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275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忠诚从教 爱岗敬业忠诚从教,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具备了忠诚从教、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职业特点决定的。“爱主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具体化,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利益、它对教师道德规范起着支配和指导作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只有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劳动,才能把学生培

2、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人才,为整个社会主义利益服务。如果没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情感和信念 ,不热爱、看不起平凡的教育劳动,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培养教育好下一代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所以,教师只有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才能真诚地热爱学生,治学严谨、为人师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才能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爱岗,是对教师的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对所从事2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职业是两个目标完美结合起来的职业。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悉心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把奉献祖国、造福人民的事业做得实

3、实在在;另一方面,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撒播爱心 ,施展才华,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教师职业还关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关系到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拥有和维护。同时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爱岗敬业,不仅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还要表现为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师的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书”只是“育人”的途径和手段, “育人”是目的、是根本。实际上,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为国家、为

4、社会培养人才才是“育人” 。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爱岗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一个人只要深深地热爱他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会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乐于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它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养青少年成才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的以较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教师应做到:甘为人梯,把自己所知晓的知识和本3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无情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乐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以献身教育为己任,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支撑共和国的教育大厦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之,教师具有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地奉献精神,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思想政治课中快乐教育课堂教学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文素质。实施快乐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一位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渊博、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如果观念不转变,就可能把活学生教死,快乐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一、师生关系的和谐快乐课堂教学,师生间、同学间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三情之中:1、教师之情。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地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要把这样的真情融于课堂、融于与学生的合作之中,具体体现在教态要亲切

6、、自然;教学语言要规范,有感染力。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以教师之情感染学生,让师生的心情在情感交流中相通,使课堂上充满着和谐的气氛。2、师生之情。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要关心学生,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给予耐心的引导。教师要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努力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鼓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3、同学之情。同学之情主要体现在同学之间的真诚。在课堂教5学中,同学之间要以赞许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

7、成功者,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展示成功不了的朋友,以热情的帮助对待学习有困难的伙伴。二、教师的善教之乐教师善教使学生了学的基础,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获得主动地发展,不是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引发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引发调动是一种教学艺术。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会学兴趣是他们产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下面四种方法:第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第二,挖掘教材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第三,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第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克服过去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

8、的传统教学模式。2、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参与的条件,给足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参与教学的全过程。6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中,思维的参与是最重要的。教学不能只是灌输信息,学生的头脑不能只是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善于处理信息。所以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学习经常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在寻根究底中锻炼思维能力,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造思维。总之,只要我们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他们会由想

9、的浅到想的深、由想的少到想的多,他们会越来越聪明。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是多方面多种形式的,只要让学生参与,他们就可以接受锻炼。快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高高兴兴。让学生参与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要让学生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在失败向成功的转化中锻炼意志、活得快乐。7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一、培养创新能力对政治教师的要求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新观念“创新教育”重在创新。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以往的教育观念,

10、教育模式重新审视,拼弃死记硬背,死扣书本,死搬教条,大胆质疑,重讲授、重接受等陈旧落后教育观念,把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在教学中切实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的教为教师的导,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说。2、注重学法研究,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往的研究教法为主,转变到以研究学法为主,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采取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引导,8学生探讨,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等方式。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思考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以往教

11、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打天下的单一手段,充分利用投影、录录像及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另外,还要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灵活运用,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并并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彩梦得到更好发挥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1、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克服“满堂灌” 、 “一言堂”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每一个学,作风民主正派。其次,要创造条件,消除学生恐惧心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大胆质疑。比如在讲解“公

12、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内容时有一事例:父母发现自己的女儿的行为可疑,为找出蛛丝马迹,就偷看女儿的日记。按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关心女儿,但有学生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对,我就鼓励他们找出论据,阐明理由。2、注重扩散思维,倡导求新求异扩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9思考,以求得认识的更全面、更深刻。大量实践证明:扩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这个内容时,关于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教师讲解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下列四个

13、问题这一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以什么形式确定下来的?我们的国旗和国徽是以什么形式确定下来的?我们靠什么来维护国家的社会秩序?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3、重视学科渗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政治学科和历史、语文等学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学好政治,必须加强政治与其它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科间的渗透,适时引导学生引用历史事件,加以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出属于政治课上所学的什么观点,利用历史知识开拓

14、政治思维。4、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便于参与教学中老师应当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有广阔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参与。政治课本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都以漫画形式出现。根据10漫画的内容,让学生以演小品的形式参与教学。比如:教材中在讲解生命健康权时,有一幅漫画,画中的老大爷为了避免假酒坑人,把空茅台酒瓶摔碎了。这实质上是从个人的行为上维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我根据这一漫画,让 3 名学生分别扮演老奶奶、老大爷和收酒瓶的,在课堂上表演摔酒瓶的小品。这样,既寓法理于其中,又使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和知识。小品表演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5 引用实例,增加设问,启发诱导政治课上好与否,举例至关重要。一

15、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一个巧妙的例子能够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可见实例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理论的重要桥梁,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再举例时如果能根据需要,层层设问,可以把众多知识点融为一体;同时例子也显得跌宕起伏,能极大地调动同学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时,为了使同学们把这两种罪名区分清楚,我举了震惊全国的洛阳“229”特大杀人分尸案,并从中设问,效果极好。案情是这样的:2000 年 2 月 29 日,洛阳市三个小学生到一私人电子游戏厅打游戏,因玩得入迷超支了 250 元,便被这家游戏厅老板拳脚相加,之后该老板又用一锁门的

16、铁链向一少年打过来,少年头部被打中,当时昏倒在地。少年倒地后,游戏厅老板又伤心病狂地将另外两名少年打翻在地,残忍的用水果刀将他们刺死,后在其哥哥的帮助下移尸荒郊,焚尸灭迹。对于本案例,我由易到难层层11深入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游戏厅老板的行为是违法还是犯罪?(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如果是犯罪,从犯罪主观方面看,属于哪一类犯罪?为什么?3假如游戏厅老板打了第一个少年后罢手,他的行为是什么犯罪行为?用水果刀杀死两个少年后是什么犯罪行为?通过设问分析,使大家清楚地把“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区分开了。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造就世纪人才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用于把创新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能力培养,那么,政治教学定能开出一片新天地,结出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