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7639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访访中共杭州委党校副校中共杭州委党校副校长长安蓉泉教授安蓉泉教授司马:市委九届六次会议在研究今年工作 思路时,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进 城市化战略”的要求。怎样理解这个要求的背景 和意义?安:这是 10 年市场化取向改革正反经验的 总结。从九三年中央开始推进中国的市场经济 体制至今已经 10 年了。十年实践下来,关于 “市场经济”我们得到三点“亲知”:市场经 济能带来效率,中国生产力上了个台阶;市场 体制效应还没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需要进一步 “完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不万能,它不 直接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 司马:您说的市场经济不能“直接解决”的

2、矛盾主要指 安:由于城乡协调发展不够导致的“三农” 问题突出了,由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够导 致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突出了。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 配置资源的能量,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统筹 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市委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杭州城市化 发展的重点,其背景和意义至少有三条:第一, 切中城市化的长远难题。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 指标是看产业和人口的集聚程度,特别是一个 地区或国家城市(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惯性和后来“离土不 离乡,就地搞工商”思路的阻碍,中国农村人 多地少、剩余劳动力浪费、人均收入提高困难

3、、 城乡消费出现“断层” 、发展“三产”达不到 “入门人口” 、乡村工业素质低下等矛盾一直困 扰着各级政府。这些矛盾在人多地少的华东地 区更加突出。现在看来,就“三农”谈“三农” 路只会越走越窄,解决“三农”问题“功夫在 农外”就是要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解 决“三农”问题的互动过程中统筹考虑。第二, 立足城市化的综合效应。 “统筹城乡发展”不是 “牺牲”城里人利益帮农民,而是争取城乡在 协调发展中“双赢” 。 “农民买不起,城里人就 下岗” ,城里人的生产、消费和收入,是同广大 农村的消费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农民“三个 月种田,一个月过年,七八个月没事打工挣钱, 挣不到钱就去弄钱 ” ,城市

4、社会治安就成问 题;农民身份转变后素质、就业、社保等不解 决好,又会对城市环境、城市稳定、城市整体 竞争力带来新问题。所以,一定要从城乡 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上,把“三农”看成城市 的“利益共同体” ,看成城市化的题中之义。第三,体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 “执政为民”是我 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如果说建国后存在的 “工农业剪刀差”对于尽快建立起国民经济的 体系还起到过历史性作用,如果说前些年我们 对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关系因认识局限推动不够 还情有可原的话,通过 10 年改革这个问题已经 清楚地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了同顶一 片蓝天,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通过克 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快解决农民生产条件

5、和涉 及分配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障 制度等利益攸关的大事,以尽快改变城乡在管 理体制、社会待遇上的二元分割局面,是“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观上的一个根本要求。司马:统筹城乡发展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安:“三农”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 最大、最复杂的难题。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着眼,说到底是一个统筹宏观政策的问题,具 体说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公共 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央已经 决定,一方面“多予” ,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 乡村道路、能源建设、市场体系的投入,财政 支出在文、教、卫等方面的增量重点放在农村; 另一方面“少取” ,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

6、 农业税率。二是统筹城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政策,用城市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不是工业孤立的发展,工业化的本质是 产业化,包括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种产 业市场化、协作化的发展过程。统筹城乡经济 结构调整,就是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一 方面鼓励乡镇工业企业把自身发展同农业产业 化相结合,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升级;另一方 面,在推动农民市民化、土地流转化、服务专 业化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规范经营、机械 化作业的新机制;此外,还可以通过城市大工 业集群化的过程,使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 透,

7、推动农村的工业化进程。三是统筹城乡改 革政策,尽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的问题。这里涉及农村人口的社保、医保、低 保、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比如统筹就业政 策,就要打破城乡分割、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 动的体制,在引导富余劳动力按需、有序向非 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过程中集聚人口,发展三 产,健全市场就业机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者 在城镇自主创业。四是统筹发展大都市与发展 小城镇的政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杭州大都市还会迎来一些农村人口,这是大都 市空间扩展和集聚效应的自然结果。但由于城 市化的推进对于我们来说积累的“欠帐”比较 多,原有的基础设施、空间结构又很难一下承 载过多的产业和人

8、口,因此在坚持主城区“两疏散、三集中”的同时,要加快杭州“三副六 组团”的建设,研究推进 50 万和 20 万人口以 下的中小城市及 10 万人口以下的建制镇吸纳农 村劳动力、集聚乡镇工业和服务业作用的措施。 五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 应该说,统筹城乡经济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可能, 杭州五城区“一主三副六组团”之间以“生态 敏感区”名义设定的“六条生态带” ,就是利用 自然山体、水体、农田等形成的绿色开敞空间。 这种不像城市又是大都市组成部份的城市的 “肺” ,就是城乡生态协调发展的一种体现。大 都市发展过程中工业园区的整合和环保监控手 段的提高,也都为杭州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有

9、利条件。 司马:“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件惠及当代、造 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难度很大,人们难免还有这 样或那样一些疑虑。您看我们应该怎样的心态现 实、发展地认识这个时代性课题?安:我看应该树立三个辩证观。一是处理 好从国情出发和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关系。我们 过去对国情比较重视,这在今后仍很有必要。 如果把美国户均 200 公顷土地(中国户均仅 0.5 公顷!) 、澳大利亚农民开着飞机播洒农药和种 子的事例简单作为模仿目标,那会感到中国 “三农”问题的解决太难太遥远。但我们以往 总的偏向是学习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注意遵 循世界文明的共同规律不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农业发展通过的“农民市民 化

10、” 、 “土地流转化” 、 “服务专业化” 、 “农业产 业化” 、 “农村市镇化” 、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 路径,毕竟是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的解决农业 问题的最好的方式,我们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 努力。二是处理好抓紧推进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按照中央部署,在未来十余年我国将按年均 1 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农民变市民”的城乡巨 变,差不多年均转移农村人口 1400 万左右,到 2020 年时我国城市化水平要争取达到 55%以上。 要实现这个彻底解决中国农村“一穷二白”面 貌的宏伟目标,每年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给劳动 就业、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户籍 管理、市场体系建设带来巨大压力。解决好这 些

11、难题思想上不重视肯定不行,重视了不增加 投入、不抓紧推进同样不行。当然大家也要注 意中央的提法, “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是 考虑到了土地政策的相对稳定和失土农民生存 条件转变的过度期;“逐步降低农业税” ,暗含 了从多个方面减轻农民负担、而公民“纳税” 仍是当然义务的含义;“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 市场” ,显然体现了户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管 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至少还要经历十余 年艰苦努力的思想。所以不抓紧不行,指 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三农”所有问题那 只会增加埋怨情绪和削弱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三是正确理解城市压力和动力、增加矛盾和赢得空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年政策、体制向城市 经济

12、倾斜得多一些, “三农”发展滞后问题突出 一些,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包含了城里人要 “帮一把”农民弟兄的含义。但对这个“帮一 把”不可只作单向理解。这不仅因为城里人手 上的资源有很多源于这些年农民兄弟姐妹们的 “体制性奉献” ,而且还应看到, “统筹城乡发 展”将给城市本身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发展空 间。比如,农民变市民会填补城市简单劳动力 市场的空缺,给城市居民抓紧学习、提升自身 素质带来动力;农民进城、人口集聚会带来的 三产发展、进城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民进城 后生活方式、消费需求的变化,这又会使城里 人生产的商品因市场消费能力提升而容易实现 预期利润;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还会 大大降低原先乡镇企业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 人才成本和信誉成本,减少无谓的资源消耗, 增加社会总收入,进而又通过纳税的形式上交 国库惠及百姓。(原载杭州日报2004-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