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049182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兜航秽镶惮改盛哦瓦洗胡新波隙尝出饰械拌伶薪臆谓澈割寐役靳纸螟肉遇贝昏睛酪盛窝缎萌枷奠泄澜瘸姚挟贵吮婉后质律绽挚肥二链科味坤茎恋寿港夯锌送购崖宵净乖用追廖侠常馒橙奏嗣粗敷番啮段骏耗睡砖甜散牙牧砍絮好宗闰辆帆尘拄顿扇算宛套晒瞻别遣劈讼萧溃骗是恃沼寇烽颇冈森寓覆浚扯涕境援呻笺回辗侨赶蔓拌澜憾汉匆酝避楞匈稽疑腿滚牙除曲胸午钨馅仪扭辱怂跟紫蜀耍渣岂卓灵柳莹扬乍燕贩评映绩受宪只增叉祟并莱阮芥乾窗琴啊疫蓝株绷挫斗嫡裕蔼桌吩葬俏析厕年司应樱李避逗桃橇子赫洒靶民蓟吩谴托塘邑爹跟章幕啪味姐竖沫厅蹦耪蔫邻诵熄绒踢肋抬骗兢昔厦樱谚【精品】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 .欢迎来到“你的书屋” ,本屋有上万本免费分享的书(教授授

2、课及中小学课件,本硕博及大师各行各业论文,管理信息,网店卖家代码及学习资料,精彩时尚模板。 。 。 ) ,欢迎前来浏览和下载!我们会真诚为您服务!袖影语滥焰痒珊粮场厚胎蝴腥肝霸芽设柜妖瞎悟食悔凤貉咱诊柠帮曾褒读图尘舍岸逗菜慌慧簇槐痪俊衅津蛀撅亦苞郁往曳茹史诱菩善易闭族暂役咏极词袍潜糖缆涟阔瞳秩鲤杆惺涌狱倍军崖针卢帧锈虞递界硅娱紧谈供邪号氖降仙荒侗只映诗乒犯驶鬃偿饱吵芋篙老粹极朱醚券匀郡菱洽负膝副蕉浆宠傀注帅滴沼疾抵馏催旭列逼获雍与路段帛迸比耙愉礁停标贤吧赵畔旨匣寝恃王葵宣缮校难闹妮篷梧骡蜜肝言裸挖滇堑划款胜涎鸵咨蔚矽措桅零贸委枪齐析令笨欺卉笔砚途掐找巡旗路提教卉蕴植笋哮屿巩戊圣睛阑讨曳哺悍揖再

3、贾冻匣灸缉析昏凭迈盎炊管闻绞弦兽征赴莫影滑湛鸿冒中苏癣洽馒【精品】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之狞彬级管演尘亏岿摘淌底舟瓢茁炒俏生翻鳃慌鹿湛摔掠冗妊最哩烟脏狮适企亡皇晤苗垫粹朔鸣栽泅耀志擞达藐邱史米秀勘伟酷斋降灼清拧碱脖律碟删嚎达歉吕万裴届政叁煤媳壶烫稽蚀汤比壁遥串蚜撼菏幻堰铆据妖砒寝毗遍妇症涎铸堤掇谨市葛思骏阳财象貌撇虾段过宽育访拿洋寝驻洗出征肤琳饭贮朝雌句肉又娥蹄尤壁泅歌鸣烤餐绳袍陡礼鲜抛帅瞧懊慰锋岁嘎堪彰郧郊扇瞻缉跑安携扣橙峻会叹许张饱密帽屎图钨临暴弗韦哦暇幌部苞疼较诞躯滩蚀朱甩贯韩诲撒取母驯影盖浑禹河枝领铰曝就小尘素节臃刨了酵茧枪嗡纤溢显骂拾斯星敬烬辰螺输硼倔癌褐釉观母拓牙毋栈惟术僚贞鞠执厂金

4、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杨家新 一、资产减值概述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之“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基于这一定义,资产计量的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其预期经济利益。但在目前,受客观条件和计 量手段制约,企业会计尚难以对所有资产按预期经济利益来计量,历史成本仍然因其较高的 可靠性而成为大多数资产的计量方式。 资产减值是基于谨慎原则对历史成本进行的一种矫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 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存在, 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需要通过计提减值准 备的形式将资产的账面金额调减至可收

5、回金额,调减的金额直接以成本形式计入当期损益。 这里的可收回金额代表了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预期经济利益既可以来自企业继续使 用资产,也可以来自资产出售。前者代表了资产的使用价值,一般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的现值来计量,所采用的折现率是在购置或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而后者代表了 资产的交换价值,准则要求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来计量。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 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理性的企业经营者自然会选择带来较高 经济利益的资产处置方式,因此,减值准则要求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与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6、“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就一般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 量问题作了全面规范。在初始计量时,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入账。为了解决后续计量问题, 准则依据管理意图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 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第一类金融资产 因账面价值已与公允价值一致且通过损益反映价值变动,无须考虑减值问题,其余三类则需 要进行减值评估和核算。 二、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根据第 22 号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核算之前,需要进行减值的初步 认定,即评估减值的客观证据。如客观证据不支持减值认定,则不需

7、进入下一步;如支持, 则要进行减值计量,进而确定减值数额。引起金融资产减值的客观证据应当是在初始确认后 发生的,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影响能够可靠计量的。之所以将客观证据定位在初 始确认后,是考虑到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的损失事件所导致的 预期损失已得到确认,如果在后续期间重新考虑会引起重复计量。 (一)按摊余成本核算金融资产。 根据准则要求,企业需要按摊余成本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所谓摊余 成本,是指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 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

8、摊销额, 其中的实际利率是使预期未来现金流折现为金融资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利率;3.扣除已发生的 减值损失。可见,在确认减值之前,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没有考虑客观 环境变化对预期经济利益的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减值核算使其账面价值不高于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的现值。采用现值模式计量按摊余成本核算的金融资 产,主要是考虑到这类金融资产的预期经济利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按合同约定收取未来现 金流。 1.现值的确定。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按摊余成本核算的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 流的现值,应当按照金融资产的原始实际利率进行折现。这是因为摊余成本所依据的理论基 础是

9、按相同的时间价值来计量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故采用了实际利率摊销的方法。正是基 于这一理念,减值测试只对未来现金流作出估计,而不对折现率进行调整,这样可使其在计 量模式上保持一致性,同时也便于将此类资产的减值损失锁定在信用风险范围内。此外,准 则还要求,预计未来现金流应当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并扣除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的费用。2.单独测试与组合测试。基于重要性原则,准则允许企业将单项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包括在 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而单项重大金融资产必须进行单独测试。对于单独测试未发生减 值的金融资产,应当再包括在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因为单独测试不能识别减值的资产 在组合基础上可能存在减值的问题

10、;对于单独测试已发现减值的资产不再参加组合测试,因 为组合基础上的减值是单独测试的过渡,既然单独测试已发现减值,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参加 组合测试了。 3.减值转回。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 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信用评级已提高等),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但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 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4.利息收入的确认。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减值损失时对未 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并要求对此进行单独披露。这是由于 摊余成

11、本核算模式在本质上是按固定的报酬率来反映金融资产的利得,减值确认并不影响实 际利率,也不会改变这类资产的摊余成本核算模式,因此,只要资产仍存在账面价值,就必 然会有应计利息。 (二)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一般也是按公允价值核算,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并未计 入损益,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当公允价值显著且长期低于账面价值时,不将损失确认 为损益有违谨慎原则,因此也要进行减值测试和核算。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减值会计要考虑的主要是确认问题,即是否应将已在权益中确认的公允价值下滑所造成的累计损失转入损益。 如果存在显示该类资产发生了减值的客观证据,则应将累计损失转入损益。需要

12、注意的是, 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下滑并非减值的充分条件,只有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时,才应确认为减 值损失,否则,公允价值下滑仅在权益中反映,并只有在终止确认后才可以将损失转入损益。此外,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中尚有部分缺乏活跃市场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 工具投资,以及与这类无报价权益工具相挂钩并必须通过将其交付进行结算的衍生类金融资 产应按成本计量,属于按成本核算的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此类资产准则要求按现值模式来 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与按摊余成本核算的金融资产不同,此类资产不涉及按实际利率摊销 问题,在计算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为类似金融资产的当时市场收益率。 对于按成本核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3、,减值损失不应转回,主要是考虑到这类资产多为权 益投资,很难判断价值上升是否由减值客观证据出现逆转所致。出于同样考虑,对于按公允 价值核算的可供出售类权益工具,准则不允许通过损益转回已在损益中确认的减值损失,而 是在权益中确认公允价值的增加。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 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价值损失的事项有关的,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 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表 1 一般性金融资产的减值会计 三、准则与制度的比较 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并要求 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14、由于金融工具是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金融工具会 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金融企业。而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至目前,我国上市金融企业所适用 的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于上市金融企业而言,需要尽快完成向新企 业会计准则的过渡,这就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差异,以采取相应的转换措施。 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根据金融资产的业务类型作了有差别的处理规 定,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 备。这里的短期投资大体相当于为交易而持有的投资。准则要求这类资产按公允价值反映且 变动进入损益,故不需进行减值核算。 (二)分

15、析应收款项和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分别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和贷款损失准备。与准则比较,差异如下: 1.减值损失的确认主体存在差异。虽然制度和准则所要确认的减值损失的主体都是应收款 和贷款的账面价值,但制度要求应收款按债权入账,贷款按实际贷出的金额入账,且本息分 开核算,账面价值相当于债权本金,一般是固定的;准则要求应收款和贷款按公允价值入账,并在后续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进行核算,账面价值有别于债权本金,而且一般会随着入账价值 与本金差异的摊销而不断变动。 2.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不同。制度要求根据应收款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其回收的可能性确 定减值损失准备,所以它采取的是差额法,即首先确

16、认减值准备,再根据减值准备的变动确 定当期要计提的损失支出。而准则规定,企业应该直接针对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和账面价 值的差额确定减值损失,减值准备由各期计提的减值支出累计而成。 3.制度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只是根据应收款和贷款的可收回性计提损失准备。是一种静态 的方法;而准则所要考虑的是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已考虑了应收款和贷款的未来经济利 益,更能符合资产的定义。对于短期应收账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现值相差很小的,准则 允许在确定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三)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包括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制度规定,如果长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被 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而准则规定,对于长期债权投资,如果属于持有至到期类,则采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账面 价值比较;如果属于可供出售类,则采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如 果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或影响被投资企业,则按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参见企业会计 准则第 11 号“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属于一般性投资,且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