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903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变化1.种群特征关系图图解:稳稳定型出生率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死亡率2.种群的数量变变化:(1)比较较“J”型曲线线和“S”型曲线线:项项目“J”型曲线线“S”型曲线线 产产生 条件环环境中无限制因素: 食物充足,空间间足够够 气候适宜,无天敌敌、疾病_有限 天敌较敌较 多K值值_K值值_K值值,最终终在 K值值上下波动动 增长长 模型食物、空间间无有(2)对对曲线线中K值值的理解。K值值的影响因素:不同种群在同一环环境条件下K值值是不同的,K值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好坏及由此引发发的_的程度与捕食者的数量。图图中种群增长

2、长的“J”型曲线线无K值值,且种群_始终终不变变;种群增长长的“S”型曲线线有K值值,在_时时增长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长最快。种内斗争增长长率K/2(3)种群数量变变化规规律在生产实产实 践中的应应用。野生生物资资源的保护护:减少_,增大K值值。有害生物的防治:控制种群数量,严严防达到_值值。资资源开发发与利用:对对养殖生物进进行捕捞捞(捕获获)时时,捕捞捞后的种群数量要维维持在_值处值处 ,以保证证持续获续获 取高产产量。环环境阻力K/2K/2二、群落的结结构和特征1.种间间关系:写出A、B、C、D四图图所代表的种间间关系:A._,B._,C._,D._。互利共生寄生竞竞争捕食2.群落结

3、结构:垂直结结构水平结结构 现现 象_现现象_上分布决 定 因 素植物分层层:_ 动动物分层层:_ 和食物_、光照强度 、_、盐盐碱度 不同分层层水平方向光照 栖息空间间地形变变化 土壤湿度三、生态态系统统的结结构和功能1.生态态系统统的成分分析:(1)生态态系统统中各组组成成分之间间的关系:非生物的物质质和能量分解者(2)生态态系统统的四种成分的地位。_是联联系非生物的物质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桥梁,生产产者是生态态系统统的基石。非生物的物质质和能量是生态态系统统存在的基础础。生产产者、分解者2.能量流动动、物质质循环环和信息传递传递 的比较较:项项目能量流动动物质质循环环信息传递传递 区

4、别别来 源_ (主要)生态态系统统生物与生物 或生物与环环境 途 径_多种途径特 点_, 逐级递级递 减反复利用,循环环流 动动,全球性双向性范 围围食物链链各营营 养级级生物之 间间_生物与生物或生 物与环环境联联系共同把生态态系统统各成分联联系成一个统统一整体,并调调 节节生态态系统统的稳稳定性太阳能食物链链和食物网单单向流动动生物圈四、抵抗力稳稳定性和恢复力稳稳定性的比较较项项目抵抗力稳稳定性恢复力稳稳定性 本质质 生态态系统统抵抗外界干扰扰并使自 身的结结构和功能_的 能力生态态系统统在受到外界 干扰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影响 因素生物种类类越多,营营养结结构越复 杂杂,

5、其自我调节调节 能力就越强, _稳稳定性就越高生物种类类越少,营营养 结结构越简单简单 ,其自我 调节调节 能力就越弱, _稳稳定性就越高 原因 生态态系统统具有一定的_,其基础为负础为负 反 馈调节馈调节 关系 都是生态态系统稳统稳 定性的评评价指标标,二者通常是_ 的关系保持原状抵抗力恢复力 自我调节调节 能力相反1.(2013福建高考T3A)可采用样样方法调查调查 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分析: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是样方法。2.(2013福建高考T3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分析:退化林地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属于次生演替。3.(2012广东东高考T4B)土壤

6、动动物种间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 )分析: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4.(2012江苏苏高考T24B)全球范围围内生物多样样性有降低的趋趋势势,对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维持生物多样样性。 ( )分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各个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5.(2011安徽高考T6B)某岛屿岛屿 由海底火山喷发喷发 形成,现现已成为为旅游胜胜地,岛岛上植被茂盛,风风景优优美。则该岛屿则该岛屿 形成后最初进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分析: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演替是在植

7、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6.(2010新课标课标 全国卷T3D)植物可通过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态系统统的碳循环环。 ( )分析: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7.(2010全国卷T5C)沼渣、沼液作为为肥料还还田,使能量能够够循环环利用。 ( )分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8.(2009福建高考T2D)生态态系统统中的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杂,生态态系统统恢复力稳稳定性就越强。 (

8、)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热点考向 1 种群的特征 【典例1】(2012新课标课标 全国卷)某岛屿岛屿 上生活着一种动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维持相对稳对稳 定。该动该动 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图为 某年该动该动 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龄结 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统计 种群各年龄组龄组 的个体数)。关于该该种群的叙述,错误错误 的是 ( )A.该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为零B.天敌敌的迁入可影响该该种群的年龄结龄结 构(组组成)C.该该种群的年龄结龄结 构(组组成)随季节节更替而变变

9、化D.大量诱杀诱杀 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该种群的密度【解题题探究】(1)种群特征中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能预测预测 种群密度变变化趋势趋势 的是_。提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2)分析柱形图图,得出该动该动 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龄组 成的变变化情况如何?提示:逐渐增多 逐渐减少 逐渐减少逐渐增多 逐渐增多 逐渐减少月份 变变化趋势趋势 年龄龄段2月6月6月12月未成熟个体_ _ 成熟个体_ 衰老个体_【解析】选D。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

10、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总结提升】种群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及其调查方法(1)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出率、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影响。(2)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植物:样方法。动物: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取样器取样法。【变变式训练训练 】(2013枣枣庄模拟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龄组 成大致相同B.估算一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变化趋趋势势C.

11、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组成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态系统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动【解析】选D。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往往不同;种群密度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此外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影响;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不仅指成年个体,也包括其他年龄段的个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热点考向 2 种群数量的变变化 【典例2】(2013滨滨州模拟拟)关于下图图中种群数量变变化说说法错错误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长过 程中,在达到K值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长C.自然状态态下种群

12、数量达到600时时,种群的增长长速率为为0D.环环境条件变变化时时,种群的K值值也会发发生相应变应变 化【解题题探究】(1)种群“J”型曲线线出现现的条件是 。“S”型曲线线是指在 下种群数量的增长长曲线线。提示: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自然状态(2)根据曲线图线图 ,获获取解题题信息。“S”型曲线线中,K值值是指 。“J”型曲线线中有无K值值? 。种群的K值值在环环境条件受到破坏时时,将会怎样变样变 化?提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无环境条件被破坏,生物不适应环境,K值会减小。【解析】选B。种群“S”型增长和“J”型增长是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S”型增长是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J”型

13、增长是在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出现的;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增长速率为0;当环境条件变化时,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就会影响到K值。【总结提升】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1)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公式: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2)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数量。公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3)

14、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型曲线还是“S”型曲线,它们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K/2”,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S”型曲线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变变式训练训练 】(2013北京模拟拟)某种群出生率如下图图曲线线,死亡率如下图图曲线线,则则在哪一时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总数达到其生活环环境负负荷量的顶顶点 ( )A.a B.b C.c D.d【解析】选C。种群数量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的最大值,即K值,

15、从图中可以看出在c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c点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故c点时种群数量最大。热点考向 3 群落中种间间关系 【典例3】(2013海南高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时间 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 甲乙丙 1087740 22583025 34423211 48203710下列推测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间竞 争结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时蝌蚪的种间竞间竞 争可能导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获得的资资源减少【解题题探究】(1)生物种间间关系包括 、 、 、 。提示: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2)根据表格,找出以下信息:通过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