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892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 动 2作者樊纲三、企业间债务的”正常增长“与”超常增长“31 企业债务的”实际增长“通常我们从统计数字中看到的企业间债务的增长包含着通货膨胀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中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因为企业间相互拖欠主要是由于中间产品的交易引起的企业间债务的增长由于扩大了企业的实际购买力增加了经济中交易手段的总额本身可能就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因素(有人认为在独联体国家企业间债务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见 Rostowski1994)特别是经济高增长时期(繁荣时期或”过热“时期)企业间债务的增长会影响到以后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在有些时期企业间债务的增长主要受前期通货膨胀

2、引起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同一生产资料的交易款项因价格上涨而较前期增多(我国 19931995 年期间可以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这种情况)人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来计算企业间的”实际债务“(Rostowski1994)我们也按照这种办法进行了分析2(见表 2)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体制转轨经济中经济结构一般距均衡点较远不同市场上物价变动幅度相差较远用物价总水平的变化率(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计算并不能准确地说明主要由生产资料(中间产品)交易引起的企业间债务问题比如在最近的一次周期性波动中 19921993 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roducerinde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消费品价格

3、指数增幅不大;而当开始实行宏观紧缩政策之后生产资料价格开始下跌而消费品价格在 1993 年下半年以后因成本上涨而大幅度上涨(见表 4 各种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更详细的分析还应计算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平减指数的企业间实际债务从而对企业间债务的实际增长率有一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在 1993 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以此计算的债务实际增长率就小于用 GNP 平减指数计算的债务实际增长率;而在 1994 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趋于稳定以此计算的债务实际增长率就高于用 GNP 平减指数计算的增长率(见表 4)32 企业间债务的”自然增长“除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引起企业债务增长之外经济的增长、经济活动

4、规模的扩大本身也会引起企业间债务的”自然增长“生产的东西多了每一笔交易的数量大了企业间相互欠债的规模自然也会加大当然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什么样的实际债务增长率是”自然的“一个复杂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能正是与企业间债务的过分增长相关(见后面的分析)但是为了近似3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假定与经济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的总交易量)增长率相等的债务增长为企业间债务的”自然增长率“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由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有的年份(比如 1994 年)企业间债务大规模增加大大超出正常增长的范围导致下一年的债务增量虽然绝对值也很大但与前一年的总量相比增长率却较小甚至出现增长率下降(比如 1995

5、 年)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以货币紧缩政策实施以前的债务增量为基数乘以各年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得出一个乘积可视为”企业实际间债务自然增量“;然后研究各年实际债务增量与这一”自然增量“的关系可得出一个债务增长是否正常的概念 33 企业间债务的”超常增长“我们在现实中直接观察到的是企业间债务的名义增长率用 d 表示;而要得到需要我们着重研究的”实际债务的过度增长率“(用 d表示)需要从 d 中”减去“以下因素通货膨胀率用 p 表示;经济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用 g 表示;即 ddpg4(此外还有在前面第 21 小节分析过的企业间债务”体制性增长“的因素由于统计上存在的困难我们在对近年债务增长

6、的分析中对其忽略不计)举例来说 1994 年 37 万家工业企业间债务的名义增长率(d)约为 82.65通货膨胀率(GDP 平减指数)为 18.6;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 26.8;我们所能得到的”企业间实际债务过度增长率“(d)约为 37.97这一数字比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名义增长率要小许多这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34 当前企业间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尽管我们指出了企业间债务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或”自然的“但仍然不能否定我国近年来债务问题的严重性这可以由以下几个指标看出连续 3 年超正常增长在减去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因素之后我们看到企业间债务从 1993 年开始连续以较大幅度”超正常“增长 19

7、93 年为 69.61994 年为38;1995 年初步估计还会达到近 20的水平(见表 2);企业间债务与工业增加值(相当于工业 GDP)的比重 1994 年已达到 43已超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低于日本(英国为 20美国为 17法国为 38日本为59);5企业间债务的平 quot;周转天数” (表明人欠债务与总产值即总交易量的比重的指标)已经达到 114 天超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法国为 110 天)甚至越过了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经济转轨初期(1992)的水平;企业间债务与银行(工业)贷款的平均比率已提高至67个案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该比率已接近于一甚至大于一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8、(一般为一左右);考虑到我国企业的银行负债率本身较高从整体看 67这个水平也已经很高了四、宏观波动与企业间债务行为从前面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企业间债务自 1985 年以来一直在增长但经济高涨时期的增长率和经济紧缩时期的增长率是有差异的特别是 80 年代末以来两次宏观调控的初期企业间债务都出现了突发性的高增长;第二企业债务与工业产值的比率以及企业债务与银行贷款(货币供给)之间的比率在经济波动的不同时间是不同的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同时在现实中人们对企业间债务问题的严重性的感觉在宏观波动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在紧缩时期企业拖欠的问题变得十分严重而在高涨时期尽管企业间债务也在增长但人们6似乎感觉不

9、到也并不引起实际的经济问题这表明企业债务的相对规模和作用也是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宏观上对企业债务问题进行分析41 高涨时期的企业债务经济高涨时期企业间债务也会增长从 1985 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应收款”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包括 19851988 年的经济高涨期和 19921993 年的经济高涨时期但是经济高涨期的企业债务变动相对于紧缩时期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增长率相对较低 1985 年 12 月至 1988 年 6 月紧缩之前企业名义债务的增长率没有超过 35;1992 年经济逐步复苏之后名义债务增长率从 40以上降至 20左右 1993 年16 月则是近 10 年来企业债务增长率最低的

10、时期最高的月增长率为 11.8(1993 年 6 月)最低只有 2.6(1993 年 1 月)80 年代后期企业债务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增长幅度较高其原因之一是经济“信用化”1985 年开始搞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原有的中央计划体制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系扩大企业间债务从无到有开始增加这首先可以从企业间债务与工业贷款的比率中看出在 19861988 年 9 月的长时间里74000 家主要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预付货款与工业贷款总额(全部企业)的比率只有 79没有超过 10;而在 1992年底这一比率已达到 17从企业债务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来看 1985 年 12 月只是 31987 年 12 月只有

11、4;而到了 1992年底已达到 7总之在经济增长时期企业间债务的增长有一部分属于正常增长第二企业债务与工业净产值的比率相对较低 19851988年经济高涨期这一比率在 35之间而 19891991 年的紧缩期达到 19.2而在 1992 年经济高涨期中这一比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第三企业债务的“平均周转天数”相对较短总的来说企业债务的周转天数这些年来具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但是 1989年以前只有 18.78 天而 1989 年实行紧缩后突增到 32.68 天1990 年底进一步增加到 44.53 天而在 1992 年底周转天数回落到 26.57 天 1993 年中实行紧缩政策后年底平均拖欠时间增至 7

12、8.32 天 1994 年底则增至 114.43 天从逻辑上说在经济高涨时期企业间债务的增长是必然的一方面由于经济高涨大家对未来还款的信心都比较强相互间欠债的发生也就较为容易;另一方面高涨时期的总需求因货8币量的增大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而增长较快实际的货币购买力较大企业债务的偿还事实上也较有保证如果将“经济信用化”的因素剔除在经济高涨时期企业间债务可以因货币量的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有很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可能在债务增长的同时出现债务贷款比率的下降和债务产值比率的下降42 紧缩时期的债务增长企业债务一般来说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信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长;在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特殊体制下企业债务的规模和比

13、重会更大一些但企业债务的突发性、大幅度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取决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状况8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经济波动而企业拖欠债务的两次突发性大幅度增长都发生在经济过热之后的两quot;宏观调控“的初期一次是 1988 年中期 6 月份的企业名义债务同比增长率一下子从上月的 27增至 38.8然后继续攀升 12 月达到 80.2最近一次在 1993 年 7 月中央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之后 8 月份的企业债务名义增长率一下子从上月的 11.76猛增至 104.9然后继续攀升 12 月底达到9214.51994 年 6 月份最高峰达到 241.8紧缩时期企业间债务

14、猛增的基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的突然紧缩而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相应的减少货币量减少导致企业支付手段紧缺;大量原先在高涨时期预期可以还上的债务现在因资金紧张而无法偿还;已经上马的项目还想继续进行下去于是又欠下大量新债这一基本因果关系表现在 第一债务周转天数迅速延长比如 1989 年的债务周转天数从 1988 年的 18.78 天猛增至 32.68 天;1993 年的债务周转天数从上一年的 26.16 天猛增至 78.32 天第二企业欠债总额与贷款(货币供给)的比率迅速攀升1988 年 6 月(4000 家重点企业)的企业债务与全部工业贷款的比率为 0.88银根紧缩后迅速上升 1989 年 6 月已升至

15、13.76;1993 年 6 月该比率为 17宏观紧缩后 1993 年 12 月底猛升至 36.86企业债务增量与工业贷款的比率也同样迅速增长第三企业债务总额、企业债务增量与净产值的比重也在紧缩初期迅速升高(见表 3)10所有这些都表明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间债务是作为货币(国家法定信用)的替代物在紧缩时期中介着交易活动是在货币量增长速度放慢而企业又要继续按原有速度扩大生产进行投资活动的情况下产生的企业间债务的增长有许多体制上的原因这在前段已经分析过了在一定的体制基础上企业间负债会逐步增长无论在经济高涨时期还是在紧缩期都是这样这种基于体制原因的债务增长可以说是一种体制(包括所有制关系、法制、信用制

16、度、银行结算制度等等)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常数“而债务增长率 quot;波动”或者说那部分“额外的”增加却有其宏观经济运动的原因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相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将企业间债务突发性的、大幅度的超常增长作为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加以对待并由此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43 最终需求即“投资项目拖欠”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历次经济过热都以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为起点特别是以国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为起点各地方、企业出于各自的利益用各种办法扩大投资规模其中办法之一就是“投资超概算”据国家计委的统计 1983 年以来全国投资项目实际投资平均超概算 32.61990 年国有、集体单位投资共 347711亿元而资金到位只有 2965 亿元存在 512 亿元“缺口” (见周正庆 1990);1994 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也只有 70左右这超出的部分本身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并都期待银行多发贷款来“补足”也正因如此每次“宏观调控”也必然首先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