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458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兼论我国公司章程内容的重构张如海摘要:摘要:公司章程仅在第三人对章程内容明知之情形或仅对章程的特定记载事项具有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公司章程依法公示后即具有公信力。我国法律应对公司章程做二元化分,并赋予章程大纲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关关键词键词:公司章程;公示;对抗效力;公信力公司登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公示公司的基本情况,便于市场主体了解公司的信用,以维护市场的交易安全。公司章程是公司登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或者是公司登记时须向登记机关递交的重要文件之一,任何人得通过登记机关查阅章程的相关内容,公司章程主要以此方式公之于众。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章程公示的其他方式。那么,公司章程公示之后,

2、对外会产生何种法律效力?这在我国立法上是很不明确的,国外立法来对此问题的规定也颇不一致。本文拟对公司章程的对外效力加以探讨,并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公司章程的对抗效力一、公司章程的对抗效力传统公司法认为,公司章程一经公示,即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其理由在于,公司章程公示以后,社会公众如果要同公司从事交易,即可通过到公司注册登记机构查阅公司章程的办法了解公司的有关信息。即使交易对方未到登记机关查阅,法律上也认为其已经知悉章程中所规定的相关事项,因为章程的公示即被认为对所有潜在的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作了通知,此即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公共文件的推定通知制度。但是,此种作法显然加重了市场

3、的交易成本,影响到交易的效率。所以,现代公司法对推定通知制度做了一定的修正,比如欧共体在 1968 年颁布的第一号公司法指令第 9 条规定,“由公司机关实施的行为对公司具有约束力,即便这些行为超越了目的范围;除非这些行为超越了法律赋予、或者法律许可赋予这些机关的权力范围。但是,成员国可以规定,如果公司能证明第三人当时知道或者当时不可能不知道该行为超越了公司的目的范围,那么公司不受超越公司目的范围的行为的约束。但是,章程的公开行为本身不构成足够的证据。 ”该指令第 10 条规定, “公司章程或者有决策权的公司机关对于公司机关权利的限制,不得被公司利用对抗第三人,即使这些限制已经公告也是如此。 ”

4、1英国 1985 年公司法第 711A(1)条则更加全面地废除了推定通知制度,该条规定,任何人在与公司从事交易时,并不仅仅因为公司注册机构保有公司的章程并且被披露而被认为已经注意到其中所包括的内容。2 在我国,虽然法律并未对章程公示的效力作明确规定,但实务中也长期坚持推定通知制度,直到 1999 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使得推定通知制度在我国有所突破,该解释第 10 条规定,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2005 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则明确规定章程的效力范围限于公司内部,

5、该法第 11条规定, “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我国公司法学界也多认为公司章程仅具有内部效力。笔者认为,公司章程公示的目的在于方便第三人了解公司的基本信息,保证商事交易的效率和安全。因此登记和公告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法定义务,而对公司章程内容进行查阅是第三人的权利,而非第三人的义务。又因为公司章程是公司股东意志的体现,属于公司的内部规则,章程的契约性决定其原则上不应对第三人产生效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赋予公司章程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是,第三人对章程内容明知的除外,即对于非善意第三人,公司仍得对抗之。对于第三人是否善意的判断,公

6、司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之。此外,对于章程的特定记载事项,即使第三人未获知,公司仍得以章程对抗之。这些特定记载事项是指交易相对人基于公司法的规定应当获知的章程内容,包括章程的法定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法律规定需要经过特定公司机关许可的重大交易事项。其中前者是交易相对人在交易过程中应尽的一般注意义务之内容,后者乃公司法对公司的一些重大交易行为的特殊规制,此际公司章程的相关内容实际上是在实现公司法的特定目的,如果不赋予其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则公司法的这些目的将无从实现。比如,我国公司法第 16 条规定,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

7、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法的这一规定目的在于限制公司执行者的对外投资或担保的决定权,从而维护股东的利益。如果公司的章程对此作了规定,但相关内容又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那么,在公司董事违背章程实施不利于公司的交易行为时,股东只能追究公司董事的责任,而董事的信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公司法保护股东的这一目的将无法实现。对于这些法律已经作出特殊明示的问题,赋予交易第三人审查章程的义务不为苛刻,因为法律本身具有推定通知的效力,法律的规定是所有当事人都应知晓的,它产生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法律效果。3二、公司章程的公信力二、公司章程的公信力公司章

8、程的公信力指的公司章程经法定公示即可产生使社会公众信赖的法律效力,即便章程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交易相对人因信赖章程内容而为的法律行为仍受法律保护。赋予依法公示的公司章程以公信力,主要是为了维护交易第三人的信赖利益,进而保证市场的交易安全。现代社会经济交往范围的急剧膨胀和交易频率的几何增长使得众多交易在互不相识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仅凭交往中掌握的相对人的不完全信息,必然产生交易风险和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章程的公示将公司的信用状况公诸于众,无疑有助于公众预测交易风险,减少意外风险发生的频率,从而更加明智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交易对象和交易行为。4如果交易第三人通过公司依法公示的章程获知的信息是可

9、以随意推翻的,特别是在公示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公司可以以此对抗第三人,那么,第三人依据该信息作出的交易行为就会随时面临被否定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法律应依据外观主义的要求,将公示的内容按真实的内容处理,使形式与真实的内容相分离,并发生独立的效力,即使公示事项与实际状况并不一致,善意信赖该登记公示的交易相对人所为的行为仍应按公示内容发生效力。如此,市场交易才能获得应有的法律保障。所以,公信力的实质在于,当以登记主体为代表的静的安全和以第三人为代表的动的交易安全因公示的瑕疵即权利外观的出现而发生冲突时,法律尊重权利外观,以形式代替实质,牺牲静的安全以谋交易安全。5公司章程的公信力

10、是公示后的章程所具有的法律属性之一,但公司章程本身并不产生公信力,公信力是将信用制度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信任,公司章程公信力的构成前提在于章程的构成要件和程序要件符合法律制度的规定。6首先,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公司章程的强制性内容;其次,在公司设立时,须向登记机关提交公司章程,登记机关要对章程的内容进行审查,发现章程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机关不予注册登记;再次,公司章程登记之后,登记事项如果发生变化的,还要依法进行变更登记。可见,公司章程的公示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公司登记行为属于行政行为之一种,具有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效力。法律机制的构架和政府权力的两相结合,成为社会公众信任政府监管行为的理由。公

11、司章程的公示有多种方式,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公司章程经登记机关登记即可,有的国家规定登记后还要公告,对于股份公司还要求在公司备置公司章程以供查阅,上市公司的章程还要求通过特定媒体进行披露。如果通过不同方式公示的公司章程内容不一致的,应如何处理?德国商法典规定,对应登记事实进行不正确的公告的,善意第三人可以援用公告的内容对抗公司。我国台湾地区的商业登记法则规定,登记与公告不一致的,应以登记为准。按照台湾法律的规定,公告实际上不再具有公信力,第三人如欲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必须到登记机关查阅才能放心。按照这种思路,在法律规定多种公示方式时,如果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威,则其他公示方式实际上已不具备公信力。而

12、按照德国法的规定,只要第三人通过法定的公示方式获得的信息,皆可以以之对抗公司,但这里的第三人须为善意第三人。笔者认为,如果一国的公司登记能够实现网络查询,台湾的作法无疑最为方便易行,且可避免许多争议。如果一国在技术上尚不能实现网络查询,则德国的规定更为可取。三、我国公司章程内容的重构三、我国公司章程内容的重构在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公司章程均由单一文件构成,章程的内容一般分为绝对记载事项、相对记载事项及任意记载事项,包括公司外部关系及内部关系。一般情况下,章程中调整内部关系那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向社会公示,而且公司可能出于种种考虑也不愿向社会公示,但这部分内容如果不规定在章程中,在法律效

13、力上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规定在章程中,从以上对公司章程对外效力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章程依法公示之后,对公司自身来讲,一般情况下并不必然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对第三人来讲,则可以之作为对公司的抗辩。所以在此问题上公司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改造我国章程的结构入手,在这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作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借鉴。在英美法系国家,公司章程分为章程大纲和章程细则两个文件,章程大纲规定公司的对外关系,如公司的名称、资本、股东责任、营业期限等,其目的是使公司的投资者及与公司进行交易的第三人知晓公司的基本情况。章程细则主要规定公司的内部事务,如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等

14、,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公司内部关系,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章程大纲是公司注册时必须提交的文件之一,其内容是法定的,具有对外明示性,章程细则不是公司的注册文件,仅具有对内约束力。对外公示的章程大纲是建立章程公信力体系的基石,而对内契约性的章程细则则可以满足公司对于保密性的要求,所以英美公司章程的二分法是比较科学的。为合理构建我国公司章程的公示公信制度,我国公司法亦应将公司章程作二元划分,其中章程大纲规定公司的强制记载事项,登记机关须将章程大纲的内容全部登记并公告, 如果实行网络公示的,亦应将大纲内容全部列明,公示之后的章程大纲具有对抗第三人之效力。其他内容由章程细则规定,章程细则无须向登记机关提交,即

15、使提交亦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注 释: 按照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司登记时须向登记机关提交公司章程,虽然章程的许多内容属于公司登记事项,但公司章程本身并非公司登记的事项之一,章程仅作备案使用。如果采用二分法,则公司章程大纲的内容应全部属于公司登记事项。参考文献:1 刘俊海.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1-12.2 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273.3 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5.4 5柴瑞娟.商事登记公信力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6 徐剑英.公司章程公信力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