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8588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 (贾文超 2003.03.07) 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 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 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 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研究怎样骗人。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鉴 定。 文物鉴定的专家,鉴定时,因为是文物,所以要注意文物的安全,轻拿轻放,这样便不能了 解其内质

2、,因此从外表辨真伪难免会出现误差。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其真伪,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铜器的修复人员,可以从修 复的过程中,看到铜器的内质,从破损程度、锈质、锈色、纹饰、铭文能看出其真伪、年代 及生产工艺等。在这个基础上积累的经验,也能运用于完整无损的文物上。我在文物修复工作中,遇到过件汉代铜牛车、件汉代牛面饰、件汉代铜铺首,从 表面看,器物的造型、纹饰、地子、锈蚀都很像汉代的器物,根本看不出是复制的。其中的 牛面饰、铺首、据说还是一家文物商店收购的。在铜器的鉴定、修复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仿真器物。古人仿制和近代仿制的都有,在 作伪的技术上,有的有着相当高的水平,如何辨出它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

3、题。从器物的安全考虑,我使用了自制的竹签,轻轻地划了器物背后面的地方,划时要考虑 找些凹处,不明显的部位,划后便露出新铜,便知此器是伪制的,而且是近代仿的。大家都 知道,铜器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自然界的各种侵蚀,才有了表面层的地子。各种颜 色的地子是历经千余年腐蚀生成的,因此很结实,就是地子掉皮后,铜器表面为麻沙地。而 新铜的地子是后作上的,用胶或颜色作上,很不牢固,颜色掉后,呈现出平地,细看会有打 磨的痕迹。锈蚀辨伪。古代青铜器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 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由于各个青铜器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条件不同,所以腐蚀情况和 程度也各有不同。铜器

4、上的锈是多年生成的,一般比较坚硬,它们是铜质里生成的,犹如矿藏一样,是一 层一层,一点点的长出来的,坚固致密,不易剥落(有害锈除外) 。作伪的铜器要用铜锈伪装,而其表层也要经各种伪装处理,但不管怎样伪装,假的决不 能变成真的,观察铜器的表层和锈斑,是铜器辨伪的关键。传统的做锈,一般均采用“点土喷锈” 。因作法技术高超,一般作的很像。但有很多的 弱点。因它不是多年腐蚀生成的锈,实质并不结实,用硬物磕碰露出破绽。如果轻轻抠下一 小块,用硬物一碾便成碎末。这种锈,还可观察锈底部,新铜平而光滑。如底铜质腐蚀,凹 凸不平,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坑洼,便可识真伪。遇上这样的器物,也可用酒精试验,但最好不要在器物

5、上试,不要把工艺品毁了,可弄 下一小块试验。 还有一种生锈方法,做出来的锈很真实,这就是用铜末经化学腐蚀生成的真铜锈。这种锈是用密封、潮湿等方法生成的化学锈,而且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做出的化学锈,能以假乱真, 一般人是不容易辨别出来的。遇上这种锈,可以从多方面去观察,如造型、地子、纹饰等也 不难辨出真伪。这种锈,修旧的器物不便使用,所以只有在复制的新铜器中使用。这种铜器 用手拿起感到有加重感,用手摸,新、旧器物的手感也不一样。直接用化学药品生成漂亮的化学锈,时间长了也很结实而且很像。经化学试验可行,但 太繁杂,观察时将锈比较一下,也不难看出它的真伪。了解了古代铜器锈的生成和修复古代铜器中作锈的方法与复制新铜器时的化学作锈方法, 在铜器的辨识中,是不难发现它的真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