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807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1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四李清照 一、生平经历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 1084 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 1151 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 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 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 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 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 就。在同代

2、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 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 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 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 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 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 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

3、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 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 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 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 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 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 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

4、一 带住过。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 部员外郎。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 “。(宋史?李格非传)崇宁 5 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皇宋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 卷)。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 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 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却被他婉言 谢绝。做广信军通判时,他

5、曾把一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 出境。可见,他是一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 礼记精义16 卷, 史传辨志5 卷。此外,还有永洛城记一卷, 洛阳名园记。 一卷等。 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 19 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特别是全书 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含李格非 对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评。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的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 10 余里,峰高 90

6、尺的万岁山。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 的花园以供享乐。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 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 洛阳名园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 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后四学士“。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 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 想却有所记载。他提出“诚著“二字作为文学批评的

7、标准。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 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他鉴赏古人的作 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 去来辞 。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一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 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她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亦善文,工词翰。在封 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决不仅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在诗词创作方面,一定会给女儿 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年青的时候不但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

8、; 而且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亦无不浏览。封建时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一般只能读些女 诫 、 烈女传之类的书籍。而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 的迂腐之见。因此,李清照在父母的带领下,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从丰富的历史和文 学资料中吸取营养。从她的作品和文艺思想来看,她的确从父母、尤其是父亲那里有所继 承。她的词作能够揭示内心的奥秘,她的诗篇能够涉及时政,而她的散文又是那样叙事精 当,富于感情色彩。在各种文体里,无论写景、抒情、状物、叙事,都留有父亲的流风遗 韵。所以,李清照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当优越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从 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发展。

9、她那渊博的历史知识,卓异的文学禀赋,豪爽 坚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 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 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 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 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 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 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

10、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 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 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 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 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 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 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 我,你的身体连

11、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 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 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 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 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 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 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 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

12、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 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 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 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 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 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 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 人帮忙,

13、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 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 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 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 、 “无检操” 、 “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 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 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 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 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

14、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 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 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 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 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 ;一 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 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 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

15、的恶浪, 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 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 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 年 8 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 9 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 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 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 逃下

16、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 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 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 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 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 11 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 3 月又 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 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 年 11 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 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 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 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 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