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984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斗牛文化的特色及其表现形式斗牛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不具有竞技性,它是群众自发 的,并非由政府组织。此外,斗牛在侗家人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九洞地 区的民众至今仍把它看作头等大事。斗牛,当地人俗称“牛打架” ,大多是在冬春的农闲时期进行,每逢亥日举 行。事先由主办的村寨送帖请战,发出通知。传统的邀战方式是放“传牌” ,就 是在一块刨光的木板上下“战书” 。传牌一放就是几十个村,凡接牌的村寨皆可 应战,这可谓是一种淳朴的古风遗存。在斗牛的前三天,寨上的芦笙队到牛王房外吹奏芦笙,敬祭三日,称之为 替牛“养心” 。斗牛当天,各寨在牵牛赶往斗牛塘之前,都会举行一定的仪式, 例如,祭

2、敬“萨岁” ,祈求庇佑,保佑本寨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同时,还要给 参赛的水牛好好装扮一番,或头戴红花,或颈悬响铃,使“牛王”威风凛凛, 神气十足。各寨的牛王还有各自的名号,如“震天王” 、 “胜霸王” 、 “地雷公” 、 “扫地王” 、 “碰响雷”等,这些名号都写在各自的斗牛牌(或称“码牌” )上或 者绣在大旗上。全村的青年男子敲锣打鼓,吹奏芦笙,高举若干面彩旗,前呼 后拥地随牛出村。其中还有一些禁忌,比如,斗牛的前一天,全村寨的妇女不 准织布和缝补衣服,孕妇不能去牛王房,也不能跟在牛王后面,等等。 是日,斗牛塘附近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芦笙阵阵,热闹非凡。 斗牛这天,既是斗牛的日子,

3、也是民间集市贸易的好机会,不少村民在山间道 旁摆满土特产品,日用百货,零摊小吃,应有尽有。午时许,待各寨牛王到场 后,进行分组,通过抽签决定比赛的次序。按照惯例,先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往 洞村的芦笙队吹起芦笙,率先进入斗牛塘。 (以前还要唱踩塘歌,现在很少这样 了。 )在三声铁炮巨响之后,首先是举行“踩堂”仪式,人们举着旌旗,护着牛 王绕场三周进行亮相,以展示其威猛雄悍,众人高呼不止。之后,斗牛正式开 始。两牛相见,分外眼红,牛角相抵,牛头相碰,轰然作响。有的被碰得头破 血流,当场丧命,有的体力不支,败下阵来。如果角斗到预定时间,仍不分胜 负,双方即用大麻绳或大棕绳把牛的一条后腿套住,由十来个年轻

4、力壮的人把 牛用力往后拉开,视为平局。无论是分得胜负,还是打成平手,皆鸣锣击鼓, 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战胜的牛披红挂彩,被牵着绕场三周,其所属村寨的人 们欢呼胜利,场上一片欢腾。同时,胜方派人将败方的旌旗夺去。那些被打败 或者临阵逃脱的牛很可能会遭到宰杀,由全寨分而食之,日后再集资购买新牛。 哪个寨子的“牛王”在斗牛中获胜,那将是全寨的荣耀,当晚会举行歌舞饮宴 庆祝一番,斗牛这天对于当地人来说简直就是盛大的节日。斗牛活动不为输赢, 只为庆贺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寓意收获丰收,寄托希望。 四、与斗牛文化有关的自然生态系统 侗族是传统的农耕稻作民族,其农业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牛这一重要的 劳动工具。

5、侗族具有悠久的水牛养殖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这为培 养和选购专门用于角斗的水牛提供了前提条件。 传统的侗家人多居住在山地丘陵地带,且择水建寨,顺水而居。往洞乡境 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溪河流众多,因此在选择斗牛塘时,往往是山谷间 的平地或者两山之间的坪坝,亦或是专门用于斗牛的水塘,这些天然的地理地 势无疑是斗牛场地的最佳选择。 往洞乡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5.5, 年降雨量在 1230mm 左右,年日照时长达 1080 至 1249 小时,无霜期达 280 天以2上。这样的自然气候也给在农闲时节举行多次大小型斗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天 气条件。 五、与斗

6、牛文化有关的人文生态系统 斗牛在侗族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语云:“三年舞,五年牛。 ”就是 说,在斗牛进行五年之后,暂停三年,这三年可以进行吹芦笙、唱多耶等娱乐 活动,在三年之后,再接着斗牛。在斗牛暂停的这三年期间,一般来说,村寨 会把自己寨上的牛王卖掉,等到斗牛又要开始的时候,再由寨老、村干部以及 寨上有名望和有经验的人去选牛、买牛。斗牛已经成为当地的传统娱乐活动和 盛会,在侗家人心中已经有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侗家人爱牛,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在田间地头, 水牛是最忠实的劳动伙伴;逢重大节日,牛肉是供奉祖先的上品;遇远方来客, 牛肉是款待贵宾的佳肴。水牛已经和侗家人的心联

7、系在了一起,牛王在全村人 的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是全寨荣誉与胜利的象征,受到全寨群众的器重与 悉心照料,这也无怪乎斗牛在当地那么受欢迎了。 侗家人团结一心,而且非常热情好客,这样的民族性格在整个斗牛活动中 也有充分的体现。人们为牛王祈福,随牛王出征,为其呐喊助威,欢呼雀跃, 斗牛活动可以说是南侗地区村寨凝聚力的最好体现。通过斗牛,不仅丰富了人 们的生活,而且还加强了各村寨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像行歌坐月之类的民族风 俗也会作为斗牛活动的落幕曲目。在斗牛过程中,胜方把败方的彩旗夺去,数 日后再到对方村寨送还,同时会受到盛情款待,大家一起吃酒唱歌,有的还会 给胜方赠送赎旗彩礼。其实,这无疑是村寨之间

8、一种很好的沟通交流和增进感 情的方式,男女青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还有可能会促 成一段段美好姻缘。斗牛文化与侗家人的生活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六、与斗牛文化有关的社会组织结构侗款 一般来说, “款”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款组织,它是侗族社会以地域为 纽带而结成的联盟组织,是传统侗族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作为民间自治性的社 会组织,其发挥着组织和管理的职能;其二是指款规约,它是维护侗族社会生 产生活秩序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是侗族传统社会最重要的规章约法,在维护侗族 地区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道德观念等方面起着积极的 作用。二者在侗族社会生活中集中体现了权威性和

9、道德性,侗款正是理性与智 慧的象征。侗族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款”与平楼的斗牛文化密不可分。 侗款组织具体形成于何时难以考究,但可以确定的是,侗款在唐末五代时已 形成,到宋代遍及各侗乡。款组织分大小,大致分为四级,即小款、中款、大款 和联合大款。小款是侗族社会组织形态的最基层组织,一般由一个大寨或数个小 寨设立,中款则是由几个小款构成,大款是由较大区域的若干中款组合而成, 联合大款由若干大款或绝大部分侗族地区联合而组成。款组织有自己的首领, 即款首或称款长,通过一定的民主方式推选产生,通常由经验丰富、德高望重、 处事公道、熟悉款约的人担任。款首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处理寨内事务,宣讲款约,调 处纠纷;

10、在外敌侵入时,款首同时还是款的军事首领。款首平时不脱离劳动,没 有专门报酬,也没有特殊的权利,不称职者可以被随时撤换或改选。各款都有款 首,小款的款首由各寨寨老或款内成年男女推选,大款的款首由各小款的款首民 主协议推选产生。平楼属于九洞,相传自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时起,当地就产生了款(当地人 也称其为“议款” ) ,九洞地区即是一个款区,现在设有一个正款长和两个副款3长。作为一个款区的领导,款长由款内民众选举产生,或由村干部和寨老推选。 款长一定要能服众,心胸宽广,而且善于从事管理工作。在斗牛期间,款组织 的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款长带头,在款内安排和组织治安队,这些执勤 人员由 17 个村中选

11、出,每个村两名,一般来说,会推选那些正直、口碑好,且 能服众的人作为斗牛活动的执勤人员,他们一律戴蓝袖套,而款长和副款长戴 红袖套。治安队和当地政府及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一起,维护斗牛当天斗牛场地 附近的治安和秩序,负责监管在斗牛塘发生的偷窃等行为,同时治安队还负责 维护斗牛过程中的场地秩序,如防止观众过于靠近斗牛现场而造成意外伤亡事 故等等。 在往洞,每逢重大节日,如过年、过节、吃相思等,都要唱诵款词。虽然 很多老人会唱款,但是并不一定都懂,因为有的款词含义很深,较难理解。那 些古老的款词,有的是念出来的,有的是唱出来的,那些念出来的款词,内容 多是祈福,而那些唱出来的款词,内容多是颂扬诸葛亮的

12、丰功伟绩,或者是教 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过去,在斗牛正式开始之前,男女老少都要唱起款词, 内容多是感谢刘备和诸葛亮当年教化当地人,给人们带来幸福,而现在都不唱 了。于 1992 年新建的名为“平楼议款条约”的款碑就立在往洞斗牛塘(即平楼 牛塘) 。现在,在斗牛之前,不再宣读该款的内容,但会宣布款碑立于何处,让 民众自觉遵守斗牛规则和治安管理规定。在斗牛过程中,当出现两牛相持不下 的情况时,由款长等人组成的治安队还会协助拉牛腿。如果某个村寨的斗牛伤 了人,则由该村寨负责支付相关的医药费用,但如果是由于观众违反相关规定, 擅自靠近斗牛,从而导致其受伤,则自行承担后果。 毫无疑问,九洞款区的侗款组织

13、在斗牛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斗牛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协调、管理和配合,而且在当地侗家人看来, 款具有传统神圣的地位和十分特殊的意义。侗款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变迁,仍然 具有其独特的力量。 七、与斗牛文化有关的宗教信仰 在过去,斗牛当日牵牛王出村之前,要先在 “萨坛”向村寨的守护神 “萨岁”进行祈祷,并由身着古装的寨老手持象征萨岁的伞,而且自始至终 伞都须直立不倒,请 “萨岁”随斗牛的队伍一起出村,保佑本寨斗牛顺利。 这反映了侗族的宗教信仰,即信奉和崇拜 “萨岁” 。由于现在斗牛的娱乐性 增强,斗牛不在输赢,所以现在已经很少这样请萨出征了。 在侗族的现实生活中,“萨岁”几乎是无处不在

14、的,如劳动生产中遇到 天灾,人们就会请 “萨岁”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日常生活中遇到人祸, 就请“萨岁”保寨安民,带来吉祥;如遇外敌入侵或要外出打仗,则请 “萨岁”离坛挂帅,率领兵将出征。此外,定期还会举行隆重的祭萨活动。 对于侗家人来说, “萨”既是祖先神,又是自然神,同时也是英雄神和保护 神,是侗族在历史的追念中、现实的生境中和对未来的畅想中“多元一体” 的精神支柱。 八、文化持有者对斗牛文化开发的态度 通过对往洞村干部以及当地副款长的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当地人非常支 持把斗牛文化开发成旅游资源,认为是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改善群 众生活以及宣传侗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他们

15、对旅游开发斗牛文化 也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他们认为,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侗族斗牛具 有自己独特之处,观看斗牛比赛应不收门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而远4道而来的游客肯定会在当地消费,比如吃、住、购物,包括购买具有民族特色 的纪念品,这些都无疑会给当地人带来巨大的商机,与此同时,传统地道的侗 族文化,比如斗牛、侗族大歌,也会给游人带来难忘的美好回忆。此外,他们 也提到了斗牛的缺点:其一,购买斗牛的花费较大,动辄数万元,对于一个村 寨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其二,观看斗牛的人数众多,必定会产生一定 的环境污染。 九、开发斗牛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开发斗牛文化为旅游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16、益的同时,也会存在 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因为旅游开发而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 环境污染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自然环境的修复周期长,修复能力弱,甚至有些 是无法再弥补的损失。所以,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可以采取 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例如,颁布和实行相关 法规,建立健全环保设施,加强环保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倡导当地人爱家乡、 保家乡,引导游客保护一方水土,爱护美好家园。 其次是经济利益分配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和旅游部门在获得旅游经济利 益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服务地方、惠及当地群众,毕竟他们才是旅游开发的主 体,没有他们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很好的配合,再好的旅游项目也很难顺利开 展。 再次是管理的问题,尤其是旅游的治安管理。由于斗牛毕竟是一项具有一 定危险性的群体活动,激动的斗牛不容易控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 亡,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外,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观众动辄上万,不便 管理和疏通,同时也给小偷等不法分子带来可趁之机,给治安管理带来一定的 困难,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公安部门以及民众自发组成的治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