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578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 年 11 月 30 日 11:14 来源:搜狐财经 问:交通银行是第一家香港上市的内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目前上市已近半年,您觉得交行 在上市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总体评价如何?蒋超良:境外公开上市的成功,标志着交行顺利完成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初步目标,是交行迈 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 我总结下来,改革为交行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公 司治理趋向规范;内部体制机制加速良性转变;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与汇丰银行的合作趋向深 入。可以说,交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过程,是凤凰

2、涅磐式的再生之路,在交行的发展史上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同时,由于交行改革的示范效应,它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也写下了非常遒劲有力的 一笔。无论是从对交行自身发展的促进,还是从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意义来看,交行深化股份制改 革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问:我注意到,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在国内企业中具有相当的先进性,这些先进 的架构和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何?您对交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哪些变化感受最为深刻?蒋超良:架构和制度的完善只是基础,运作机制的变化才是精髓。我们对交行的公司治理有 个自我评价,就是已经开始由“形似”向“神似”转变,架构运作比较顺畅,而且正在不断地走 向成熟和规范。我们的董事会构成高

3、度专业化和国际化,各位董事在公司战略、审计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尽职 尽责,独立发表意见。最能带来直接感受的是,在每次董事会上,董事们发言踊跃,不象过去都 是“一言堂”,讨论的时候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表决的时候也不全是赞成票了。我们对董事提 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很重视,凡是能够吸收的都尽量予以采纳。我们还建立了季度评估报告制度, 高级管理层每季度都要向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情况报告,接受 委员的质询。专门委员会在对高级管理层提供的报告进行讨论后,形成审议意见和建议向董事会 报告,由董事会责成高级管理层整改。问:信息披露不充分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乏声誉卓著的中国

4、企业因此 受到境外监管机构公开谴责或处罚的先例,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之后,是不是也可能面临这种信 息披露问题?蒋超良:我们始终坚持按国际通行标准披露信息。在引资、上市之前,我行已连续三年聘请 普华永道按国际会计准则对我行进行审计,可以说是家底清楚、数据可靠。我行是国内银行同业 和香港 H 股上市公司中率先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披露财务报表的上市银行,而且我们在香 港上市规则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按季披露财务报告。今年,我行成功举行了 2005 年中 期和三季度业绩发布活动,与投资者和分析师进行充分沟通,对风险因素、业务及管理中的欠缺2和有关违规违法案件等进行充分披露,信息透明度得到了投资者

5、和新闻界的一致好评。10 月, 我们还被国际知名业内刊物投资者关系杂志授予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地区“首次公开发行 最佳投资者关系”奖项。问:国际投资界非常看好中国商业银行的良好成长性,但又对其风险管理状况表现出很大的 疑虑。我了解到,在交行上市路演和其后的业绩发布过程中,投资者针对风险问题提出了很多质 询。您能谈谈交通银行在改善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些什么吗?蒋超良:在我们与国际投资界的接触过程中,风险问题确实是他们的关注焦点。我们已经在 这方面投注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资源, 可以说,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交行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我们提出,要推进风险管理的转型,构建长效风险管理体系,力争通过三年时间

6、的努力,使 我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基本接近国际同业先进水平。为此,我们引进了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推行 了授信和审计的垂直管理,进行了内部风险点排查,建立健全了问责制,初步建立了独立性、权 威性、有效性较强的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目前我行不良资产绝对额和占比都在继续下降,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风险管理正在持续改进,我们的资产质量将在目前较好水平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善。问:交行 H 股的募股价格是 2.50 港元,香港公开发行和国际配售都获得了很高的超额认购, 自上市以来股价稳步上扬,目前增幅已超过 30%,您认为这是否说明交行当初的 IPO 定价偏低?蒋超良:定价问题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我认为,

7、定价是否合适,要多从几个角度分析,如 定价依据是否扎实和充分、议价过程是否规范和有效、定价结果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综合这些 因素,交行的 IP0 定价应该说是恰当的。从定价基础来看,我行发行市净率为 1.6 倍,市盈率为 15.2 倍,均高于香港同类银行股发 行时的平均水平,也是近年来大型国企境外上市的较高水平。从市场反应来看,首日交易收盘价 格为 2.825 港元,升幅 13%,升幅适中,交易量很大。说明我们的定价是有根据的,是受到市场 认可的。超额认购比较多、后市价格升幅大,反映出了投资者对交行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同。首先,交 行是第一家在境外公开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中国金融概念”对投资者吸

8、引很大。投资者对交 行股票的热捧可以说是对中国经济信心的释放。其次,交行信息披露规范透明,与投资者的沟通 充分有效,对问题不回避、不讳言,这些都让投资者对我们更有信心。再次,汇丰在国际资本市 场有着良好的声誉,“汇丰因素”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可忽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交行已经发 生了众多深刻变化,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通过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让投资者切身感 受并认同了这种良性变化,价格上扬反映的正是投资价值的提升。问:最近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引资、上市有些负面看法,认为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您对这 点是怎么看的呢?蒋超良:从交行的经验来看,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恰恰相反,交行上市和股价上扬后

9、, 持股比例最高的国有股东受益最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市后,我行国家股及国有法 人股占比为 64.74%,其中财政部 21.78%,社保基金 12.13%,汇金公司 6.55%。社保基金和汇金 公司持有股份全部转为 H 股,并在 1 年后可全部流通。按发行价格计算,财政部及汇金公司在我 行财务重组时通过注资持有的股份增值 1.66 倍,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增值 47.78%;按 11 月 25 日33.375 港元的股价计算,则分别增值 2.51 倍和 95%。问:汇丰银行以每股 1.86 元的价格入股交行,从交行股票超过 30%的升幅来看,汇丰的回 报可谓丰厚。有人据此认为交行和汇丰的

10、合作是笔亏本买卖。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蒋超良: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战略,不能从汇丰赚钱就得出我们亏 本的结论。商业合作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双方都能从中获取利益。汇丰之选择交行、交行之选 择汇丰,都是看准了这种合作能为双方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每股 1.86 元的入股价格,相当于交行 2003 年末每股净资产的 1.76 倍,此前外资入股中资 银行,市净率最高的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的 1.8 倍,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入股浦发银行的 1.54 倍,我们的定价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汇丰入股使我行资本充足率及时达标,溢价部分 使我行每股净资产上升了 0.17 元,相应提高了我行 IPO

11、的定价基础,汇丰概念对我行 IPO 的成功 和股价后市稳定都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刚才我也提到了,股价上升受益的不仅是汇丰,国有股 的增值更大。应该说,我们和汇丰的合作成效显著。通过合作,交行既引进了资金,更引进了管 理、技术、人才和品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与汇丰的合作是符合交通银行长远利益的。问: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股权合作,会不会导致国家对作为国家重点金融企业的交通银行 控国家制力的丧失呢?蒋超良: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财政部仍然是交行的第一大股东,而 且国有股权在交行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了绝对的大头,控股权是控制力的最有力保证。而且,我们 在和汇丰银行的合作中,也从保障国

12、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设置了若干限制条款。可以说,目 前国家在交行拥有绝对的控制力。问: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加紧进行,基本上走的都是和交行类似的“财务重 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的路子,您认为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唯一路径吗?蒋超良:改革路径的选择,一旦不分对象、条件地绝对化,就谈不上什么正确性。但从交行 的实践来说,事实已经说明,公开上市对交行意义重大,是交行的必然选择。上市给了我们成为好银行的基础和压力。我们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一方面建立了可持续融资 的资本补充机制,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和投资者的监督促进经营管理水 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种外部的压力

13、使我们对自身在经营管理上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 的差距认识更加充分,全行员工变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显著增强,这种理念上的变化正在我行的 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逐步体现。问:交通银行把自己的战略目标定位为“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交通银行对此将采取哪 些实质性的步骤呢?蒋超良:“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表述简单,但含义丰富,包含着经营管理水平国际一流、 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等多重内涵。今年初,我们将这个目标分解后,明 确提出了“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的战 略转型目标,重点是要打造一流的零售银行和建设一流的金融控股公司。业务转型方面,我们提 出要在保持业务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调整业务结构,零售银行收入在三年内达到整个收入的420%左右,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综合经营我们也开始有所考虑,希望以此充分发挥募集资 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股东回报率。管理方面,我们将从具体项目入手,增强稳健发展能力和风险 防范能力。我们确定了包括人力资源改革、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内部评级等在内的若干重点 项目,我们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在今明两年内使绝大部分项目投入使用,并收到实效。(责任编辑:胡立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