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09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公的“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公的周公的“敬天保民敬天保民”与周初的开明统治与周初的开明统治北京行政学院 田兆阳周公,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东北),史称周公。又因受封于鲁地曲阜,亦称鲁公。武王在建立西周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太子成王诵年幼,无力亲政,由周公主持朝政,代行国事。 尚书大传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可见,周公为早期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显赫政绩的取得与周公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周公是周朝统治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

2、主要表现在尚书周书所记载的一系列诰命之中,核心是敬天保民。对此,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周人在宗教信仰上,也把上帝作为至上神。那么如何解释夏商的灭亡和朝代的更替,为什么小邦周能够战胜大邦商,怎样把上帝从殷王手里夺取过来,变成自己的保护神呢?周公继承了前代关于上帝至上权威的观念,但又有所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的观点。所谓命,就是天命,即上帝所赐予的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他在多士中说:“有夏不适逸” ,认为夏的灭亡是因为统治者放纵了自己的行为而骄奢淫逸,天便命令商朝先祖成汤消灭了夏朝。但是后来殷的嗣王却“酣身厥命,罔显于

3、民” ,胡作非为,奢靡无度,酒气薰天,引起民众的怨恨,被天抛弃。 酒诰说:“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周公认为,殷商的灭亡,也是因为“惟逸”而使人怨天怒。他还说,我们的先王周文王,明德慎罚,关怀小民,不欺侮鳏寡孤独的百姓,勤于政事,被上帝知道了,上帝十分高兴,就命令周文王灭掉了商。在这里,周公一方面论证了周人灭商顺天应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把天命引向了人事,在天命的旗帜下说明了民众在朝代更替、政治兴亡中的作用。其次,周公在康诰中提出了“天畏裴忱,民情大可见”的观点。非+木,辅。忱,信。大意是上帝的威严和诚心,从民情上可以看到。就是说上天是可怕的,它是否真诚地保佑你,要

4、从民情中体现出来。由此他进一步引出民近而天远,不知民情就不要妄论天命的思想。 “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大诰)就是说如果还没有使民通达明白,引导民达到安康之境,怎么能说知天命呢!他还提出把民众作为自己的镜子,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酒诰)或者说是把民情看作是反映天命的镜了,把天命系于人事,主张从人事中去体察天命。周公并没有否认天命的存在,但又不人为地把天命神秘化,实际上是虚于天命,重于人事。这种观点在天命至上的时代是极有见识的,也是中国古代天命观的一个长足的进步。再次,周公提出敬从天命,怀保小民。在敬天和保民之间,他强调“惟民其康” 。(康诰)认为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

5、到天的佑助,或者说是把保民看作是敬从天命的根本途径。他甚至明确提出“天不可信,我道惟宁” 。(君大+百百)可见,敬天保民思想的核心是保民。因此,他反复告诫群臣、弟子,不能贪图安逸,沉湎于田猎、游玩,必须勤于国事, “治民祗惧,不敢荒宁。 ”(无逸)同时还要体察民情, “知稼穑之艰难” , “知小民之依” ,对民众的疾苦不能不闻不问,要“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特别对于孤寡老人要多加照颐。认为周公完全不信天命,笔者不敢苟同。他曾在召诰中说:“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 。即天把大命赋予圣哲,又降给人间或吉或凶,时间是长是短,也由天命决定。说周公只把天命当成工具来使用,这恐怕也不是事实。但周公确

6、实没有把天命当成惟一的法宝。他强调王朝的可变性和君主的可选择性,提出把民情当作天命的晴雨表,要求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等,说明了在他的天命神学中,容纳了较多的世俗内容;周公的敬天保民的为政思想,是西周初期政治上实行开明统治的理论基础。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建候卫” 。即分封诸侯,授民授疆土,以为王室藩卫。 荀子儒效篇云,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这些诸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周天子的子弟或同姓封国;二是周王朝功臣的封国;三是降周的殷贵族的封国;四是边远地区部落首领的封国。周初大分封,封邦建国的诸侯都是周天子的臣属,他们要承担镇守

7、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在周初内忧外患、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周公果断地采取建侯卫的措施,对控制局势,奠定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地域,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对殴商的遗民,周公将他们迁居洛阳,为他们建造房屋,分配给他们土地,逐渐使他们软化降眼。二是“制礼作乐” 。即制定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畿服、爵、谥、田制、刑罚和世袭制,以及宫室乐舞礼仪等内容。制礼作乐的核心是建立宗法等级秩序,同时又有“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作用,使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得以明确与缓和。周本西方小国,有重农节俭的传统,克商之后,不少旧制仍被保存。如商朝大祭祀用牲至数百头,甚至杀人充当祭品,而周朝大祭祀用牲不过一

8、牛一羊一豕或二牛,奢俭相当分明。再如在商朝以活人殉葬屡见不鲜,而周朝重视人力,贵族或国君死后,不用人殉而用草人。周初的祭礼葬礼主要出于其旧制,被周公沿用后,因而成为周礼或“周公之典” 。三是“明德慎罚”:周公鉴于殴代统治者滥施惩罚而招致民怨民叛的经验教训,提出“明德慎罚” ,德为根本,罚是补充;周公主张统治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刑罚,要依据成法成典刚刑,所谓“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 ”(康诰)同时,周公主张用刑要注意犯罪者的态度。如果人有小罪,但他不反省,不认罪,不悔改,即使罪行不重,也必须把他杀掉。反之,一个人犯了大罪,但有认罪悔改表现,而且又不是故意的,便可以饶恕不死。另外,周公还主张

9、用刑之心要出于善,切不可惜机肆虐。所谓善,就是用肘要设法使民心诚服,心服则安于本业,勤劳从事,不会违法犯罪。周公在殷王权大厦的倒塌中,认识到一个冷酷的事实,刑罚对于国家治理不可缺少,刑罚具有威慑作用,但必须慎而不滥,于是他强调以德施刑,以善用法。四是敬德保民。周公把德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他用“德”说,明“天”的意向,天惟德是择,有德者为王,无德者失天下。有德而民和,无德而民叛。周取代殷,虽然只是一次改朝换代。但它是由于社会振荡造成的,而民众则是社会振荡的主体。周公作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在历史的巨变中看到了民众的集合力量。由此,周公对民的看法、与前代相比发生于根本的改变。商时的民是国王所有并可以随意

10、处置的一种财产;“保民”是周公提出的个新的政治概念, 康诰中反复讲“用康保民” 、 “裕民” 、 “民宁”等。周公认为,只有象对待自己苦痛那样去对待民的苦痛,才能使统治地位得到稳定。这里不仅是出于同情心,而是现实矛盾的反映。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孔子说,周公定贡赋法有三个原则,即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和收租税要轻。这种裕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五是尊重贤才。周公辅政期间,军事上平定了多次武装叛乱,政治上仁完善了分封制,又制礼作乐,实现了社会稳定繁荣。取得这些政绩,也是由于他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正如他派儿子伯禽去管理封地鲁国时,谆谆教导说:“我文王之子,武乏

11、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尊重贤才的事迹,深受后人推崇。曹操在短歌行诗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了对周公的敬仰和渴望得到更多人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周公是我国历史上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总结借鉴夏商二代的经验教训,完善了国家制度,实现了开明政治,被作为统治阶级中的理想人物,奉为贤相的楷模。特别是“敬天保民”思想的提出,不仅奠定了西周初年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于尔后的政治思想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春秋战国的民本思想就是其逻辑发展。载黑龙江省行政学院行政论坛1998 年第 1 期,P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