔孟儒家思想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 文公上 )可见,儒家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而儒家所谓的“五常”既具有 暂时性,也具有永

4、恒性,在不同时代由不同含义所引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不 可否认,其具有着超越时空的普世性。 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整体论思想与儒家(尤其是孟子)心学传统也有着 深刻关系。在孟子(前约 371?前 289?)思想中, “心”作为一个价值意识的 创发者这项事实,不因人因地而改变,具有普遍必然性。在孟子.告子上.15 孟子与公都子的对话中,孟子认为作为“大体”的“心”具有“思”的能力。 孟子之出,一切的价值意识都源自于内,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孟子.告子上 )又说:“君子所行,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 ) 。可见,孟子思想中的“心”是一切价值(如仁、义、礼、智)的根源。而

5、通 过贯通思想体系各层面的思维方式联系性思维方式,将心性论与工夫论, 将一切价值根源于修养功夫归结到“心”之“扩充” ,并强调“心”与“身” 、 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互动联系在了一起。此外,儒家的理想所要诉求的是一种特定的普遍主义。儒家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社会中五种最重要的基本人际关系,并称之为“五 伦”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应该朝着这样的原则发展。 礼记一书将“朋友”一 伦除去后,界定了十种所谓的“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 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而这所谓的“人义”即当时的道德准则,所 有的社会关系都约束在了其中。这对当时的等级社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

6、一种 道德理念。 2.庄子思想庄子思想首先,庄子所揭示的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也就是说,道德条目在不 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庄子的盗跖中,对“盗亦有道乎?”一问的回答为“何适其无有道 耶?夫安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 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表明了作者讽刺世风的目的, 并不能当做道德准则。所谓的“盗亦有道”仅仅只是对于身处某一情景而言, 而非所谓的“仁义道德” ,在做人的基础原则上来看,其这一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7、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 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 孟子这一段话有三个要点:一是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仁 义礼智四端之心;二是此四端之心乃人人所固有,而非由外铄而来;三是仁义 礼智虽为我人所固有,唯须以心思之才能呈现。这一思想是在性善论的基 础之上,方得以成立,而如何以“心”之思扩充四端,方能称之为道德准则。二、民主平等的社会二、民主平等的社会现当代现当代“五常”在等级社会下起到维护等级制度的作用,是平等的敌人。但是在 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也能起到文明社会风范、维护社会秩序等作用,有着 不容抹杀的当代意义。 在当今社

8、会,虽然我们成功的将传统教育“现代化” ,适应 20 世纪的需要, 但却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过去这百年之中,人类由于太过相信“科学万能” , 而导致了人为教育的不足。生活在如此快速解构变化的时代中,长久以来稳定 持续的各种结构纷纷松动、解体,造成了价值紊乱,行为无责的现象。传统的 “五伦”失序,人人平等,只争权利,不知义务,目无尊长,以下犯上,父子 相残,父母虐待儿童,学生伤害老师,绑架、奸杀等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现 代人心灵空虚、焦虑不安。加上各种外界媒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到社会人心与风气。 现代人顺应高科技的发展,正缔造一个新的文明。但当人们急于与高科技 挂钩以追求物

9、质生活的便捷之时,却忽略了人在精神层面的建设。故此造成了 本身的心灵空虚、焦躁不安、犯罪滋生。换言之,现代人高度开发了个人智能 的同时,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这种物化的结果,使得现代人长于解决科技 的问题,但在面对人本身的问题时却茫然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补救 21 世纪文明的缺陷。而为了 助使个人在“身、心、灵”三方面的整体发展,唯有在本质上认识到人的物质 结构和极限原本就异于动物几稀的事实,才能唤醒人的意识,驯服兽性,发挥仁爱的潜能,提升人的品质。由于儒家讲求五伦和对应分位的适当关系,具体 反映了人之各种人际关系的普遍处境。因此,儒家的“五常”道德思想,在此 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参考文献:黄俊杰, 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梦呓的鱼等,道家(庄子)的资料,百度百科爱家 aijia,南怀瑾论“圣盗同源“,世纪佳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