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107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生物实验题型及应对策略:五大题型演练 收藏到 QQ 书签 作者:admin 点击: 736 次 成绩不理想?【全国顶级名师视频辅导高中课程】远题海,近方法!高一入口,高二入口,高三入口 如果把实验题型进行一下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 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1.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要求,以便确定答题方向。2. 明确所给实验仪器及试剂、材料的操作及用途。3. 设计实验步骤:必须实验遵循两个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注意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顺序;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验证分析。例 1: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

2、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 R 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 R 细胞,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于是该同学就假设了“造成 R 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R 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问题:参照上述题目中所给出的有关材料,请设计一个实验对该同学的假设进行验证。第一步:_第二步:_第三步:_第四步:_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R 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那么就要验证 R 细菌产生了一种物质,并且不利于其他细菌

3、的生存。我们要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只能通过培养皿,所以要配制培养皿。本实验的设计抓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进行对照组(R 细菌的有无)的准备,二是对照组的设置(注意单一变量原则),三对照组的使用,四对照组控制条件的观察。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 R 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 R 细菌,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二、 实验评价题1. 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2. 看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3. 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

4、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4. 看实验仪器、药剂的使用的是否合理。药剂的配备、使用及用量的大小。5.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合理。例 2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将试管分别放入 25 。C、60 。C 的水中和冰块中,在三支试管中分别中入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酶溶液,两支试管中的 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 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 5min。(3) 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均。观察并记录:(略)结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请回答: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_2指出步骤中不

5、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_。解析: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实验评析题,从实验原则、过程顺序、剂量等方面逐一排查就会得出结论。1按此步骤不能得出以上实验结论。2a.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进行标记如三支试管上分别标记 A、B、C。b.步骤(1)(2)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如步骤(2)中应补充 3%的可溶性淀粉 2ml。c.实验组与对照组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两组中存在酸碱度和温度两个变量,应只有一个温度变量,酸碱度应一致,pH 应都为6.8(只有答出 pH 就可以) 。三、 实验步骤补充完善题1. 添加实验假设。2. 完善实验步骤。3. 总结实验结论。4. 补

6、充填加对照实验。例 3: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来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请将该过程补充完整。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做出假设:_进行实验:把青霉素接种于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论:_弗来明在持续的保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将它命名为青霉素。本实验中你认为不完善之处是_,应如何改进?_。解析:假设:青霉素产生可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未设计对照实验,应将细菌接种于未培养过青霉素菌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四、 对照实验的设计1.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要有

7、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 A、B、C 或者 1、2、3,总之让人一看对实验组一目了然。2. 必须要确定实验因子,即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是谁? 这样设计才有依据。3. 常用的方法:(1)空白对照:即实验因子的有无。例如 2002 年全国理综试题中用水培法验证矿质元素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 瓶中加入完全培养液,B 瓶中加入去掉镁的培养液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现象。(2)条件对照:例如验证不同色质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条件完全相同的植株用不同的光照射,A:用绿光,B 用红光,C 用白光;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把 A 试管放在 0。C , B 试管放在 37。C

8、 ,C 试管放在 100。C 实验观察。(3)剂量对照:如验证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进行对照。(4)顺序(位置)对照:如 2001 年山西高考题中验证生长素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生理学的植物胚芽鞘的上端运输到下端,那么对照实验就应该是把植物体的上下端倒置过来。例 4:有一实验现象: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单侧光照射,乙组不给光照。同样培养一段时间后,甲组向光弯曲生长,乙组则直立向上生长。简答下列问题:作为对照,若要使乙组同时也受光照,你会如何设计乙实验装置?并请简要说明。解析:本题是给予实验单侧光照

9、射,因此推测实验因子就是单侧光,方法一:如果给予乙组与甲组反方向的单侧光,实验现象可能会发现胚芽鞘弯曲与甲组相反的方向生长(即弯向光源生长)。二也可以消除光的单侧性。给予乙组直射光照,发现乙组胚芽鞘直立生长。(其他的设计只要合理也可)如让乙组旋转照射光等五、 强化练习:1、 生物体内的细胞代谢速率与物质扩散的速率有关。同种物质虽然在细胞中扩散的速率基本相同,但细胞大小不同,扩散发生的快慢会有差异。有人设计了一种模型,用于研究这一问题。实验目的:(略)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1) 用小刀将琼脂块样品(内含酚酞)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 3cm, 2cmt 和 1cm 的立方体;(2) 将以上三种琼

10、脂块样品,侵入 0.1%的 NaOH 溶液中,处理10 分钟;(3) 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 NaOH 扩散的深度,记录结果并分析:a. 请你为此研究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b. 该研究中所用的细胞模型是_,考虑在样品中加入酚酞是为了检测 NaOH 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原因是_。2.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 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可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和噬菌体的 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长,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等

11、多氨基酸。请你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 3H、14C、15N、18O、32P、35S 等 6 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 DNA?_(2)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答案提示:1、a.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快慢之间关系的研究 b.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代表了不同大小的细胞);酚酞遇 NaOH 变红色。2.(1)用 32P 标记 DNA,用 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2)先将细菌分别入在 32P 或 35S 的培养基上培养,使细菌被标记上 32P 或 35S,然后用噬菌体

12、去侵染分别被 32P 或 35S 标记的细菌。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2010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收藏到 QQ 书签 作者:admin 点击: 837次 成绩不理想?【全国顶级名师视频辅导高中课程】远题海,近方法!高一入口,高二入口,高三入口 为了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和形成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提出以下几种高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第一:要将实验内容融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高中生物学中的动手实验和教材中提到的众多实验,是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并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就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

13、的渗透系统,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浸在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细胞和渗透作用的物理装置是相似的,都具备了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的条件。这正是我们复习水分代谢的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复习中如有条件可再做此实验,并研究、分析如下的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做观察材料?2)质壁分离的“质”和“壁”分别指细胞的哪部分结构?3)质壁分离发生时,水分子渗透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有哪些?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渗透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有哪些?4)质壁分离发生后, “质”与“壁”之间的空隙里有什么?为什么?5)质壁分离发生后,液泡中的紫颜色的变化是怎样的?6)如果用 50%以上的蔗糖溶

14、液做此实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为什么不能复原?7)如果用 0.18mol/L 的 KNO3 溶液做此实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为什么会自动复原?8)与渗透作用装置相比较,一个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所具备的 2 个条件分别是什么?9)植物根的根毛细胞里的水分如何逐层渗透到内部的细胞中?10)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第二:归纳、总结有实验的方法体系无论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有一些学生的动手实验,还有大量的结合知识内容所列举的实验。在复习中要将这些实验中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以得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按笔者的理解,可把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归为

15、以下10 种: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等。2.观色法,如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等。3.示踪原子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 18O2 和 14CO2 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鞘实验等。5.加法创意,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6.减法创意,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的实验等。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 Ca 和 Si 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等。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 2 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等。10 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米勒的模拟实验等。第三: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